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章
围术期呼吸监测
Perioperative Respiratory Monitoring

一、肺功能的监测

(一)通气功能的监测

1.静态肺容量和动态肺容量

(1)潮气量(tidal volume,V T

(2)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IRV)

(3)补呼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

(4)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

(5)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E)

(6)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A)

(7)无效腔量/潮气量(V D /V T

(8)最大通气量(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

(9)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

(10)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

2.小气道功能的监测

(1)闭合气量(closing volume,CV)

(2)闭合容量(closing capacity,CC)

(3)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4)动态肺顺应性的频率依赖性(frequency dependence of dynamic compliance,FDC)

3.二氧化碳的监测

(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 ):正常值为35~45mmHg。

(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CO 2 ):PtcCO 2 一般较PaCO 2 高5~20mmHg。

(3)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PCO 2 ,P ET CO 2 )和CO 2 波形图。

(二)换气功能的监测

1.氧交换功能

(1)吸入氧浓度(FiO 2

(2)动脉血氧分压(PaO 2

(3)氧合指数(PaO 2 /FiO 2

(4)动脉血氧含量(CaO 2

(5)氧摄取率(oxygen extraction ration,O 2 ER)

(6)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 2

(7)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mixed venous saturation of oxygen,SvO 2

(8)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 (A-a) O 2

(9)P 50

2.肺内分流率(Qs/Qt)

3.氧供与氧耗

(1)氧供(oxygen delivery,

(2)氧耗(oxygen consumption,oxygen uptake,

二、呼吸运动监测

(一)呼吸运动的一般监测

包括呼吸频率、幅度、节律、模式等。

(二)呼吸肌功能监测

1.最大吸气压

2.最大呼气压

(三)呼吸力学监测

1.气道压力

2.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 Raw正常值为1~3cmH 2 O/(L·s)。

3.肺顺应性(lung compliance,CL)

4.压力-容量环(P-V环)

5.流速-容量环(F-V环)

6.呼吸功(work of breathing,WOB)

案例围术期呼吸监测

【病历摘要】

患者男,58岁,70kg。因车祸致多发伤急诊入院。初步诊断:多发伤,颈椎过伸伤伴不全瘫,第四至五颈椎脱位,双侧肋骨多发骨折,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拟行颈前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既往吸烟史20年,每日40支,曾有支气管哮喘病史,近1年未发作。患者意识清,呼吸困难,烦躁不安。

【问题1】作为负责此急诊手术的值班住院医师,术前访视患者时如何评估呼吸功能?

【临床思路】

患者既往有吸烟史、哮喘病史,术前访视患者时应详细询问相关病史,包括咳嗽咳痰、痰量及颜色,近期有无哮喘发作及发作诱因和药物治疗效果,是否有活动后气促等。可床边行吹气试验(让患者在尽量深吸气后做最大呼气。若呼气时间小于3s,提示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基本正常;若超过5s,表示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阻塞性通气障碍。

患者颈椎过伸伤伴不全瘫,第四至五颈椎脱位,右侧血气胸,访视患者时应观察患者的呼吸幅度、频率、节律,颈椎过伸伤伴不全瘫患者可因肋间内、外肌群无力而出现胸廓运动减弱,腹式呼吸明显,同时伴咳嗽无力,吹火柴试验可为阳性(患者安静后,嘱其深吸气,然后张口快速呼气,能将15cm远的火柴吹熄者,提示肺储备功能良好,否则储备低下)。同时患者伴有多发肋骨骨折,应当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反常呼吸,胸廓起伏与呼吸动作不协调。观察患者的口唇、耳垂和指端颜色,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低氧血症。听诊双肺是否呼吸音减弱,是否有痰鸣音、哮鸣音,结合胸片判断双肺是否存在血/气胸,以及双肺是否存在不张,肺叶压缩程度。有条件的病房,可测量脉搏氧饱和度,通过脉搏氧饱和度反映患者的氧合功能。

【问题2】患者长期吸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者哮喘病史,这类患者若行择期手术,术前还应该做哪些通气功能检查?

【临床思路】

常用的通气功能检查包括:潮气量、每分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最大通气量、通气储量百分比、无效腔量/潮气量、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量及最大呼气中流量。正常自主呼吸时潮气量为8~12ml/kg。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E)指在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或呼出气体的总量,等于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肺容量和肺活量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见图10-1。

最大通气量(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指尽力做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值:成年男性约104L,成年女性约82L。

图10-1 肺静态容量指标

通气储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100%,临床上常以通气储量百分比表示通气功能的储备能力。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指最大吸气后,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是根据FVC计算出单位时间内所呼出的气量及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如1s、2s、3s的用力呼气量以FEV 1 、FEV 2 、FEV 3 表示,以FEV 1 最有意义。FEV 1 、FEV 2 、FEV 3 百分比分别为83%、96%、99%。正常人FEV 1 /FVC(%)一般大于80%,主要用于判断较大气道是否有阻塞。

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将用力呼气中段曲线起、止点间分成四等份,计算中间两等份(25%~75%)的平均流量。正常值:成年男性约3.36L/s,成年女性约2.38L/s,或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表示,大于75%者为正常。MMEF较MVV或FEV更为敏感,对评估阻塞性通气障碍有一定价值。

肺功能检测用于估计手术后肺功能不全的高危指标及其危险阈值,见表10-1。

表10-1 估计手术后并发肺功能不全的高危指标

呼吸功能检查与麻醉风险评估见表10-2。

表10-2 呼吸功能检查与麻醉风险评估

【问题3】该患者麻醉诱导期间应行哪些呼吸监测?

【临床思路】

该患者术前右侧血气胸,咯血,呼吸困难,通常已伴有低氧血症,麻醉诱导期间应监测脉搏氧饱和度,保证氧供,及时发现并处理低氧血症,避免术前即存在的低氧血症进一步加重。针对气胸患者,尤其是闭合性气胸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应行胸腔穿刺引流,以免正压通气时进一步加重肺不张,引起严重的缺氧,甚至心搏骤停。

麻醉诱导期间还应监测气道压力,气道压力增高常常见于上呼吸道梗阻(舌后坠、分泌物、呕吐物、喉痉挛等)、下呼吸道梗阻(支气管痉挛、痰液堵塞等)等原因。如果患者诱导期间出现气道压力增加,应针对以上原因寻找并处理。

麻醉诱导期间还可以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PCO 2 ,P ET CO 2 ),根据P ET CO 2 合理调整通气参数。

【问题4】哪种监测可以判断气管插管是否成功?术中CO 2 波形图波幅升高,基线也同时升高,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临床思路】

传统方法是采取胸部听诊,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并观察无上腹胃部逐渐膨隆以确定导管置入成功。现在观点认为,连续出现三个以上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 2 )波形是判断气管插管是否成功的金标准。尤其是该病例,存在血气胸,双肺呼吸音可能明显不一致。术中CO 2 波形图波幅升高,基线也同时升高,这种情况多见于CO 2 重复吸入,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二氧化碳吸收剂(钠石灰)失效,其他原因包括麻醉机呼气活瓣失灵、无效腔量增加等。

知识点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 2 )和CO 2 波形图(capnography)

PaCO 2 是衡量肺泡有效通气量的最佳指标,临床上常用肺泡CO 2 分压(P A CO 2 )代替PaCO 2 ;而呼吸末的CO 2 浓度与肺泡CO 2 浓度很接近,因此P ET CO 2 可反映PaCO 2 ,一般较PaCO 2 低3~5mmHg。可应用红外线分析仪或质谱仪以主气流或旁气流形式连续测定P ET CO 2 ,并同步绘制出CO 2 波形图。

分析CO 2 波形图应从以下5个特征方面进行(图10-2):

1.波形高度 代表肺泡气CO 2 浓度,即P ET CO 2

2.基线 代表吸入气CO 2 浓度,正常应为零。

3.形态 只有出现正常形态的图像时,特别是肺泡气平台出现时,P ET CO 2 才能代表PaCO 2

4.频率 反映自主呼吸或机械通气的频率。

5.节律 反映患者呼吸中枢或通气机的工作状态。

图10-2 呼气末CO 2 波形

Ⅰ为吸气末,呼气开始阶段;Ⅱ为呼气上升支,反映了解剖死腔量;Ⅲ为肺泡平台期;0为吸气下降支,开始又一次吸气循环。α角通常为100°~110°,反映了肺通气/血流比值;β角增大多伴有重复呼吸,通常伴有基线抬高。

知识点
CO 2 波形图异常常见原因

1.波幅增高

(1)在波形不变的情况下,波幅逐渐升高可能与每分通气量不足、CO 2 产量增加(如恶性高热、甲亢危象等)或CO 2 气腹时CO 2 吸收增加有关(图10-3)。

(2)如同时伴有基线抬高提示有CO 2 重复吸入,见于呼吸环路中活瓣失灵、CO 2 吸收剂耗竭、无效腔量增加等(图10-3)。

(3)波幅突然增高可能由于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或松解肢体止血带引起。

2.波幅降低

(1)突然降低为零,可见于呼吸环路断开、气管导管脱出或采样管阻塞等。

(2)波幅呈指数形式降低,见于短时间内循环血容量快速减少致血压下降、肺栓塞及心搏骤停等。

(3)突然降低但不为零,可能是气管导管扭折、回路部分脱连接等所致。

图10-3 异常ETCO 2 波形

知识点
PaCO 2 异常常见原因

1.PaCO 2 >45mmHg 常见于:

(1)CO 2 生成增加。

(2)中枢性或外周性呼吸抑制导致肺泡通气不足。

(3)手术需要行CO 2 气腹导致腹内压增加和膈肌上移,使呼吸受限。CO 2 吸收入血也可使PaCO 2 增高。

(4)机械通气时也可由于通气量设置过低、无效腔量过大或钠石灰失效、呼出活瓣失灵导致重复吸入使PaCO 2 增高。

(5)CO 2 弥散功能排出障碍,如肺不张导致的弥散面积减少或肺有效灌注不足,肺栓塞导致的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异常,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中晚期由于肺纤维化导致CO 2 弥散功能下降所致。

2.PaCO 2 <35mmHg 常见于:过度通气或低体温,机体代谢率降低,CO 2 生成减少。

【问题5】患者入手术室拟行颈前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患者出现气道压和ETCO 2 逐步升高,SpO 2 逐步下降。此时应考虑什么问题?需行哪些检查进一步明确?

【临床思路】

根据患者病史,术中气道压和ETCO 2 逐步升高,SpO 2 下降,可能是肺有效弥散面积明显减少,结合此例多发伤患者原有血气胸,极有可能发生严重肺不张。但此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已经行胸腔引流,此时需要排除胸管堵塞导致的胸内压增高,从而引起的肺不张。血气胸导致的严重肺不张在B超或胸部X线检查即可发现,现在也可通过胸部电阻抗成像系统观察肺叶是否对称性膨胀(图10-4)。

图10-4 电阻抗肺成像技术

A.电阻抗电极在胸部的位置;B.电阻抗成像技术所显示的肺叶图像;C.与分图B相对应的肺叶CT成像。

【问题6】该患者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术中可以通过哪些监测及时发现哮喘发作?

【临床思路】

哮喘发作后,出现小气道痉挛,导致气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下降、呼吸做功增加。因此,术中监测气道阻力、气道压力、肺顺应性、压力-容量环(P-V环)及呼吸功均可以早期发现哮喘发作。

监测肺顺应性的意义:评价肺组织的弹性;检测小气道疾病;指导机械通气模式的调整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的应用。

知识点
P-V环

P-V环是指受试者在平静呼吸或接受机械通气时,用肺功能测定仪描绘的一次呼吸周期潮气量与相应气道压力(或气管隆突压力、胸腔内压、食管内压)相互关系的曲线环(图10-5)。因其表示呼吸肌运动产生的力以克服肺弹性阻力(肺顺应性)和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和组织黏性)而使肺泡膨胀的压力-容量关系,故也称为肺顺应性环。P-V环反映呼吸肌克服阻力维持通气量所做的功(呼吸功)。P-V环吸气支具有低位和高位折点。低位折点是P-V环吸气支的低肺容积处出现的一个转折点,表示肺泡开始开放时对应的压力和容积。高位折点是P-V环吸气支在接近肺总容积时出现的转折点,提示部分肺泡和(或)胸壁过度膨胀。监测压力-容量环(P-V环)的意义:①根据P-V环的形状对某些疾病状态作出判断。②目前认为最佳PEEP为高于低位折点2~3cmH 2 O。P-V环吸气支高位折点对应的容积可作为潮气量大小的高限。③利用P-V环可以计算呼吸功。

图10-5 压力-容量(P-V)环及其变化

A.静态P-V曲线( y z ),曲线上分别标注了上、下拐点,超过或低于这些拐点,顺应性(Δ V P )降低。下拐点代表肺泡气道关闭时的肺容量(闭合气量),上拐点代表肺开始过度膨胀。在 y 曲线上,下拐点低于功能余气量(FRC),没有气道闭合。曲线 z 的下拐点高于FRC,除非通过增加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提高FRC,否则气道即将闭合。B.代表了不考虑气道阻力时,肺通气时从残气量(RV)到肺总量(TLC)的动态过程。吸气或呼气的肺容量在相同压力下并不一样,这种现象称为迟滞性,部分是由于气道阻力所致。C.正常情况下肺的P-V动态曲线,没有上、下拐点说明没有气道闭合或过度膨胀。阴影部分代表了克服呼吸系统顺应性(垂直部分)和阻力所做的功(水平部分)。D.带有下拐点的动态P-V曲线说明PEEP不够。E.带上拐点的动态P-V曲线说明过度膨胀(鸟嘴状)。F.气道阻力增加对P-V曲线的影响。气道阻力使气道峰压(PAWP)和呼吸功(水平部分)均增加。AE标注部分曲线为呼气动作是主动的。

知识点
气道压力

1.吸气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指呼吸周期中气道内达到的最高压力。在胸肺顺应性正常的患者应低于20cmH 2 O。气道峰压与气道阻力和胸肺顺应性相关,峰压过高可损伤肺泡和气道,导致气胸、纵隔气肿等气压伤,一般限制峰压在35cmH 2 O以下。

2.平台压(plateau pressure,Pplat)为吸气末到呼气开始前气道内压力。此时肺内各处压力相等,并无气流,因此在潮气量不变的情况下,平台压只与胸肺顺应性有关,可用于计算静态顺应性。正常情况下,Pplat为9~13cmH 2 O,平台压维持时间约占整个呼吸周期的10%。平台压能真正反映肺泡内的最大压力,平台压过高和吸气时间过长可增加肺循环的负荷。

3.呼气末压(end-expiratory pressure)为呼气末至吸气开始前肺内平均压力值,自主呼吸情况下应为零。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经常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xpiratory end pressure,PEEP)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呼吸模式,此时呼气末压按设定值提升。

知识点
肺顺应性

肺顺应性(lung compliance,CL)是指单位跨肺压改变时所引起的肺容量的变化,即CL=肺容量的改变(ΔV)/经肺压(Ptp)。跨肺压=肺泡压(Palv)-胸腔内压(Ppl)。肺顺应性又分为静态肺顺应性(static compliance,Cst)和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Cdyn)。Cst系指在呼吸周期中,气流暂时阻断时所测得的顺应性,相当于肺组织的弹性,正常值为50~100ml/cmH 2 O。Cdyn则指在呼吸周期中,气流未阻断时测得的顺应性,由于受到气道阻力的影响,只能反映呼吸系统的弹性。Cdyn正常值为40~80ml/cmH 2 O。肺气肿时由于肺泡壁破坏,弹力组织减少,故静态顺应性增加;但肺气肿时,由于肺弹性减弱,对支气管环状牵曳力也减弱,病变部位支气管常易塌陷甚而闭锁,以致肺单位充气不均,出现动态肺顺应性减低。

肺顺应性检测在临床上也用于避免麻醉期间机械通气时呼吸机气道漏气、气管导管管腔阻塞、扭曲及支气管痉挛、分泌物滞留、肺水肿、胸腔积液、膈肌上抬等患者肺部异常情况。

【问题7】该患者长期吸烟,可能出现小气道功能改变,如何评价小气道功能?

【临床思路】

由于长期大量吸烟,小气道功能可能下降,应注意监测闭合气量、闭合容量、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及动态肺顺应性的频率依赖性。

闭合气量是指一次呼气过程中,肺低垂部位小气道开始闭合时所能继续呼出的气量。闭合容量是指小气道开始闭合时肺内存留的气量,即闭合气量与残气量之和。临床常用氮气为示踪气体,根据呼气量与呼气瞬时氮气浓度的关系进行测定。测量结果以CV/VC和CC/TLC表示。

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是指在最大用力呼气过程中,流速和容量变化用X-Y记录仪进行描记而形成的一条曲线(图10-6)。曲线前半部分的最大呼气流量取决于受试者呼气时用力的大小,而后半部分的最大呼气流量与受试者呼气用力大小无关,主要取决于肺泡弹性回缩力和外周气道的生理功能。因此,曲线的形状及从曲线中测出的若干流量参数,可作为小气道阻塞的早期诊断依据。

图10-6 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动态肺顺应性的频率依赖性(frequency dependence of dynamic compliance,FDC)是指在吸气和呼气时,肺泡充气和排空的速度取决于时间常数,后者为顺应性和阻力的乘积。在正常情况下,各肺单位时间常数应相同,故动态顺应性不受呼吸频率的影响。平静呼吸时,动态肺顺应性接近或略小于静态顺应性。当快速呼吸时,由于吸气时间短,有病变的肺单位不能及时充盈。小气道疾病时肺顺应性受呼吸频率的影响,呼吸频率增快,顺应性降低。动态顺应性随呼吸频率增加而明显降低的现象称为FDC,是检测早期小气道功能异常的最敏感指标。

知识点
小气道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

1.CV/VC的增高可由小气道阻塞或肺弹性回缩力下降引起。常见于长期大量吸烟者、大气污染、长期接触挥发性化学物质、细支气管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结缔组织病引起的肺部病变或肺间质纤维化。

2.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主要用于检查小气道阻塞疾病。主要指标为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及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以实测值占正常预计值百分比表示。如实测值/预计值<80%时即为异常,提示有小气道功能障碍。

3.正常人动态肺顺应性与相同潮气量时的静态顺应性比值保持在0.8以上。小气道病变时,快速呼吸(频率>60次/min)引起小气道闭合、肺泡充气量减少,导致动态肺顺应性下降,动态顺应性与静态顺应性之比小于0.8。

【问题8】该患者手术结束后给予纯氧通气,但SpO 2 仍低于90%,如何对该患者的氧交换功能作出评价?

【临床思路】

患者肺不张处理后SpO 2 仍低于90%,可能出现复张性肺水肿导致血流/肺泡氧交换功能障碍,氧交换功能的监测指标包括:吸入氧浓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含量、氧摄取率、脉搏氧饱和度、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 2 )、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 50

健康人在海平面呼吸空气时,PaO 2 的正常值为80~100mmHg。PaO 2 60~79mmHg为轻度低氧血症,PaO 2 40~59mmHg为中度低氧血症,PaO 2 <40mmHg为重度低氧血症。

氧合指数(PaO 2 /FiO 2 )为PaO 2 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即PaO 2 (mmHg)/FiO 2 (%),正常者应为400~ 500mmHg。当肺弥散功能正常时,FiO 2 增加,PaO 2 也相应升高,否则提示肺弥散功能障碍或有不同程度的肺内分流。PaO 2 /FiO 2 ≤300mmHg提示肺的氧弥散功能受损。

动脉血氧含量(CaO 2 )为100ml血液中实际携带的氧含量,正常值为19ml/100ml。CaO 2 是决定氧供的主要因素之一。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 2 )是反映由心排血量、动脉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量决定的氧供与氧耗之间平衡关系的指标,氧供减少或氧耗增加都将导致SvO 2 下降。麻醉手术中一段时间内如无意外,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 )、血红蛋白量和全身氧耗相对恒定,此时SvO 2 的变化主要反映心排血量的改变。当发生缺氧时机体的代偿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增加心排血量,第二是从毛细血管中摄取更多的氧。正常时SaO 2 为97%,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为22%,而心功能有很大的代偿潜力。正常人在活动时可以通过增加心排血量来增加氧供,同时组织摄取氧量也有所增加,所以运动时SvO 2 可以下降至31%,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可以从22%增加到66%。有关SvO 2 及PvO 2 变化的常见原因详见表10-3。

表10-3 SvO 2 及PvO 2 变化的常见原因

连续监测SvO 2 的主要意义是:①连续反映心排血量的变化;②反映全身氧供和氧耗之间的平衡;③确定输血指征:SvO 2 <50%。

SvO 2 正常值为65%~85%,SvO 2 >65%为氧贮备适当,SvO 2 50%~60%为氧贮备有限,SvO 2 35%~50%为氧贮备不足。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saturation of oxygen,ScvO 2 )是指上腔静脉血或右心房血的氧饱和度。监测ScvO 2 能够在病程早期判断和治疗潜在的组织缺氧,对预后更有利。ScvO 2 的正常值为70%~80%。

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 (A-a) O 2 ]是衡量肺弥散功能及肺内分流量的重要参数。健康人吸空气时,P (A-a) O 2 正常值为5~10mmHg,而吸纯氧时为40~50mmHg。

当SaO 2 为50%时的PaO 2 称为P 50 ,是反映血红蛋白与O 2 亲和力的指标,正常值为26.5mmHg。

【问题9】该患者术后转入ICU行呼吸支持治疗,一段时间后换气功能恢复正常,脱离机械通气前还应做哪些呼吸运动监测?

【临床思路】

患者脱离呼吸机前还应该监测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和呼吸功。

最大吸气压是指患者从残气量位做最大吸气所测得的压力,反映全部吸气肌强度。正常值:男性(130±32)cmH 2 O;女性(98±25)cmH 2 O。小于预计值的30%时易出现呼吸衰竭,可作为能否脱离机械通气的参考指标。

最大呼气压是指患者从肺总量位做最大呼气所测得的压力,反映全部呼气肌强度。正常值:男性(230±47)cmH 2 O;女性(165±29)cmH 2 O,可评价患者咳嗽咳痰能力。

呼吸功(WOB)是指呼吸肌克服阻力(气道阻力、肺及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和组织阻力)维持通气量所做的功。计算公式为:呼吸功=压力×容积,单位是kg·m,常用Campbell Diagram法和压力-容量环面积来计算。正常人平静呼吸时,呼吸功不大,每分钟为0.3~0.6kg·m,其中2/3用来克服弹性阻力,1/3用来克服非弹性阻力。劳动或运动时,呼吸频率、深度增加,呼气也有主动成分的参与,呼吸功可增至10kg·m病理情况下,弹性或非弹性阻力增大时,也可使呼吸功增大。平静呼吸时,呼吸耗能仅占全身耗能的3%。剧烈运动时,呼吸耗能可升高25倍,但由于全身总耗能也增大15~20倍,所以呼吸耗能仍只占总耗能的3%~4%。气道阻力增加、肺及胸廓顺应性降低时可增加数十倍。呼吸做功大于0.8kg·m可导致呼吸肌疲劳。

知识点
呼吸功(WOB)

对于呼吸功能不全,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监测WOB具有以下临床意义:

1.可以选择和评价呼吸支持模式,调整机械通气的支持水平,为压力支持通气(PSV)的应用提供客观的定量指标。

2.指导呼吸机撤离。

3.定量判断呼吸困难的程度。

4.评价气管插管、呼吸机和其他治疗对呼吸功的影响。

5.寻找WOB增加的原因,便于迅速纠正。

推荐阅读文献

[1]邓小明, 李文志. 危重病医学. 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2] KARBING D S, REES S E. Journal of Clinical Monitoring and Computing 2016 end of year summary: respiration. J Clin Monit Comput, 2017, 31 (2): 247-252.

[3] MEHTA J H, CATTANO D, BRAYANOV J B, et al. Assessment of perioperative minute ventilation in obese versus nonobese patients with a non-invasive respiratory volume monitor. BMC Anesthesiol, 2017, 17 (1): 61.

[4] MONASTESSE A, GIRARD F, MASSICOTTE N, et al. Lung ultrasonography for the assessment of perioperative atelectasis: a pilot feasibility study. Anesth Analg, 2017, 124 (2): 494-504.

[5] WALSH B K, SMALLWOOD C D.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Respir Care, 2016,61 (10): 1417-1424.

(邓小明) ETOUWrYDdueKbFK3RaZEKsm2/+g87x0ekK9TtwuvypL9t68c/zRF3vs+/wD+ogu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