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中尿酸水平增高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尿酸盐沉积于组织的疾病。抗痛风药主要通过抑制尿酸合成或促进尿酸排泄而发挥作用,急性发作时一般应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缓解期主要应用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醇、非布司他)和促进尿酸排泄药(丙磺舒、苯溴马隆)。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预防复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口服。急性期:每1~2小时服0.5~1mg,直至关节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或呕吐,一日最大剂量6mg。停服72小时后一日量为0.5~1.5mg,分次服用,共7天。预防:一日0.5~1mg,分次服用。
与剂量大小有明显相关性,口服较静脉注射安全性高。腹痛、腹泻、呕吐及食欲不振为常见的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80%,严重者可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长期服用者可出现严重的出血性胃肠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肌肉、周围神经病变,骨髓抑制等。
骨髓增生低下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和2岁以下儿童禁用。
(1)用药前评估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心脏功能。
(2)本品可增强中枢神经抑制药及拟交感神经药的作用,合用时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
(3)与抗高血压药合用,可降低后者的抗高血压疗效,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血压。
(4)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应及时减量或停药。
(5)老年人易发生积蓄中毒,应慎用或减少剂量。
(1)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
(2)如出现神经肌肉毒性(肌痛或无力,手指或脚趾刺痛或麻木)时停药,并及时就医。
(3)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咽喉痛以及骨髓抑制,如出现相应反应需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4)预防用药期间,如痛风发作,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①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生成过多而引起的高尿酸血症;②反复发作或慢性痛风;③痛风石;④尿酸性肾结石和/或尿酸性肾病;⑤有肾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症。
口服,每次50~200mg,一日1~3次。
皮疹、胃肠道反应、脱发、发热、肝功能损害和骨髓损害等。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明显血细胞低下者禁用。
(1)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对于有肝肾功能损害者及老年人应谨慎用药并减量。
(2)本品必须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炎症症状消失后(一般在发作后两周左右)方开始应用。
(3)本品必须由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至有效量维持正常血尿酸和尿尿酸水平,以后逐渐减量,用最小有效量维持较长时间。
(4)用药前及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尿酸及24小时尿尿酸水平,以此作为调整药物剂量的依据。
(5)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1)服药期间应多饮水,并使尿液呈中性或碱性以利于尿酸排泄。
(2)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3)如有经济条件,可在用药前进行基因检测,可有效减小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
(4)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咽喉痛以及骨髓抑制,如出现相应反应需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5)如出现神经肌肉毒性(肌痛或无力,手指或脚趾刺痛或麻木)时停药,并及时就医。
(6)预防用药期间,如痛风发作,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适用于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不推荐用于无临床症状的高尿酸血症。
口服,每次40~80mg,一日1次。
虚弱、胸痛、水肿、疲劳、情绪异常、步态障碍、流行性感冒症状、痞气、疼痛、口渴。
正在接受硫唑嘌呤、巯嘌呤或茶碱治疗的患者禁用。
(1)评估患者的过敏史,对于正在接受硫唑嘌呤、巯嘌呤或茶碱治疗的患者,应告知医师更改用药方案。
(2)在开始非布司他治疗2周后,就可评估血尿酸水平是否达到目标值(小于6mg/dl)。
(3)用药期间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症状及体征。
(1)在开始非布司他治疗2周后,需检测血尿酸水平,如未达到目标值(小于6mg/dl),应咨询医师是否调整用药方案。
(2)在服用非布司他的初期,经常出现痛风发作频率增加,无须中止服药,可咨询医师是否加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秋水仙碱。
(3)如出现疲劳、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酱油色尿或黄疸等,需检查肝功能,并及时就诊。
适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痛风以及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
口服,每次50~100mg,一日1次。
一般患者对本品耐受性较好,但有时可出现腹泻、胃部不适、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风团、斑疹、瘙痒等皮肤过敏症及GOT、GPT、碱性磷酸酶(ALP)升高。
中至重度肾功能不全及肾结石者、孕妇或计划怀孕的妇女、哺乳期妇女禁用。
(1)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对于此类患者应提醒医师调整用药方案。
(2)定期评估尿液的酸碱度,高尿酸血症和尿酸血症的患者尿液的pH应调节在6.2~6.8。
(3)长期用药时,还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1)该药物不能用于急性痛风发作,如处在该阶段,应咨询医师或药师调整用药方案。
(2)治疗期间需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治疗初期,一日饮水量不得少于1.5~2L)。
(3)长期用药时,需定期检查肝功能,尿液pH。
(1)高尿酸血症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及痛风石,但必须:①肾小球滤过率大于50~60ml/min;②无肾结石或肾结石史;③非酸性尿;④不服用水杨酸类药物者。
(2)作为抗生素治疗的辅助用药,与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邻氯西林、萘夫西林等抗生素同用时,可抑制这些抗生素的排出,提高血药浓度并能维持较长时间。
口服,每次0.25g,1周后可增至每次0.5~1g,一日2次。
胃肠道症状如恶心或呕吐等,偶可引起消化性溃疡;能促进肾结石形成;本品与磺胺出现交叉过敏反应;偶引起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及肝坏死等。
肾功能不全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50ml/min)、磺胺类药物过敏患者、伴有肿瘤的高尿酸血症者、使用细胞毒抗癌药的患者、放射治疗患者禁用。
(1)评估患者的过敏史,肝肾功能,消化功能,对于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或病史及肾结石的患者应提醒医师调整用药方案。
(2)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对于此类患者应提醒医师调整用药方案。
(3)定期检测血常规和尿pH、肝肾功能及血尿酸和尿尿酸等。
(1)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症状尚未控制时不用本品。
(2)服用本品时应保持摄入足量水分(每日2500ml左右),防止形成肾结石,必要时同时服用碱化尿液的药物。
(3)如有合用其他止痛药,应咨询医师及药师是否存在用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