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治疗方法的选择等,几乎各种皮肤病均可行组织病理检查。就诊断目的而言,皮肤组织病理对肿瘤、某些皮肤变性(如皮肤淀粉样变性)、某些病毒性皮肤病(如传染性软疣)等具有诊断价值,即一级诊断。对许多皮肤病需结合临床特点方可诊断,即二级诊断,如符合扁平苔藓、符合天疱疮、符合寻常狼疮等。对一些临床鉴别困难、病理特点又不明显者,则用三级诊断,如银屑病样皮炎、海绵水肿性皮炎等。若一些皮损的临床及病理改变完全无规律可循时,则只进行描述而不作出诊断,为四级诊断。
患有严重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应避免皮肤病理检查;严重瘢痕体质者(尤其是特殊部位)应慎重取材。
在选取皮肤组织活检时,一般应选择充分发育的损害,因为早期病变常为非特异性,而晚期病变大多处于恢复或变性、坏死阶段。疱疹性皮肤病及含有病原体的损害最好选新鲜皮损,避免继发性损害。环状损害应选择活动边缘部分。结节性损害切取标本时应达到足够深度。此外,取材时应包括一小部分正常组织,以便与病变组织对照。
手术切取法适用于各种大小要求的标本,最为常用。切取时应注意切缘锐利整齐,切口方向尽量与皮纹一致,两端对齐,足够深、足够大,避免重切,夹持时尽量位于组织两端,以避免夹坏组织影响观察。环钻只适用于较小损害,或病变限于浅表处,或手术切取有困难者。削切法很少采用,可用于脂溢性角化病等浅表皮损。
切下的组织应立即放入固定液中。常用固定液为10%甲醛,肥大细胞增生症、痛风等需用95%乙醇固定。若需留免疫病理标本,应将组织置于4℃冷生理盐水纱布中尽快送包埋处理。若需留电镜标本,应立即将标本用刀片分割,将标本移至滴有4℃电镜固定液的蜡块或玻璃板上,以眼科有齿镊夹持,用剃须刀片分割成约1mm×1mm×1mm大小,挑选2~5块放入4℃电镜固定液中送检。若需留细菌或真菌培养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优先留取培养标本后再处理其他标本。
1.活检术后避免接触水,尽量减少出汗。
2.如有出血或感染,应给予紧急处理,或到医院就诊。
大疱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血管炎等免疫性皮肤病,某些病原体检测及肿瘤的鉴别诊断。
严重出血性疾病应避免皮肤取材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同常规组织病理检查。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需将皮肤标本用湿润的生理盐水纱布包裹,4℃下尽快送检。多数免疫酶标法可用普通病理方法制备的石蜡包埋的组织块为检验材料。
主要用于检测病变组织中存在的抗体或补体。将冷冻切片组织固定于玻片上,滴加荧光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或抗C3抗体等,经孵育、清洗等处理后,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若组织中有人免疫球蛋白或C3沉积,则荧光抗体与之结合呈现荧光。
主要用于检测血清中存在循环的自身抗体,并可做抗体滴度分析。底物取自正常人皮肤或动物组织(如鼠肝切片),将患者血清滴于底物上,再滴加荧光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若血清中存在循环的特异抗体,荧光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与结合到底物上的抗体结合,呈现荧光。
有多种不同的检测系统和方法。机制与间接免疫荧光法类同,但显示系统为可催化成色反应的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等。主要标记细胞的某种特异性成分,用于肿瘤的鉴别诊断。
DIF取材注意事项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
适用于各种浅部、深部真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无特殊禁忌。
浅部真菌病(头癣、体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皮肤及黏膜念珠菌病等),用钝刀刮取皮损边缘部的皮屑,也可用透明胶带粘贴鳞屑,或用小刀刮取变色松脆的甲屑,用拔毛镊拔取病发,用镊子夹挤毛囊角栓。
深部真菌病(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毛霉病等):根据病变可取脓液、痂等。
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浮载液,盖上盖玻片,放置片刻或微加热,即在火焰上快速通过2~3次,不应使其沸腾,以免结晶。然后轻压盖玻片,驱逐气泡并将标本压薄,用棉拭子或吸水纸吸去周围溢液,置于显微镜下检查。检查时应遮去强光,先在低倍镜下检查有无菌丝和孢子,然后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和菌丝的形态、特征、位置、大小和排列等。
1)花斑糠疹:
短粗、两头钝圆、稍弯曲的菌丝,成堆球形或卵圆形厚壁出芽孢子。
2)马拉色菌毛囊炎:
球形厚壁出芽孢子。
3)头癣:
黄癣,顺头发长轴排列的发内菌丝,关节孢子及气沟、气泡,黄癣痂内鹿角状菌丝、大小不等的孢子;白癣,发外镶嵌性小孢子;黑点癣,发内链状大孢子。
4)体股癣、手足癣:
分枝分隔的长菌丝。
5)甲癣:
分枝分隔的菌丝或呈关节样菌丝。
6)念珠菌病:
假菌丝、圆形或椭圆形孢子,有出芽。
7)着色芽生菌病:
棕色圆形厚壁分隔孢子(硬壳细胞)。
8)暗色丝孢霉病:
棕色分枝分隔菌丝或酵母样细胞。
9)曲霉病:
45°分隔分枝菌丝。
10)毛霉病:
宽大菌丝,90°分枝,不分隔。
用于检查隐球菌及其他有荚膜的孢子。
(1)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墨汁(最好是印度墨汁)。
(2)取皮肤感染脓性分泌物或脑脊液一滴,经接种环与墨汁充分混合,盖上盖玻片。
(3)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隐球菌为圆形或椭圆形双壁孢子,外围有一层透光荚膜,在黑色背景下极为明亮。
1.拔毛镊或钝刀在使用前后,均应用火焰消毒并冷却后使用。
2.拔发时可用放大镜、皮肤镜或在滤过紫外线灯下选择病发。
3.镜检时所见菌丝或孢子应注意与纤维、表皮细胞间隙、气泡、油珠等相鉴别。
4.标本与墨汁混合后不必加热直接镜检。
适用于各种浅部、深部真菌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致病真菌的分离、鉴定或药敏试验。
无特殊禁忌。
浅部真菌病同直接镜检。深部真菌病(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毛霉病等)的组织或脓液标本需无菌采集;活检组织标本应置无菌平皿中立即送检,置无菌匀浆器加2ml蒸馏水,研磨成浆或1mm×1mm×(1~2)mm的小块。
分为试管培养、大培养和小培养三种方法。
将培养物接种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主要用于临床标本分离的初代培养和菌种保存。
将培养物接种在培养皿或特殊培养瓶内,主要用于纯菌种培养和研究。
主要用于菌种鉴定,分为玻片法、方块法和钢圈法三种方式。
1)玻片法:
在消毒的载玻片上,均匀地浇上熔化的培养基,不宜太厚。凝固后接种待鉴定菌株,置于平皿中,保湿。待生长后,盖上消毒的盖玻片,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常用米粉吐温琼脂培养基观察白念珠菌的顶端厚壁孢子和假菌丝。
2)方块法:
适用于真菌菌落的培养。取无菌平皿倒入约15ml熔化的培养基,待凝固后用无菌小铲或接种刀划成1cm×1cm大小的小块。取一小块移在无菌载玻片上,然后在小块上方四边的中点接种待鉴定菌株,盖上消毒的盖玻片,放入无菌平皿中的“V”形玻棒上,底部铺上无菌滤纸,并加入少量无菌蒸馏水孵育,待菌落生长后直接将载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3)钢圈法:
先将固体石蜡加热熔化,取直径约2cm,厚度约0.5cm有孔口的不锈钢小钢圈,火焰消毒后趁热浸入液态石蜡中,立即取出冷却,液态石蜡即附着于小钢圈中。再取一无菌载玻片,火焰上稍加热,将小钢圈平置其上,孔口向上。小钢圈上液态石蜡遇载玻片的热即熔化后凝固,钢圈就会固定在载玻片上。用无菌注射器经孔口注入熔化的培养基,培养基量约占小钢圈容量的1/2,注意避免产生气泡。待培养基凝固后取一消毒盖玻片,火焰上加热后,趁热盖在小钢圈表面,即固定其上,最后用接种针伸入孔口进行接种。
标本接种后,每周至少观察2次。
1)生长速度:
缓慢生长菌7~14日,快速生长菌2~7日。一般浅部真菌超过2周或深部真菌超过4周仍无菌落生长,可报告阴性。
2)外观:
①扁平;②疣状;③折叠规则或不规则;④缠结或垫状;⑤其他。
3)大小:
菌落大小测量以cm为单位,菌落大小与生长速度和培养时间有关。
4)质地:
①平滑状;②粉状;③粒状;④棉花状;⑤粗毛状;⑥皮革状;⑦黏液状;⑧膜状。
5)颜色:
不同菌种表现出不同颜色,呈鲜艳或暗淡。致病性真菌的颜色多较淡,呈白色或淡黄色,而且其培养基也可变色,如马尔尼菲青霉菌可产生葡萄酒样红色色素扩散于培养基中。菌落的颜色与培养基的种类、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移种代数等因素有关。菌落颜色虽在菌种鉴定上有重要参考价值,但除少数菌种外,一般不作为鉴定的重要依据。
6)菌落边缘:
可整齐或不整齐。
7)菌落高度和下沉现象:
有些菌落下沉现象明显(如黄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有时还可裂开。
8)渗出物:
一些真菌菌落表面可出现液滴(如青霉菌、曲霉菌)。
9)变异:
有些真菌菌落日久或多次传代培养而发生变异,菌落颜色减退或消失,表面气生菌丝增多,如絮状表皮癣菌在2~3周后便发生变异。
小培养可置普通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而试管和平皿培养的菌落则需挑起后做涂片检查。
常见真菌培养所见:①念珠菌病,奶油色酵母样菌落;②隐球菌病,乳白色酵母样菌落,而后为浅橘黄色,质地呈黏液状;③孢子丝菌病,棕色至棕黑色菌落;④曲霉病,黄绿色毛状菌落;⑤芽生菌病,真菌相为白色棉花样菌落,酵母相为奶油色或棕色菌落;⑥暗色丝孢霉病,棕黑色菌落。
1.应结合直接镜检结果综合进行判断。
2.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提倡多管(点)、多次培养,确保结果可信性。
4.由于部分真菌没有特殊结构,或为未知真菌,应保留菌种进一步做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鉴定。
5.特殊病例取材时应留备份冷冻保存,必要时重复培养或做分子生物学鉴定。
临床可疑疥疮患者。
无特殊禁忌。
选择指缝、手腕屈侧等处未经搔抓的丘疱疹、水疱或隧道,用消毒针头挑出隧道盲端灰白色小点置玻片上,或用蘸上矿物油的消毒手术刀轻刮皮损6~7次,取附着物移至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镜检可见疥螨或虫卵。
无特殊注意事项。
临床可疑阴虱患者。
无特殊禁忌。
用剪刀剪下有阴虱或虫卵的阴毛,以70%乙醇或5%~10%甲醛溶液固定后放在玻片上,滴一滴10%氢氧化钾溶液,镜检可见阴虱或虫卵。
无特殊注意事项。
怀疑蠕形螨寄生的患者,如毛囊虫皮炎、玫瑰痤疮等患者。
无特殊禁忌。
选取鼻沟、颊部及颧部等皮损区,用刮刀或手挤压,将挤出物置于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并轻轻压平,镜检有无蠕形螨。
将透明胶带贴于上述部位,数小时或过夜后,取下胶带复贴于载玻片上,镜检可见蠕形螨。
无特殊注意事项。
临床可疑淋球菌感染者。
无特殊禁忌。
用含无菌生理盐水的藻酸钙棉拭子,伸入男性尿道2~4cm,轻轻转动取出分泌物;女性先用无菌脱脂棉擦去阴道内黏液,再用藻酸钙棉拭子插入宫颈内1~2cm处旋转取出分泌物;患结膜炎的新生儿取结膜分泌物;全身性淋病时可取关节液或关节穿刺液;前列腺炎患者经按摩取前列腺液。
主要用于急性感染患者。涂片2张,自然干燥,加热固定后做革兰氏染色,油镜下检查。
标本立即接种于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置于含5%~10%的二氧化碳孵箱,37℃孵育24~48小时后观察结果。挑选可疑菌落做涂片染色镜检。可用氧化酶试验或糖发酵试验进一步证实。
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大量多形核白细胞,细胞内外可找到成双排列、呈肾形的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在血平皿上可形成圆形、稍凸、湿润、光滑、透明至灰白色的菌落,直径为0.5~1.0mm。生化反应符合淋球菌特性。
1.取材时拭子伸入尿道或宫颈口内的深度要足够。
2.尿道取材前2小时内不应排尿。
3.涂片时动作宜轻柔,防止细胞破裂变形,涂片的厚薄与固定及革兰氏染色时间要合适。
临床可疑沙眼衣原体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和直肠炎。
无特殊禁忌。
男性将拭子插入尿道2~4cm,旋转3~5秒后取出。女性先用无菌脱脂棉擦去阴道内黏液,再将取样拭子插入宫颈管内通过鳞柱状上皮交界处,直到几乎拭子头已看不到,旋转拭子15~20秒取出,不要碰到宫颈外及阴道壁。上述取材方法主要用于保证得到更多的柱状上皮细胞。
标本涂片后自然干燥,甲醇固定5~10分钟后,用当日配制的吉姆萨溶液染色1小时,再用95%乙醇淋洗、干燥,油镜下阳性标本可在上皮细胞质内找到1~3个或更多个呈蓝色、深蓝色或暗紫色的包涵体,碘染色呈棕褐色。阳性者结合临床可初步诊断。
将每份标本接种于3个培养瓶(为McCoy单层细胞管)中,置37℃吸附2小时后,用维持液洗涤2~3次,最后加生长液,37℃培养3~4日,取出盖玻片,经吉姆萨染色或直接荧光染色后镜检,查包涵体。阳性标本碘染色包涵体呈棕黑色,吉姆萨染色呈红色。有相应症状,再加上衣原体分离培养阳性者,可确诊。
用商品试剂盒检测方便、简单、快速,但稳定性略差。按说明书操作,质控窗和结果窗均显示一条蓝带为阳性结果,阴性为结果窗无变化。阳性结果结合临床可确定沙眼衣原体感染,阴性时不能完全排除,可用细胞培养法确定。
将标本涂于玻片凹孔或圆圈中,干燥处理后加荧光素标记的抗沙眼衣原体单克隆抗体试剂,待反应、封固后置显微镜下检查。阳性标本在高倍镜下可见上皮细胞内的原体颗粒,为单一、针尖大小、明亮的绿色荧光,在油镜下为荧光均匀、边缘光滑的圆盘样结构,也可见网状体等其他形态的衣原体颗粒。
适用于男性尿道标本、女性尿道和宫颈分泌物样本。用于检测疑似沙眼衣原体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直肠炎、不孕不育宫颈炎、输卵管炎、异位妊娠、早产等。标本处理严格按照商品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同时设定阳性质控对照和阴性质控对照。对试验条件要求苛刻,须在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显著高于上述其他方法。
同淋球菌检查。
临床可疑支原体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无特殊禁忌。
同衣原体检查。另外也可用10ml中段尿离心(2000转/min,10分钟),取相应沉渣。
接种于液体培养基,置5%~10%二氧化碳环境中,37℃培养24~72小时,每日观察颜色变化。24小时如由黄色变为酒红色,可能有解脲支原体生长;48小时变为酒红色,可能有人型支原体生长。取0.2ml培养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48小时后于低倍镜下观察,有典型“油煎蛋”状菌落者为阳性,可诊断支原体感染。
同淋球菌检查。
临床可疑梅毒患者。
无特殊禁忌。
采集血样或取病灶组织渗出物、淋巴结穿刺液、组织研磨液进行检查。
可采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也可经镀银染色、吉姆萨染色或墨汁染色后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或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查。梅毒螺旋体菌体细长,两端尖直,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折光性强,沿纵轴旋转伴轻度前后运动。镀银染色法示螺旋体呈棕黑色,吉姆萨染色法螺旋体呈桃红色,直接免疫荧光检查螺旋体呈绿色荧光。镜检阳性者结合临床症状和不洁性接触史可确诊。
①卡片定性试验:取50μl待检血清加入卡片的圆圈内,并涂均匀。以专用滴管加入摇匀的抗原一滴,将卡片旋转8分钟后立即观察结果。阳性,卡片圆圈中出现黑色凝聚颗粒和絮片。阴性,无凝聚块出现,仅见均匀的亮灰色。②卡片定量试验:用等量生理盐水在小试管内作6个稀释度,即1:1、1:2、1:4、1:8、1:16、1:32,每个稀释度取50μl血清加入玻片圆圈中,按定性法测定。与该法类似的方法还有TRUST(syphilis toluidine red untreated serum test)、VDRL试验(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test)和USR试验,其中TRUST因其稳定性好、易于判断,正被更多的实验室采用。
将从感染家兔睾丸中提取的梅毒螺旋体纯化,并以超声粉碎后作为抗原,以明胶颗粒为载体进行检测。类似的方法尚有梅毒螺旋体血凝(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hemagglutination assay,TPHA)试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test,FTA-ABS)等。
1.RPR(或TRUST)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结果为阳性时,临床表现符合梅毒,可初步诊断。定量试验是疗效观察、判断复发及再感染的手段。假阴性常见于:一期梅毒硬下疳出现后的2~3周内、感染梅毒后立即治疗、晚期梅毒或二期梅毒的“前带现象”。对临床可疑梅毒但RPR为阴性的患者,有必要进一步进行血清稀释以排除“前带现象”。假阳性结果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麻风患者、海洛因成瘾者、少数孕妇及老人。
2.TPPA常呈持久阳性,不可用于疗效观察。
临床可疑软下疳。
无特殊禁忌。
在开放的溃疡中不易查到细菌,所以最好从淋巴结取材,涂片一次推涂,以保持细菌特征性排列形态。穿刺宜从健康皮肤处进针,皮下潜行至损害处抽液,以免形成瘘管。
革兰氏染色可见呈鱼群状排列的杜克雷嗜血分枝杆菌,阳性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用含有血清和低浓度万古霉素的选择培养基培养24~48小时,菌落直径1~2mm,色灰黄、凸起、粗糙并能在培养基上推动,通过菌落取材镜检并做生化反应,以确定诊断。
细菌涂片阳性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容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能都低于50%,故不推荐将细菌涂片检查阳性作为诊断标准。
临床可疑尖锐湿疣。
无特殊禁忌。
以棉签清除局部分泌物后,蘸5%冰醋酸液涂于受试皮损及周围正常皮肤黏膜,2~5分钟后皮损变为白色,周围正常组织不变色为阳性。
醋酸白试验的敏感性高,对确诊HPV感染特别是亚临床感染很有帮助。但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炎症致上皮增厚时也可出现假阳性反应。假阳性反应发白区的界限常不清和不规则。
尖锐湿疣、鲍恩样丘疹病辅助诊断和宫颈癌风险评估。
无特殊禁忌。
标本处理严格按照商品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同时设定阳性质控对照和阴性质控对照。
扩增人乳头瘤病毒( HPV )特异性基因(L1、E6、E7区基因)。目前有多种核酸检测方法,包括荧光实时PCR、核酸探针杂交试验等。用于 HPV 基因分型检测,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可重复性。试验条件要求苛刻,每一轮反应体系均应设定阳性质控对照和阴性质控对照。正常人群脱落细胞有时也可以检测到 HPV 的部分基因型,诊断需结合临床。
迟发型过敏反应相关疾病,如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皮炎、手部湿疹、化妆品皮炎等。
不宜在皮肤病急性发作期进行。
1.可采用市售成套商品,按说明书将受试抗原置于惰性聚乙烯塑料或铝制斑试器,贴于患者背部。
2.结果观察 一般在48小时去除斑贴,视情况在72小时或96小时后观察。受试部位无反应为(-);皮肤出现痒或轻度发红为(±);皮肤出现单纯红斑、瘙痒为(+);皮肤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为(++);皮肤出现显著红肿、伴丘疹或水疱为(+++)。阳性反应说明患者对受试物过敏,但应排除原发性刺激或其他因素所致的假阳性反应,这种反应一旦将受试物去除会很快消失,而真正的阳性反应则去除受试物24~48小时内往往是增强的而不是减弱。
1.应注意区分过敏反应和刺激反应。
2.阴性反应可能与试剂浓度低、斑试物质与皮肤接触时间太短等因素有关。
3.不可用高浓度原发性刺激物做试验。
4.斑贴试验前需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系统治疗药物2周以上,拟受试部位需局部停用糖皮质激素外用药物3日以上。
5.如果在贴敷后72小时至1周内受试部位出现红、痒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主要用于测试速发型过敏反应,适用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划破试验现已被点刺试验取代。
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止进行此类试验;妊娠期应避免该项检查。
一般选择前臂屈侧为受试部位,局部清洁消毒。消毒后待2分钟使皮肤血流恢复正常,按说明书滴试液、点刺,5~10分钟后拭去试液,20~30分钟后读试验结果。皮内试验按要求将每种变应原注入皮内。
皮肤反应强度与组胺相似为阳性(+++)、强阳性为(++++)、弱阳性为(++)及(+),与生理盐水相同为(-)。
1.宜在基本无临床症状时进行。
2.应设生理盐水及组胺液分别作为阴性及阳性对照。
3.结果为阴性时,应继续观察3~4日,必要时3~4周后重复试验。
4.应准备肾上腺素注射液,以抢救可能发生的过敏性休克。
5.点刺试验前需停用糖皮质激素系统治疗2周以上,停用抗组胺药物及三环类抗抑郁药3日以上。
与皮内试验类同,特别适用于曾有过敏性休克史者。
无特殊禁忌。
将过敏原吸附到特定载体上,通过酶联免疫法、免疫印迹法等检测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E。目前临床上使用比较灵敏且广泛的方法包括Mediwiss、UNICAP等方法。
检查结果应密切结合患者病史进行判断。
色素性皮肤病(如白癜风、白色糠疹)、皮肤细菌感染(如铜绿假单胞菌、微细棒状杆菌)、皮肤真菌感染(如铁锈色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代谢性皮肤病(如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等。
无特殊禁忌。
在暗室内,将患处置于滤过紫外线(Wood灯)下直接照射,观察荧光类型。
本方法既有诊断价值,又能进行疗效观察。色素减退或脱失性损害如白癜风,边界清楚,呈纯白色荧光,可与其他色素减退斑或正常肤色区别。色素沉着、黄褐斑、咖啡斑的色素可更为明显。细菌如假单胞菌属为绿色荧光;红癣为珊瑚红色荧光。真菌感染如铁锈色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为亮绿色荧光;黄癣为暗绿色荧光;花斑糠疹为棕色荧光;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感染无荧光。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患者尿液为明亮的粉红-橙黄色荧光;先天性卟啉病患者牙、尿、骨髓出现红色荧光,而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患者可见强红色荧光。局部外用药如凡士林、水杨酸、碘酊及角蛋白甚至肥皂的残留物等也可有荧光,应注意鉴别。
无特殊注意事项。
(王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