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抗炎药亦称非甾体抗炎药(NSAID),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绝大多数还兼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前列腺素(PG)是引起发热、炎症和疼痛的重要递质,NSAID的共同机制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合酶(COX)从而减少PG的生成。NSAID按结构不同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吲哚乙酸类、邻氨基苯甲酸类和芳基烷酸类。其中苯胺类不具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
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及缓解各种轻至中度疼痛。
口服,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每次500~650mg,一日不超过4g,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解热用不超过3天,止痛用不超过5天。
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物热及粒细胞减少。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对对乙酰氨基酚或制剂中其他赋形剂过敏者禁用。
(1)评估过敏史、肝功能,是否长期饮酒、是否怀孕或哺乳。
(2)不可超过推荐剂量用药;肝损伤患者需注意调整剂量;长期用药一般一日不超过2g。
(3)过量使用需密切检测其血清水平,可用乙酰半胱氨酸作为针对性解毒药,准备必要的生命支持措施。
(1)不可超过推荐剂量用药,一日用药不超4次。
(2)用于解热不超过3天,镇痛不超过5天,3~7天未好转或出现皮疹立即就医。
(3)缓释片需整片吞服,不可碾碎或溶解后服用。
(4)混悬液使用前需充分摇匀。
(5)勿与类似药合用,用药期间需加用其他药物时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6)发现皮疹、瘀青或出血、肤色变黄、大便异常等情况及时咨询医师。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脑卒中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口服,每次75~300mg,一日1次(抗血小板剂量)。
上、下胃肠道不适;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肾损伤和急性肾衰竭;过敏反应,如哮喘症状,轻度至中度的皮肤反应。
活动性溃疡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者禁用。
(1)评估患者有无哮喘、胃肠道病史、凝血功能异常情况。
(2)服药期间观察有无胃肠道出血或溃疡。
(3)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
(4)特异性体质者使用后出现皮疹、哮喘等过敏反应,用平喘药多无效,需使用激素。
(1)儿童禁用此药来缓解疼痛和发热。
(2)该药物有不同剂型,服药方式应相应调整,如普通片饭后服用,肠溶片则应空腹服用。
(3)每次服药后,建议饮用200~250ml水,不能与酒同时服用。
(4)服药期间出现过敏反应,如瘙痒、荨麻疹,脸、手部肿胀,口腔或喉咙肿胀、刺痛,胸闷,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
(5)如出现严重胃痛、黑便、便血、血尿、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现象,应及时就医。
(6)如出现头痛、眩晕、耳鸣等,及时告知医务人员,避免驾驶车辆或操作机械。
(7)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
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也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口服,每次200~300mg,一日4次,日剂量不超过2.4g。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头晕、头痛、紧张、嗜睡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消化性溃疡、出血等)、皮肤反应、肝损害、肾损害等。
对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过敏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或既往有消化性溃疡史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或严重心力衰竭者等禁用。
(1)评估患者的消化功能、肝肾功能、心功能及血压情况,对于异常者需提醒医师仔细评估后使用。
(2)评估患者的过敏史,对阿司匹林过敏的哮喘患者,应提醒医师更正治疗方案。
(3)应用本品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肾功能等。
(1)本品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一日用药不超4次,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勿与复方抗感冒药同服,如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服药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乙醇的饮品。
(3)如出现胃肠道出血或溃疡、胸痛、气短、无力、言语含糊等情况,应停药并咨询医师。
用于缓解肌肉、软组织和关节的轻至中度疼痛,应用最广的NSAID药物之一,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及解热。
口服,每次50~75mg,一日2~3次;肌内注射,每次50mg,一日1~2次。
可引起头痛以及腹痛、便秘、腹泻、胃烧灼感、恶心、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反应,过敏性皮疹不常见。
胃肠道溃疡、妊娠3个月内、冠脉搭桥手术围手术期、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禁用。对其他NSAID药物过敏患者禁用,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1)评估患者有无过敏史、胃肠道溃疡史、心功能不全病史、肝肾功能损害、服用利尿药。
(2)用药期间观察有无上腹部疼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腹部痉挛、消化不良、腹部胀气、厌食。少见头痛、头晕、眩晕、皮疹、血清GPT及GOT升高、血压升高。罕见过敏反应以及水肿、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和出血性腹泻。
(3)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血压。
(1)有眩晕史或其他中枢神经疾病史的患者服用本品期间应禁止驾驶车辆或操纵机器。
(2)用药期间监测血压。
(3)用药期间如有腹痛,大便颜色变黑,甚至便血,及时停药就诊。
(4)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调整用药方案。
用于解热及缓解各种炎性疼痛等。
口服,每次25~50mg,一日2~3次;塞肛,每次50~100mg,一日1次。一日最大剂量为200mg。
较常见的为头痛,其次为头晕、恶心。
活动性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及病史、癫痫、帕金森病及精神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均禁用。
(1)监测患者血压、血常规、肝肾功能。
(2)评估患者有无癫痫、帕金森病和精神疾病,使用后可使病情加重。粒细胞减少者应慎用。
(3)直肠用药有可能导致直肠激惹和出血。有直肠炎和出血者,应避免直肠给药。
(4)观察有无消化不良、胃痛、胃烧灼感、恶心、反酸等胃肠道反应。
(5)观察有无头痛、头晕、焦虑、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
(1)为减轻口服制剂对胃肠道的刺激,请在餐后服药或与食物同服。
(2)服用肠溶片、缓释制剂时,请完整吞服,不要掰开、碾碎。
(3)使用栓剂时将指套套在食指上后取出栓剂,握住栓剂下端,塞入肛门约2cm处。
(4)用药后如出汗多,及时擦干,并更换衣裤。多饮水,以补充水分。
(5)用药期间如遇视力模糊,应立即做眼科检查。
用于需要阿片类镇痛药的急性较严重疼痛的短期治疗,通常用于手术后镇痛,不适用于轻度或慢性疼痛的治疗。
口服,每次10~30mg,一日1~4次,最大日剂量40mg;肌内或静脉注射,每次10~60mg,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20mg。
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手术后出血、肾衰竭、过敏及过敏样反应和肝功能衰竭。
有活动性或曾复发消化道溃疡/出血、肝肾疾病、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禁用;禁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手术期疼痛的治疗。
(1)评估患者的消化功能、肝肾功能、心功能及血压情况。
(2)应用本品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和出血、凝血时间、肾功能等。
(3)成人患者连续给药不得超过5天。
(4)避免该药物和其他NSAID合用。
(1)该药物不适合长期服用,使用期间如发生肝肾功能异常,应及时就诊。
(2)如同时服用其他止痛药,建议咨询医师及药师是否存在用药风险。
(3)服用该药物期间,避免饮酒;片剂建议在饭后口服。
术后及癌症的镇痛。
静脉滴注,每次50~100mg,一日1~2次。日剂量通常不超过200mg。
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偶见发热、头痛、嗜睡、瘙痒及皮疹等过敏反应。
有活动性或曾复发消化性溃疡或出血、重度心力衰竭、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损伤及血液系统功能障碍等患者禁用。
(1)评估患者的消化功能、肝肾功能、心功能及血压情况,对于异常者需提醒医师仔细评估后使用。
(2)评估患者过敏史,既往是否有阿司匹林哮喘。
(3)明确患者是否在合用洛美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因为有发生抽搐的可能。
(4)应用本品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和出血、凝血时间、肾功能等。
(5)避免该药物在围手术期间长期使用,超极量使用。
(6)不能用于发热患者的解热。
(7)本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不可肌内注射。
(1)本品应避免长期使用,使用期间如发生肝肾功能异常,应及时就诊。
(2)如同时服用其他止痛药,建议咨询医师及药师是否存在用药风险。
(3)使用该药物期间避免饮酒。
用于多种关节炎症、手术后的消炎和镇痛,也可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解热镇痛。
口服,每次60mg,一日2~3次,日剂量不超过180mg。
主要有消化系统症状(胃及腹部不适、胃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水肿、皮疹、荨麻疹和嗜睡等。
消化性溃疡、有活动性或曾复发消化性溃疡或消化道出血、严重血液系统异常、严重肝肾损伤、严重心衰、服用阿司匹林出现哮喘或有其既往史的患者和孕妇禁用。
(1)评估患者现在或既往有无消化性溃疡、血液异常、肝损害、肾损害、心功能异常、过敏、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2)观察有无休克、溶血性贫血、皮肤黏膜眼综合征、急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消化道出血、肝功能障碍、黄疸、哮喘发作。
(3)长期用药者,定期查尿常规、血常规及肝功能。
(4)外用贴膏,请勿用于皮肤或黏膜受损处;勿用于皮疹处。
(1)避免与其他非甾体药物合用。
(2)长期使用可导致女性暂时性不育。
(3)不宜空腹服药,宜饭后口服。
(4)外用贴膏,请勿用于皮肤或黏膜受损处。勿用于皮疹处。
(5)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调整用药方案。
用于多种关节炎及软组织风湿病变的对症治疗。
口服,每次20~40mg,一日1次;肌内注射,每次10~20mg,一日1次。贴剂:每次1贴,一日1次。
恶心、胃痛、食欲减退及消化不良等胃肠道不良反应最为常见,服药量大于一日20mg时胃溃疡发生率明显增高,可合并出血及穿孔。
慢性胃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活动性或曾复发消化性溃疡或消化道出血、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后诱发哮喘、荨麻疹或过敏反应的患者禁用。
(1)观察有无恶心、胃痛、食欲减退及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
(2)长期服药,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并注意大便颜色有无变化。必要时,应进行大便隐血试验。
(1)长期服药者,关注大便的颜色,如出现黑便或大便出血,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2)贴剂每天1贴,沐浴或出汗后可给予更换。使用时应清洁患处并使患处干燥,将贴片的背面揭开,轻轻地按压于患处。
用于疼痛性关节炎、脊柱炎等。
口服或肌内注射,每次7.5~15mg,一日1次。
常见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便秘、胀气、腹泻。
消化性溃疡、有活动性或曾复发消化性溃疡或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出血倾向及严重未控制的心衰患者禁用。
(1)评估患者有无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后出现哮喘、鼻息肉、血管水肿或荨麻疹病史。
(2)观察患者有无贫血、轻微头晕、头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便秘、胀气、腹泻、瘙痒、皮疹、肝药酶值短暂升高等不良反应,以上不良反应停药即消失。
(3)对于脱水、心衰、肝硬化、肾病综合征、使用利尿药及手术后导致血容量减少的患者,应监测尿量和肾功能。
(1)用药期间定期检查其肝肾功能,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患者。
(2)如出现消化性溃疡或消化道出血、黏膜与皮肤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并联系医师。
(3)当出现眩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时,应限制驾驶车辆和操作机械。
用于缓解各种轻至中度疼痛。
口服,每次250~500mg,一日2~3次,日剂量不超过1.25g;肌内注射,每次100~200mg,一日1次。
可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头晕、头痛、嗜睡、耳鸣、呼吸困难、哮喘、皮肤瘙痒、下肢水肿、视力障碍,偶见肝肾损害。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2岁以下儿童,以及哮喘、鼻息肉综合征、对阿司匹林过敏、胃及十二指肠活动性溃疡患者禁用。
(1)评估过敏史,有无消化道出血史、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哮喘、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
(2)定期进行肝肾功能、血常规、血压、眼科检查。
(3)观察有无胃烧灼感、消化不良、胃痛或不适、恶心及呕吐,严重者有胃肠出血甚至穿孔。
(4)久服者观察有无血压升高、头晕、嗜睡、头痛等。
(1)长期服用耐受良好,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轻度和暂时不适。
(2)与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有交叉过敏反应。
(3)如有腹痛、大便颜色变黑甚至便血,及时停药就诊。
适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和炎症的症状治疗。
口服,每次50~100mg,一日2次。一日最大剂量为200mg。
以消化不良、腹痛为主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哮喘、支气管痉挛、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出血、凝血障碍者禁用,妊娠3个月的孕妇禁用。
(1)评估患者的过敏史,消化性溃疡史,是否接受抗凝治疗或有无出血倾向。
(2)观察有无消化不良、腹部不适、胃烧灼感、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
(1)饭后服用。
(2)如有腹痛,大便颜色变黑,甚至便血,及时停药就诊。
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及轻中度疼痛的镇痛。
口服,每次0.5~1g,一日2次,一日维持剂量不应超过1.5g。
可见恶心、消化不良、胃肠痛、便秘和腹泻,偶见皮疹、头痛、呕吐、眩晕、嗜睡、胀气、耳鸣、失眠、水肿、鼻炎、短暂视觉障碍等反应。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对阿司匹林过敏、心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或有体液潴留倾向患者,以及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均禁用。
(1)评估患者有无出血时间延长、消化道疾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或体液潴留倾向、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史。
(2)观察患者有无恶心、食欲减退、腹痛、腹胀、便秘和腹泻。
(3)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与环孢素合用时,监测肾功能。
(1)饭后服用。
(2)与口服抗凝药同时服用,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
(3)不宜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同时应用。
(4)与双氯噻嗪同时服用时,可增加利尿作用。
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还可用于牙痛、手术后疼痛及外伤性疼痛。
口服,一日1~2次,每次300~600mg,日剂量不超过900mg。
主要多为轻症胃痛、胃烧灼感、恶心、少数胃溃疡、出血、穿孔的胃肠道反应。头晕、皮疹、白细胞数轻度下降、血清转移酶轻度上升等较少见。
活动性或曾复发消化性溃疡或消化道出血、阿司匹林引起哮喘或过敏、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手术期止痛禁用。
(1)评估患者的过敏史、消化性溃疡史、肝肾功能、心功能及血压情况。
(2)应用本品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和出血、凝血时间、肾功能等。
(3)建议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最短的疗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服用药物期间如发生肝肾功能异常,应及时就诊。
(2)服用期间避免饮酒。
(3)如同时服用其他止痛药,建议咨询医师及药师是否存在用药风险。
用于风湿性或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痛经等,也用于关节扭伤、软组织损伤及术后疼痛等。
口服,每次50mg,一日3~4次,日最大用量不超过200mg。
胃肠道反应较常见,如胃部疼痛或不适、胀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便秘等,严重者可出现上消化道溃疡、出血及穿孔。
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有过敏者、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孕妇及哺乳妇女禁用。
(1)评估患者有无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支气管哮喘、使用抗凝药物、心功能不全、高血压、鼻息肉综合征及血管水肿。
(2)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嗜睡、头痛、心悸、皮疹、耳鸣等。
(3)监测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
(1)为避免对胃肠道刺激,胶囊应饭后整个吞服。
(2)如出现头痛、呕吐、胃肠道出血、视力障碍、嗜睡、低血压、过敏反应,及时停药就诊。
(3)服药期间禁止饮酒。
(4)本品可增强抗糖尿病药作用,降低抗高血压药的降血压作用。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服药期间,监测血糖和血压。
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对症治疗及轻至中度疼痛。
口服,每次400~1000mg,每日1次,一日不超过1.2g。
偶见上腹痛、乏力、寒战、发热,以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等不良反应,大多数不良反应轻微且短暂。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与应用另一种NSAID有关的胃肠道溃疡或出血史患者禁用。
(1)评估患者有无支气管哮喘、鼻炎、荨麻疹或其他变态反应。
(2)观察有无腹痛、乏力、寒战、发热等全身不良反应。
(3)观察有无便秘、腹泻、消化不良、腹胀、胃炎、黑便、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1)遵医嘱服用药物,以保证最佳的疗效和耐受性。
(2)严重的消化性溃疡以及吸烟、饮酒等,服用本药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3)服药期间如出现胃出血、腹痛、便血等情况,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及缓解轻至中度疼痛。
口服,每次500~1000mg,一日3~4次。
胃、肠道反应较轻微,可有恶心、胃烧灼感、消化不良、便秘,也有报道引起腹泻者;可引起皮疹;也可发生嗜睡、头晕、定向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长期应用有可能引起镇痛药性肾病。
对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过敏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1)评估患者有无肝肾功能不全,有无严重胃、肠溃疡病史和过敏史。
(2)观察有无呕吐、便秘、胃烧灼感、腹泻、皮疹、嗜睡、头晕、定向障碍等不良反应。
(1)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症状不缓解,及时就医。
(2)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品。
(3)服药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乙醇的饮品。
(4)不能与口服抗凝药同时使用。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仅在至少一种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使用。可用于慢性关节炎(如骨关节炎等)的疼痛、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的症状治疗。
口服,每次50~100mg,一日2次,餐后服用,最大单次剂量不超过100mg,疗程不超过15日。
胃灼热、恶心、胃痛。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疼痛治疗、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严重凝血障碍、严重心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1)评估患者的消化功能、肝肾功能、心功能及血压情况,对于异常者需提醒医师仔细评估后使用。
(2)评估患者的过敏史,对乙酰水杨酸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史者,应提醒医师更正治疗方案。
(3)应用本品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和出血、凝血时间、肾功能等。
(4)建议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最短的疗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服药后可能会出现胃灼热、恶心、胃痛,但症状都很轻微、短暂,很少需要中断治疗。
(2)服用药物期间如发生肝肾功能异常,应及时就诊。
(3)如同时服用其他止痛药,建议咨询医师及药师是否存在用药风险。
用于缓解骨关节炎、成人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和体征。用于治疗成人急性疼痛。
口服,每次200~400mg,一日1次或分2次。
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胃肠胀气及恶心;背痛,周围水肿,意外损伤;失眠,鼻炎,鼻窦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皮疹。
对磺胺过敏、NSAID诱发哮喘或过敏、重度心力衰竭、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或消化道出血、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禁用。
(1)评估患者的过敏史、消化性溃疡史、肝肾功能、心功能及血压情况。
(2)应用本品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和出血、凝血时间、肾功能等。
(1)服用药物使用期间如发生肝肾功能异常,应及时就诊。
(2)使用该药物期间,如在同时服用其他止痛药,建议咨询医师及药师是否存在用药风险。
(3)服用该药物期间,避免饮酒;胶囊或片剂建议在饭后口服。
治疗骨关节炎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症状和体征;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口服,每次30~120mg,一日1次。
主要为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头晕头痛、高血压、上腹痛、腹泻、恶心及外周水肿。
有活动性或曾复发消化性溃疡或消化道出血、NSAID诱发哮喘或过敏反应、充血性心衰、缺血性心脏病等患者禁用。
(1)评估患者的过敏史、消化性溃疡史、肝肾功能、心功能及血压情况。
(2)应用本品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和出血、凝血时间、肾功能等。
(1)服用药物使用期间如发生肝肾功能异常,应及时就诊。
(2)使用该药物期间,如同时服用其他止痛药,建议咨询医师及药师是否存在用药风险。
(3)如出现胸痛、气短、无力、言语含糊等症状和体征,应该马上寻求医师帮助。
用于手术后疼痛的短期治疗。
肌内或静脉注射,首剂量40mg,随后视需要间隔6~12小时给予20~40mg,每天总剂量不超过80mg。
常见的不良反应:咽炎、牙槽骨炎(干槽症)、术后贫血、低钾血症、激越、失眠、感觉减退、头晕、血管异常、呼吸功能不全、恶心、腹痛、呕吐、便秘、消化不良、胃肠胀气、瘙痒、多汗、背痛、少尿、外周水肿、血肌酐升高。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或胃肠道出血、妊娠后三分之一孕程或正在哺乳、严重肝功能损伤、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镇痛等患者禁用。
(1)评估患者的过敏史、消化性溃疡史、肝肾功能、心功能及血压情况。
(2)服用阿司匹林或NSAID(包括COX-2抑制剂)后出现支气管痉挛、急性鼻炎、鼻息肉、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以及其他过敏反应的患者,应提醒医师更正治疗方案。
(3)应用本品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和出血、凝血时间、肾功能等。
(4)避免该药物在围手术期间长期使用、超极量使用。
(1)服用药物使用期间如发生肝肾功能异常,应及时就诊。
(2)如同时服用其他止痛药,建议咨询医师及药师是否存在用药风险。
(3)如出现胸痛、气短、无力、言语含糊等症状和体征,应马上寻求医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