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章
喉癌

喉位于颈前中央,成人相当于C 4~6 椎体水平。其上方与口咽相延续,下方与气管相通,两侧及后方与下咽相连。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8版分期标准,喉的解剖结构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声门上区:声带以上的喉部,包括5个亚区,分别为舌骨上会厌(会厌舌面、会厌喉面),舌骨下会厌,杓会厌皱襞(喉面),杓状软骨部、室带。

声门区包括声带,前、后联合,约占从喉室侧缘开始向下厚度为1cm的平面区域。

声门下区:声门区下界以下至第一气管环上缘之间,厚度约2cm,包括声带游离缘下0.5cm至第一气管环上缘之间的结构。

喉癌发病年龄多集中在50~70岁。以男性为多见,男女之比为4∶1。声门癌最常见,约占60%,声门上区癌占35%,声门下癌少见,仅占5%左右。

喉癌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占90%以上;分化程度较高,其中分化程度最好的是声门区,而声门上区癌分化较差,声门下区癌介于两者之间。声门上区癌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而声门下区及声带癌甚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诊疗过程】

(1)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过程、病情变化、诊疗经过、目前状况等。

(2)详细临床查体,观察喉外形是否正常、是否移位,左右水平推移喉部,注意喉摩擦音是否存在。观察并触诊口底、舌体、舌根、扁桃体、舌会厌溪等部位,以除外第二原发性肿瘤;同时观察卫生情况,常规行放疗前口腔处理。检查双颈及气管前有无肿大淋巴结,记录肿大淋巴结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触痛、是否侵犯皮肤。

(3)间接喉镜观察肿瘤生长部位,生长方式(菜花样外生型、黏膜下型、溃疡型等),累及范围,有无合并坏死、出血,声带活动情况。检查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口咽、下咽区的全部解剖结构,同时间接鼻咽镜检查鼻咽部。

(4)鼻咽喉内镜、喉及颈部MRI或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判断局部病灶大小、侵犯范围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获取病理诊断和检测肿瘤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物,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Ki-67,有条件的可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PD-L1等。

(5)胸片或胸部CT、腹盆腔超声或CT、骨扫描等,除外远处转移。行消化道造影或食管镜、气管镜检查,除外第二原发性肿瘤。

(6)询问是否有其他内科合并症。

(7)搜集整理所有检查资料,明确诊断、分期和一般状况评估。

(8)营养、发声及吞咽功能评估。

(9)早期病变可选择手术治疗或放疗。

(10)晚期病变经多学科诊疗会诊,制订综合治疗方案。

(11)治疗中、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给予患者随访指导建议,定期随访。

【临床关键点】

(1)喉癌早期症状以声嘶、咽部不适为主要表现;进展期可表现为甲状软骨区疼痛、颈部肿块、饮水呛咳、吞咽或呼吸困难。

(2)声门上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最常见的淋巴结区域为Ⅱ区和Ⅲ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癌颈部转移率相对低。

(3)喉癌治疗前必做的检查包括电子鼻咽喉镜检查、颈部影像学检查(建议最好做MRI)、胸腹影像学检查、明确病理诊断、包括甲状腺功能在内的实验室检查,建议行食管镜及胃镜检查,必要时还需行骨扫描检查。

(4)放疗开始前要进行营养评估及口腔处理。

(5)早期声门型喉癌可采用单纯手术或放疗,可获得相同的临床疗效。放疗能够更好地保存喉功能。

(6)局部晚期喉癌需经多学科查房讨论,采用综合治疗模式:可采用全喉切除术+术后放疗±同步化疗;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保喉手术或全喉切除术;新辅助治疗后肿瘤消退满意的病变还可考虑继续放疗至根治剂量并联合同步化疗。

(7)对于不能耐受同步放化疗的患者可考虑采用放疗联合EGFR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治疗。

(8)放疗中及结束后应对肿瘤消退情况进行评估;按照相应毒性标准进行正常器官治疗反应的评估;交代患者进行器官功能锻炼并规律随访。

【临床病例】

第一步:病史采集

患者,男,62岁。因“声嘶伴咽痛2个月”就诊。

患者于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声嘶伴咽部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咽炎”,给予抗炎治疗无效;当地鼻咽喉镜提示喉部肿物,进一步就诊于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可,KPS评分80分。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未及肿物,喉活动可,喉摩擦音存在。间接喉镜检查见会厌喉面不规则隆起性病变,双侧声带活动良好,双侧颈部未触及明确肿大淋巴结。

【问题1】喉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思路:

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取决于肿瘤所在解剖部位、局部区域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所有的临床表现都是由于肿瘤组织破坏正常解剖结构或压迫相邻结构所致。

1.喉癌常见症状

包括声嘶、咽部不适、咳嗽、痰中带血、呼吸困难及颈部肿块。根据肿瘤大小、侵犯解剖亚区及生物学行为,症状表现和出现时间不同。声门型喉癌早期症状主要为声嘶,晚期可发生咽痛、耳痛、甲状软骨区疼痛及气道梗阻等症状。轻中度吞咽疼痛是声门上喉癌患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吞咽阻挡感”;声嘶并不是主要症状,除非病变已侵犯声带。声门下区癌起病比较隐匿,早期症状少,晚期可以出现气道梗阻、喉部疼痛、声嘶等症状。声门上喉癌淋巴结转移概率高,经常表现为颈部肿块。晚期病变侵犯范围广,除前述症状外,还可表现为耳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体重下降,肿瘤坏死合并感染时呼出气体有异味或恶臭味,肿瘤有深溃疡时有大出血危险。

2.喉部的淋巴引流与喉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声门上区、声门下区淋巴引流以声带为界限分别引流至不同的淋巴结。声门上区淋巴管丰富,引流至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及中组,一些淋巴结可引流至颈中深淋巴结,甚至颈下淋巴结,因此转移淋巴结多见于Ⅱ区、Ⅲ区;而声门下区毛细淋巴管相对较少,转移淋巴结常见于颈内静脉链中、下组(Ⅲ区、Ⅳ区),同时也向后引流至气管周围淋巴结(Ⅵ区)。真声带基本没有毛细淋巴管,故早期声带癌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知识点
喉癌的临床特点

1.早期症状以声嘶、咽部不适为主要表现;进展期可表现为后部疼痛、颈部肿块、饮水呛咳、吞咽或呼吸困难。

2.声门上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最常见的淋巴结区域为Ⅱ区和Ⅲ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病变颈部转移率相对低。

【问题2】门诊应该进行哪些检查?
思路:

恶性肿瘤的检查有患者相关的检查和肿瘤相关的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功能检查、影像检查及病理检查。

患者相关的检查包括内科合并症相关检查、心电图、心功能、肺功能、营养状态,以及语言、吞咽功能的检查和评估、为放疗准备的口腔评估及相应处理。

喉癌治疗前常规的血液学检查通常包括血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凝血系统分析、病毒指标分析、甲状腺功能分析等。

肿瘤相关的检查包括肿瘤部位、侵犯范围、转移状态、病理诊断及与治疗和预后相关的分子指标等。

肿瘤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分为局部区域检查和全身检查。局部区域检查主要评估肿瘤的部位、侵犯范围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喉癌一般采用MRI或CT(首选MRI),鼻咽喉内镜检查并获取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全身检查主要评估肿瘤是否存在其他部位转移。喉癌一般需要胸片/胸部CT和腹部超声/CT检查,以排查肺转移和腹部脏器转移,晚期病变还需要行骨扫描除外骨转移;Ⅲ~Ⅳ期病变可考虑行PET/CT检查,排除远处转移。还需要行气管镜/食管镜/胃镜检查,以排除气管、肺、食管/胃等部位的第二原发性肿瘤。

病理检查可通过鼻咽喉镜下获取肿瘤组织,获得原发灶的组织学类型及肿瘤分化程度的病理诊断。与预后相关的分子指标有EGFR、VEGF、Ki-67等。

第二步:门诊化验及辅助检查

该患者在门诊进行了术前头颈胸CT(图7-1)、鼻咽喉镜(图7-2)、胃镜、支气管镜、心电图、腹部超声及血生化、血常规等检查。

头颈CT:会厌根部及右侧会厌披裂皱襞软组织增厚,最厚处约1.2cm,中等程度强化,边缘不规则,会厌前间隙变窄,向前与右侧甲状软骨关系密切。肿物向下侵及右侧假声带,使之变厚。舌骨水平右侧颈深组见约1.0cm×2.3cm结节,中心坏死,不均匀强化。左侧Ⅱ区淋巴结直径1.0cm,伴坏死。余双颈深上组多发小淋巴结,大者短径约0.5cm。

鼻咽喉镜:会厌喉面不规则隆起性病变,病变主要位于会厌喉面、右侧室带及部分右侧杓会厌皱襞,病变向下与前联合关系密切且分界欠清楚,声带活动可,声门下未见明显异常。鼻咽、下咽部黏膜光滑、完整,局部未见明显肿物及溃疡。

活检病理:鳞状细胞癌。

胃镜、支气管镜、胸部CT、超声及血生化、甲状腺功能、血常规、心电图均正常,肺功能正常。

图7-1 喉癌局部及颈部转移淋巴结CT表现

A.会厌根部及右侧会厌披裂皱襞软组织增厚,最厚处约1.2cm,中等程度强化(箭头),边缘不规则,会厌前间隙变窄,向前与右侧甲状软骨关系密切;B.舌骨水平右侧颈深组见约1.0cm×2.3cm淋巴结,不均匀强化,内见低密度坏死(箭头)。

图7-2 喉癌镜下表现

依次分别为鼻咽(A)、喉及下咽(B)、喉(C~E)、右侧杓会厌皱襞(F)、声门(G)和前联合(H)。

【问题3】该患者的诊断和分期是什么?
思路1:

喉癌的确诊主要依靠活检或手术,通常在表面麻醉及内镜下取肿瘤组织送病理诊断。合并呼吸困难和有大出血可能者,取活检应慎重。

思路2:

目前通常采用2018年第8版AJCC分期(附录)。

根据患者的分期检查结果和分期标准,临床诊断为:P喉声门上型鳞状细胞癌;肿瘤侵犯会厌喉面、会厌软骨、会厌前间隙、前联合、双侧室带、右侧杓会厌皱襞,可疑侵犯右侧甲状软骨;双侧Ⅱ区淋巴结转移;T 3 N 2c M 0 ,ⅣA期(2018年AJCC第8版)。

【问题4】喉癌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思路:

根据喉的解剖结构、功能、临床表现及体征,需要鉴别的疾病如下。

1.咽炎及咽喉官能症

感冒或咽部炎症时会出现声嘶、咽部不适、咽痛等症状,间接镜和内镜检查喉或咽部无肿物,血常规检查可能会有白细胞或淋巴细胞数量和比例的改变。

2.咽部肿瘤

喉和下咽紧邻,早期喉癌主要临床表现是声音改变,晚期肿瘤临床症状与下咽相似,鉴别诊断需要内镜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肿瘤来源部位。

3.颈段食管肿瘤

颈段食管与喉和下咽紧邻,主要症状是进行性吞咽困难,晚期累及下咽或喉时症状与下咽癌或喉癌相似。

4.喉结核

早期喉癌须和喉结核相鉴别。喉结核病变多位于喉的后部,表现为喉黏膜苍白、水肿,也可出现一侧声带充血和增厚,但会厌、杓会厌襞都有较广泛的水肿和表浅的溃疡;也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主要症状为声嘶和喉痛。胸片检查、痰的结核杆菌检查等有助于鉴别诊断,最终仍需通过活检确诊。

5.喉其他肿瘤

良性病变如乳头状瘤、淀粉样瘤等;其他恶性病变包括肉瘤、涎腺来源肿瘤、黏膜黑色素瘤、淋巴瘤等;都需要通过活检来确诊。

6.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是最常见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理改变,常见于感染性疾病。需要避免将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误诊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炎性淋巴结)。

【问题5】喉癌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思路1:

治疗决策的制订需要综合患者的病变亚区、疾病分期、患者的一般情况、对喉功能保留的要求及患者的治疗意愿。目前大多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结合患者的情况来决策。NCCN治疗指南目前主要根据临床分期,也就是肿瘤原发灶-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的状态进行分层,实行分层治疗的原则。

声门上型喉癌NCCN指南2019版根据原发肿瘤和颈部淋巴结的状态进行分层,不同分层的治疗原则有所差别。分层有:①适合行喉功能保留手术者(大部分T 1~2 N 0 ,部分T 3 );②需要行全喉切除者(T 3 N 0 );③T 4a N 0 ;④有阳性淋巴结者;⑤T 4b N 0~3 或不能手术切除的淋巴结或不适合手术者;⑥初诊时有远处转移者(M 1 )。

思路2:

声门上型喉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和放疗/化疗联合治疗。

(1)可以做部分喉切除的早期喉癌(T 1~2 N 0 及部分T 3 N 0 )可以选择手术(内镜下切除或开放性部分喉切除术+颈清扫),也可以选择放疗。先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无阳性淋巴结者,观察;术后病理1枚阳性淋巴结,考虑术后放疗;有切缘阳性和淋巴结阳性者,可考虑再次手术切除,或放疗或同期放化疗;淋巴结包膜外受侵者,同期放化疗(Ⅰ类证据)或放疗(ⅡB证据);存在阳性淋巴结/其他不良预后因素者,放疗或考虑同期放化疗。

(2)需要做全喉切除的T 3 N 0 患者,可以选择同期放化疗;如果身体条件不允许同期放化疗,可以单纯放疗;或全喉+甲状腺+同侧/中央或双侧淋巴结清扫;术后根据病理特征,决定后续治疗;或先行诱导化疗,根据诱导化疗的疗效决定后续治疗;或进入临床试验。

(3)T 4a N 0~3 患者,全喉+甲状腺切除+同侧或双侧颈清扫,根据病理情况决定术后放疗或同期放化疗。拒绝手术者,可选择同期放化疗,或进入临床试验,或先诱导化疗。

(4)T 4b N 0~3 或颈部淋巴结不能手术切除者可首选临床研究;PS评分0~1分者,同期放化疗,或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或放疗;PS评分2分者,根治性放疗或同期放化疗;PS评分3分者,姑息放疗,或单药化疗或最好的支持治疗。

先接受诱导化疗的患者,根据诱导化疗的疗效决定后续治疗方案:①原发灶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单纯放疗;②原发灶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放疗或同期放化疗;③原发灶小于PR灶,手术,术后无不良预后因素,单纯放疗;有切缘阳性和/或淋巴结包膜外受侵者,同期放化疗(Ⅰ类证据),有其他不良预后因素者行放疗或同期放化疗。

先接受同步放化疗或诱导化疗后接受同期放化疗或放疗者,根据疗效进行下一步治疗决策,在治疗结束后4~8周进行临床疗效评估。

(5)如果原发灶残存、稳定或进展,采用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的范围或远处转移情况,CT/MRI检查或PET/CT检查,确定肿瘤残存或进展,手术切除残存肿瘤和颈部淋巴结。

(6)如果治疗有效,可以选择下面两种方式评估肿瘤范围和远处转移情况。

1)采用FDG PET/CT进行评价,最少要在治疗后12周进行,根据CT或MRI/及PET/CT提示的颈部淋巴结状态决定后续处理:①无淋巴结或淋巴结最大短径小于1cm,PET/CT阴性,观察;②淋巴结最大短径小于1cm,PET/CT阳性;或淋巴结最大短径大于1cm,PET/CT阴性,可以根据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证实或根据淋巴结消退速度由患者和医生充分沟通,考虑继续观察或行颈部淋巴结切除;③淋巴结最大短径大于1cm,PET/CT阳性,行颈清扫。

2)在治疗结束后第8~12周,采用增强CT/MRI评估肿瘤和颈部淋巴结状况。影像学检查阴性,观察;影像学检查阳性,行颈清扫或到12周时行PET/CT检查,根据上述的PET/CT结果和淋巴结状态决定后续处理。

对于先行手术的患者,在术式选择上,T 3 病变需行全喉切除,T 4a 病变需在全喉切除基础上联合甲状腺切除;并根据是否存在预后不良因素来决定是否需行术后放疗或术后同期放化疗。不良预后因素包括术后切缘阳性、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病理T 3~4 、N 2~3 病变或神经血管和淋巴管(脉管)浸润;而对于存在切缘阳性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患者,还需行术后放疗同步化疗(ⅠA类证据)。

第三步:住院后治疗

患者住院后经过多学科联合查房讨论,先接受了水平喉全切除术,术后病理为:会厌喉面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瘤侵透会厌软骨达会厌前间隙,累及前联合及双侧室带,未累及双侧喉室及甲状软骨板。会厌前切缘、下切缘、双侧切缘、前联合切缘均未见癌。淋巴结转移性癌(2/55),转移淋巴结最大径2.5cm,未累及淋巴结被膜外;两枚转移淋巴结分别位于右颈3区和左颈2区淋巴结。(甲状腺右叶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免疫组织化学结果:EGFR(+),P16(−),VEGF(−)。pTNM分期:pT 3 N 2c M 0 ,ⅣA期。

【问题6】该患者是否需行术后辅助治疗?应采用何种方式?
思路:

喉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需根据是否存在预后不良因素来决定辅助治疗方式。

结合患者术后病理及分期,切缘阴性、无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局部病变T 3 、N 2 病变、无神经脉管浸润,有术后放疗指征,无需同步化疗。

【问题7】该患者的放疗范围和剂量如何确定?
思路1:

声门上型喉癌具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和转移发生早的特点,靶区设计应充分包括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引流区。

基本靶区名称有原发肿瘤(GTVp)、阳性淋巴结(GTVnd)、术后患者有原发肿瘤瘤床(GTVtb)和阳性淋巴结瘤床(GTVnd-tb)、高危临床靶区(CTV1)、低危临床靶区/预防照射区(CTV2)及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各靶区具体范围:GTVp和GTVnd为CT/MRI结合腔镜显示的肿瘤范围,GTVtb包括瘤床,注意完全囊括原发肿瘤的侵犯范围;如果转移淋巴结有包膜外侵犯、侵犯肌肉或血管,需将转移淋巴结所在区域勾画为GTVnd-tb;CTV1包括GTVp和GTVnd或GTVtb、GTVnd-tb、术床、喉其他区域、下咽、舌会厌溪、声门旁间隙、会厌前间隙和整个甲状软骨、清扫淋巴结所在亚区及高危淋巴引流区;对于声门上型喉癌,即使是N 0 的患者,CTV1需包括上中颈(Ⅱ区、Ⅲ区)淋巴引流区;下颈及锁骨上区(Ⅳ区)淋巴结可作为CTV2给予预防剂量照射;若上中颈淋巴结呈阳性,CTV1则需包括双侧全颈。

还需要包括气管造瘘口的情况有病变侵及声门下区、术前行紧急气管切开术者、颈部软组织受侵、气管切缘阳性或安全界不够、手术切痕通过造瘘口等。

思路2:

放射剂量根据治疗目的决定。接受根治性治疗的患者,原发肿瘤(GTVp)及阳性淋巴结(GTVnd)根治性放疗通常给予70Gy;邻近原发肿瘤的亚临床病灶及阳性淋巴结所在区域(CTV1)给予60Gy;颈部预防区(CTV2)给予50Gy。术前放疗需要给予原发肿瘤及阳性淋巴结所在区50Gy。对于术后放疗,GTVtb和GTVnd-tb剂量60~66Gy/6.5周,瘤床周围亚临床病灶及阳性淋巴结所在区(CTV1)剂量54~60Gy/6~6.5周,颈部预防照射区(CTV2)剂量通常为50Gy。

【问题8】放疗期间应该注意什么?
思路1:

放疗期间主要需注意正常组织毒性反应,并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评级。

1.放射性皮肤反应 放疗开始后逐渐表现出红斑、色素沉着、干性脱皮、水肿、湿性脱皮等表现,严重者可表现为皮肤溃疡、出血乃至坏死;晚期可表现为纤维化。因此靶区勾画及制订计划时需注意皮肤是否有高剂量区。治疗中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并可适当给予皮肤反应的预防处理。

2.急性黏膜反应 照射野内的正常黏膜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后,可表现为程度不等的充血、水肿、糜烂或伪膜形成,患者表现为口腔、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严重时还会合并细菌感染。

3.口腔干燥、味觉障碍 由于唾液腺、味蕾在照射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而导致口腔干燥、味觉障碍的发生。以后,随着放疗的结束及一段时间的恢复,口腔干燥、味觉障碍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味觉在放疗后6~18个月内可基本恢复正常,但口干一般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4.喉水肿 一般在放疗后6个月左右消退。如超过6个月仍持续存在的喉水肿,应警惕有肿瘤残存或复发的危险,应紧密随访,必要时活检证实,但应注意活检有可能导致周围喉软骨坏死的危险。

5.每周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特别是放疗联合化疗时。

6.喉癌术后患者还需注意气管套管的定期护理,练习咳痰,避免造瘘口和肺部感染。

思路2:

对于有大体肿瘤的患者,放疗期间及放疗后需评估肿瘤消退情况,即肿瘤对治疗的反应。

【问题9】估计该患者治疗后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情况如何?
思路:

基于既往的临床研究结果及影响局部控制的因素来估计患者的肿瘤控制情况及预后。

根据该患者临床分期,既往研究报告显示声门上型喉癌全喉切除术后局部控制率为71%~94%;5年生存率为53%~67%。

【问题10】患者治疗结束后,需告知患者哪些内容?
思路1:

治疗近期疗效即肿瘤消退情况;估计预后即远期生存情况;毒副作用评级、随访要求、功能锻炼及转归。

思路2:

根据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治疗后需告知患者规律随访,以早期发现肿瘤复发、转移,并对持续存在或新出现的治疗毒副反应进行相应处理。规律随访也便于肿瘤医生评估远期疗效和正常组织损伤情况,获得相应数据进行总结,以进一步改进现有治疗和处理,通常要求治疗后1个月复查,进行疗效评价和治疗后基线评估,治疗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2~5年,每半年复查1次,5年以后,每年复查1次。

知识扩展或延伸问题

【问题11】早期声门型喉癌治疗原则是什么?
思路1:

早期声门型喉癌(T 1~2 N 0 )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内镜下切除、激光治疗等。Cochrane数据库系统综述结果显示,放疗和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5年生存率相似(T 1 :91.7% vs. 100%;T 2 :88.8% vs. 97.4%),无统计学差异。放疗能有效保留喉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并保留患者的发音和吞咽功能;即使是放疗后残存或复发,采用挽救性手术也仍有较高的治愈率;目前在欧美国家多首选放疗。内镜下切除和激光治疗也能保留喉的结构和功能,但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目前应用尚不广泛。早期声门型喉癌采用放疗时,单次剂量>2.0Gy优于2.0Gy。如果采用2.0Gy/次,总剂量需要高一些,NCCN推荐:TisN 0 ,60.75Gy(2.25Gy/次)到66Gy(2.0Gy/次);T 1 N 0 ,63Gy(2.25Gy/次,优先考虑)到66Gy(2.0Gy/次);T 2 N 0 ,65.25Gy(2.25Gy/次)到70Gy(2.0Gy/次)。具体请参见NCCN指南。

思路2:

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病变位置、疾病分期、对喉功能保留的要求、患者的意愿、定期随访的条件及患者一般情况。是否需要辅助治疗取决于术后是否存在预后不良因素。

【问题12】喉癌患者的整体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情况如何?
思路:

基于既往的临床研究结果及上述影响局部控制的因素来估计患者的肿瘤控制情况及预后。

早期声门型喉癌T 1 N 0 患者采用单纯放疗、单纯手术或激光治疗的局部控制率类似,为80%~100%,5年生存率为80%~95%;若放疗后失败经手术挽救的最终5年生存率也可达80%~90%。T 2 N 0 局部控制率为74%~81%,5年生存率65%~85%。T 3 N 0 声带固定的声门型喉癌患者单纯放疗局控率为36%~77%,复发的患者经手术挽救后,整体局部控制率可达57%~86%,5年生存率为55%~65%;对于T 4 声门型喉癌,5年无病生存率30%~50%。

总体而言,声门上型喉癌疗效较声门癌差。以放疗为主综合治疗的局部控制率T 1 80%~100%,T 2 60%~90%,T 3 50%~75%,T 4 30%~70%。手术切除患者局部控制率T 1 95%~100%,T 2 67%~97%,T 3 约80%,T 4 约70%。整体5年生存率53%~67%。

早期声门下区癌单独放疗局部控制率为56%~75%,单纯放疗5年生存率为40%~50%;中、晚期者常伴不同程度气道梗阻,以手术处理为主,少有单纯放疗的报道。

(易俊林)

推荐阅读资料

[1]罗京伟,易俊林,徐国镇.下咽癌//李晔雄.肿瘤放射治疗学.5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

[2] SIEGEL R L,MILLER K D,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2016. CA Cancer J Clin,2016,66(1):7-30.

[3] PATEL S G,LYDIATT W M,GLASTONBURY C M,et al. Larynx//AMIN M B.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 8th ed. New York:Springer,2017.

[4]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Head and Neck Cancer. [2019-04-21].https://www.nccn.org/professionals/physician_gls/default.aspx#head-and-neck.

[5] MENDENHALL W M,MANCUSO A A,AMDUR R J,et al. Laryngeal cancer//Halperin E C,Wazer DE,Perez CA,et al. Perez and Brady’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radiation oncology. 7th ed. Lippincott:Williams& Wilkins,2018.

[6] MENDENHALL W M,DAGAN R,BRYANT C M,et al. Definitive radiotherapy fo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glottic larynx. Cancer Control,2016,23(3):208-212.

[7] DAY A T,SINHA P,NUSSENBAUM B,et al. Management of primary T1—T4 glot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y transoral laser microsurgery. Laryngoscope,2017,127(3):597-604.

[8] MEGWALU U C,SIKORA A G. Survival outcomes in advanced laryngeal cancer. JA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4,140(9):855-860.

[9] BROCKSTEIN B E,STENSON K M,SHER D J. Treatment of locoregionally advanced(stageⅢ and Ⅳ)head and neck cancer:the larynx and hypopharynx//Brizel D M,Posner M R. Up To Date,Waltham,MA[.2019-03-21].https://www.uptodate.com/.

[10] KOCH W M,MACHTAY M. Treatment of early(stageⅠand Ⅱ)head and neck cancer:The larynx// Brockstein B E,Brizel D M,Posner M R. Up To Date,Waltham,MA[.2019-03-25].https://www.uptodate.com.

附录:喉癌TNM分期(AJCC第8版)

原发肿瘤(T)

声门上喉癌

T 1 :肿瘤局限于声门上喉一个亚区,声带活动正常

T 2 :肿瘤侵犯一个以上邻近的声门上亚区,或声门区的黏膜,或声门上区以外的喉外区域的黏膜(如舌根、舌会厌谷梨状窝内侧壁的黏膜),无声带固定

T 3 :肿瘤局限于喉伴有声带固定和/或侵犯下列结构之一:环后区、会厌前间隙、声门旁间隙和/或甲状软骨内板

T 4a :中晚期局部病变

肿瘤侵透甲状软骨外板和/或侵犯喉外结构,如气管,舌外肌、带状肌等颈部软组织,甲状腺,食管

T 4b :晚期局部病变

肿瘤侵犯椎前间隙,包绕颈动脉,或累及纵隔结构

声门型喉癌

T 1 :肿瘤局限于声带(可累及前后联合),活动正常

T 1a :肿瘤局限于一侧声带

T 1b :肿瘤累及双侧声带

T 2 :肿瘤累及声门上和/或声门下区,和/或声带活动受限

T 3 :肿瘤局限于喉内,声带固定和/或累及喉旁间隙,和/或甲状软骨内板

T 4a :中晚期局部病变

肿瘤侵透甲状软骨外板和/或侵犯喉外组织(如气管,舌外肌、带状肌等颈部软组织,甲状腺,食管)

T 4b :晚期局部病变

肿瘤侵犯椎前间隙,包绕颈动脉,或累及纵隔结构

声门下喉癌

T 1 :肿瘤局限于声门下区

T 2 :肿瘤累及声带,声带活动正常或受限

T 3 :肿瘤局限于喉,声带固定和/或累及喉旁间隙,和/或甲状软骨内板

T 4a 中晚期局部病变

肿瘤侵犯环状软骨或甲状软骨和/或侵犯喉外组织(如气管,舌外肌,带状肌等颈部软组织,甲状腺,食管)

T 4b :晚期局部病变

肿瘤侵犯椎前间隙,包绕颈动脉,或累及纵隔结构

区域淋巴结(N)

临床区域淋巴结

N 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 1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无淋巴结包膜外受侵ENE(−)

N 2 :同侧单个淋巴结,最大径>3cm,但≤6cm,ENE(−);同侧多个淋巴结,最大径≤6cm,ENE(−);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ENE(−)

N 2a :同侧单个淋巴结,最大径>3cm,但≤6cm,ENE(−)

N 2b :同侧多个淋巴结,最大径≤6cm,ENE(−)

N 2c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ENE(−)

N 3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6cm,无包膜外受侵;或任意大小淋巴结伴有临床明显的包膜外受侵

N 3a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6cm,ENE(−)

N 3b :任意大小淋巴结伴有临床明显的包膜外受侵

注:① “U”或“L”可以用来表明任何N分期中淋巴结的位置,U表示淋巴结在环状软骨下缘上方,L表示淋巴结在环状软骨下方;②临床或病理包膜外受侵需标记ENE(−)和ENE(+)。

病理区域淋巴结

N 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 1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ENE(−)

N 2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ENE(+);同侧单个淋巴结,最大径>3cm,但≤6cm,ENE(−);同侧多个淋巴结,最大径≤6cm,ENE(−);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ENE(−)。

N 2a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ENE(+);同侧单个淋巴结,最大径>3cm,但≤6cm,ENE(−)

N 2b :同侧多个淋巴结,最大径≤6cm,ENE(−)

N 2c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ENE(−)

N 3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6cm,无包膜外受侵;同侧单个淋巴结>3cm,伴有ENE(+);同侧对侧,或双侧多个淋巴结伴有ENE(+);或任意大小淋巴结伴有临床明显的包膜外受侵

N 3a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6cm,无包膜外受侵

N 3b :同侧单个淋巴结>3cm,伴有ENE(+);同侧、对侧或双侧多个淋巴结伴有ENE(+)

注:①“U”或“L”可以用来表明任何N分期中淋巴结的位置,U表示淋巴结在环状软骨下缘上方,L表示淋巴结在环状软骨下方;②临床或病理包膜外受侵需标记ENE(−)和ENE(+)

临床分期

Ⅰ:T 1 N 0 M 0

Ⅱ:T 2 N 0 M 0

Ⅲ:T 3 N 0 M 0 ,T 1~3 N 1 M 0

ⅣA:T 4a N 0~2 M 0 ,T 1~3 N 2 M 0

ⅣB:任何T N 3 M 0 ,T 4b 任何NM 0

ⅣC:M 1 FzW1K49GLmgWmGKj8hkcghzwwe07d1BUrItNSrM7Vom1lnb8XzdnkkZCrmHIvBH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