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又名整形与重建外科,包括显微重建外科、颅面外科、烧伤整形外科、美容外科、手外科等亚专科,是对各类创伤和组织缺损进行修复、重建,对各类体表肿瘤和先天性畸形进行诊治,并通过各种手段改善和增进人体功能与形态的一门外科学科。主要涉及人体体表器官、皮肤、软组织、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以及部分脏器。
治疗目的是治愈病患,使伤者不残、残者不废,让缺憾者健康,让健康者更自信。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组织修复、组织移植、组织再生和体表器官再造等外科方法,以及光电、药物、细胞、基因和生物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技术和方法的应用。
整形外科治疗范围广泛,涵盖创伤、烧伤、感染,体表肿瘤,各类先天和后天疾病造成的畸形,衰老引起的功能退化和外观缺陷等,涉及人体各个部位,病因错综复杂。烧伤、电击伤、冻伤、撕裂伤、挤压伤、放射性损伤等,均可造成严重的组织缺损和畸形;胎儿发育过程中,受先天和外来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各种先天性畸形和器官缺损;细菌、病毒感染,可以造成组织坏死、缺损;肿瘤的切除可引发各种畸形、缺损和功能障碍;衰老的进程中,会发生功能退化和外观不良;健康人也有可能出现外观导致的心理问题与疾病等。
同时,整形外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几乎与所有的外科学科均有关联。例如,颅面整形与神经外科、五官科、口腔外科等密切相关;胸、腹壁畸形的修复,常需和心胸外科、普外科合作;泌尿生殖器官的畸形整复与妇产科、泌尿外科有交织;而四肢创伤畸形的修复,与骨科、血管外科密切关联。此外,整形外科与心理学、社会人文等学科的关联更加不容忽视。
其治疗范围在传统治疗领域主要分为五大专科和二类专病。在未来发展中将涉及更多的新兴治疗。
1.显微重建外科
显微外科的出现,是近代外科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使外科技术从宏观范畴发展到微观领域。游离皮瓣移植、吻合血管的肌肉与骨瓣移植、断肢(指)再植等的成功,使这一治疗模式在临床上得以推广,从而大大拓展了整形外科在组织缺损修复和器官再造这两大领域的治疗范围。
2.颅颌面外科
颅颌面外科是现代外科学最复杂的领域之一。开展这类手术的整形外科医师,除必须具备坚实的外科学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外,还必须熟悉颅面各部位的解剖生理知识,以便与神经外科医师在手术和围手术期紧密配合,实施复杂多变的颅面部畸形矫正手术。
常见的颅面畸形:颅缝早闭导致的舟状头、三角头、斜头、短头、尖头等畸形;眶距增宽症等眼眶部畸形;颅面裂、颅面半侧短小症等中面部畸形;Crouzon和Apert综合征等颅面骨发育不全畸形;先天性唇腭裂。
3.烧伤整形外科
烧伤引起的瘢痕挛缩畸形,是整形外科临床实践中最棘手的难题之一,迄今仍以皮肤、皮瓣移植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今后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皮肤等的临床应用,将有望改变这一治疗现状。目前,应用激光、放疗和激素的综合疗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4.美容外科
美容外科主要界定的是一类以增进容貌和信心为主的手术治疗方法,本质上是整形外科的一部分。治疗人群是具有正常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求医者。治疗目的是优化形体,增强美感。治疗范围涵盖人体各个部位,包括面部年轻化、眼、耳、鼻的整形,乳房再造和腹壁整形等。
5.手外科
手的解剖和功能复杂,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功用,还是人的第二“面孔”,具有社交功能。因此,手形态和功能的修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手外科是整形外科的重要分支。传统的治疗范围包括四肢先天性畸形、创伤导致的缺损修复。目前,治疗手段中最重要的是显微外科技术。例如,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手背缺损,第二足趾游离移植修复拇指缺失、断肢(指)再植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器械、设备的升级,临床上游离移植的成功率已有明显提高,十指断指再植成功的病例也常有报道。目前,手外科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先天性手畸形的矫治。
6.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俗称“象皮肿”,是一类由淋巴管缺失、损伤和疾病引发的肢体淋巴水肿,属于整形外科的专病。通过淋巴重建手术,例如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淋巴管、静脉和淋巴结的复合组织移植,结合烘绑疗法、手法按摩等理疗,在治疗肢体淋巴水肿、阴囊象皮肿和乳癌术后继发上肢水肿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7.体表肿瘤
体表肿瘤涉及神经纤维瘤、血管瘤、基底细胞瘤、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以及隆突肉瘤等各类发生于体表的肿瘤。其外科治疗,尤其是广泛切除和修复,需要整形外科的理念与技术。因此,体表肿瘤被列为整形外科的一大专病。
8.其他
除上述专科和专病外,临床上尚有许多要应用整形外科理念和技术来治疗的疾病和问题,应积极探索。
随着医学的发展,传统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疾病,越来越多地采用介入、药物、光电、理疗等治疗手段,强调综合治疗。例如,体表肿瘤的治疗,栓塞与手术相辅相成;瘢痕的治疗和早期预防,离不开药物与光电治疗;美容外科手术与光电治疗、组织填充和肉毒素注射治疗的组合,以及未来的细胞治疗等。
考虑到医学的融合发展趋势,未来内、外科之分可能会逐渐淡化。目前以治疗手段来分类的命名,今后将更多地改为以治疗的疾病和涉及的病理生理问题来命名,以利于综合治疗的开展,提高疾病的疗效。整形外科也在其列。
1.组织匹配原则
整形外科医生面对的最多挑战,是利用不尽相同、但尽可能相似的组织进行修复。对于部分组织缺损,应以同类组织修复。例如,以肌肉组织重建肌肉功能,以骨组织修复骨缺损,以皮肤组织修复皮肤缺损。不过,这些是典型的“拆东墙、补西墙”做法,不可避免会造成供区缺损及功能障碍等问题。
2.最小损伤原则
经验证明,最佳的效果,有时仅需最简便的方法就能达成。整形外科强调治疗的“阶梯”,希望采用尽可能简单的手段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另外,在治疗中,还要体现“节俭”的态度,“决不丢弃任何有生命力的组织,直至明确再也不需要其为止”。因为,这有助于在修复原发性缺损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继发性缺损。
3.专业协作原则
整形外科具有鲜明的交叉学科特性,常基于专科知识和技术,治疗人体各部位体表组织和器官的问题。在修复过程中,常需与相关专科协作,共同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4.其他原则
如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供体、供区的选择等,将在专科培训教材中,逐步阐述。
整形外科手术的主要功用之一,是改变患者的形体特征,这就涉及有关体相的心理学问题。体相是人们对躯体的主观性认知,与人际因素、环境因素和时间因素有关,客观的外观形象仅起部分作用。整形外科患者的手术动机,往往出于对自身体相的不满,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却可能相当复杂,可伴有体像障碍、强迫症、抑郁症等。
医师对患者人格特征、心理模式与手术动机的认知,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医师的应对策略、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后续的体相改变效果。因此,对于患者的精神疾患与整形美容手术的心理禁忌证,医师需有足够敏锐的感知。术前除却进行外科学评估外,还应密切关注患者表现出的心理障碍与行为改变。无论术前还是术中、术后,一旦发现心理、行为方面的异常,需及时寻求心理医师的介入和帮助。此外,如果接诊的是正常人群,整形外科医师也应该体察患者的心理反应,这有助于良好和谐的医患互动,取得最优的手术效果。
1.伦理
对于整形外科医生而言,遵守医学道德规范、恪守医疗行为准则是基本原则。在临床工作中,医生每天都在面对伦理道德的判断:谁适合手术,谁不适合手术,谁该优先手术,该选用哪个厂家的器械或药物、药物的正确用量应该以多少为度,有时候,难免陷入两难的困境。无论如何,医生应该在多维考量、系统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患者和正确的治疗方案。在决策过程中,必须排除医生个人收益的干扰。
2.商业
参与整形外科医疗业务运行的,不仅有专业人士,如医师、护士和监管人员,还有药品制造商、医疗仪器设备生产商。整形外科医师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并非商业类产品,但是无可避免受周边商业行为的影响。尤其是整形外科医师接诊的对象,除了需要修复重建的患者,还有一部分是想要整形美容的患者。针对后者提供的某些医疗服务,具有商业、市场的属性。因此,对整形外科医师而言,对商业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至关重要。在医疗实践中,要能领会和运用商业语言,以便与医疗管理者、销售人员、营销公司进行有效地沟通,能在不违背医学伦理道德的前提下,借助商业原则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同时,必须与有悖医学原则的商业行为和利益诉求,特别是触犯监管条例和相关法律的行为坚决划清界限。
遗憾,大多数医师都没有机会接受相关教育,对此认识不足。一旦经不住商业的灰色侵蚀,将置医疗于道德的底线之下,还将面临违法违规的风险。因此,有必要普及相关商业思维和业务流程的教育,以保障医疗行为的公正性,推动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