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滑冰,简称速滑,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冰上竞速运动,也是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男、女速滑分别于1924年、1960年被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1980年中国滑冰协会在北京成立。速滑比赛通常在周长400米的跑道上进行,分内、外两道。每组比赛由2名运动员同时进行,运动员每完成一圈交换一次内、外滑道,率先完成规定圈数的运动员获胜。
由于速滑竞技性较强、滑行速度极快等特点,在运动过程中对人体腰背部、膝关节以及踝关节的负荷较大,一旦发生意外,容易导致四肢、颈椎和腰椎等部位骨折,膝、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甚至出现颅脑损伤。
腰背部
膝关节
踝关节
短跑道速度滑冰,简称短道速滑,起源于加拿大。1988年,短道速滑首次列为冬奥会表演项目,1992年被列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
与速滑项目不同的是,短道速滑是一种基于速度,可能产生身体接触的运动,运动员之间常因互相干扰而发生身体接触、碰撞,甚至摔倒,因此扭伤、挫伤、切割伤以及骨折等损伤时有发生。
扭伤
挫伤
切割伤
骨折
花样滑冰是指在乐曲的伴奏下,运动员通过冰刀在冰面滑行,完成跳跃、旋转等高难度动作,是一项技巧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运动。1924年被列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
花样滑冰由于其训练周期长、动作难度高等特点,运动员常发生腰椎、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部位的损伤,其中以腰肌劳损和膝、踝关节韧带损伤最常见。
腰肌劳损
膝关节韧带损伤
踝关节韧带损伤
由于该项目要求运动员需俯卧在雪橇上高速滑行,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130千米以上,危险性极高,常出现重大伤亡事故,因此在之后的多届冬奥运会均未将之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俯式冰橇又称钢架雪车,发源于19世纪瑞士山区的小城圣莫里茨。第一次俯式冰橇比赛于1884年举行,参赛者在结冰的道路上比赛,从圣莫里茨滑到切勒里纳,获胜者会得到一瓶香槟作为奖励。1928年俯式冰橇在瑞士冬奥会中列为比赛项目。
冰壶又称冰上溜石,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被喻为冰上的“国际象棋”。冰壶于14世纪起源于苏格兰,1924年作为表演项目被纳入第一届冬奥会。2003年,我国第一支冰壶国家队诞生,同年,中国加入世界冰壶联合会,自此,世界冰壶赛场终于迎来了中国运动员。
在冰壶运动中,由于其特殊的运动机制,运动员常发生腕关节损伤、肩袖损伤和腰肌劳损等劳损性损伤。
腕关节损伤
肩袖损伤
腰肌劳损
冰球是以冰刀和冰球杆为工具在冰上进行的一种相互对抗的集体性竞技运动,又被称为“冰上曲棍球”。冰球运动起源于加拿大,于1924年被列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
由于冰球运动在竞技过程中存在一定强度的身体对抗,因而运动员伤病的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肩、肘、膝、踝关节软组织损伤和腰背部筋膜炎等。
肩关节软组织损伤
肘关节软组织损伤
膝关节软组织损伤
踝关节软组织损伤
腰背部筋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