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vomiting)是指由自主神经和骨骼肌肉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射引起,通过小肠、胃、食管和膈肌协调地强力收缩,将胃内容物有力地推向口腔并经口排出的临床症状。恶心通常是指可能先于呕吐出现的明显不适感,但也可能不伴呕吐。恶心经常伴有自主神经改变,如流涎、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快、胃张力和黏膜血流降低。尽管恶心时并无胃内容物被强力排出,但液体可能从十二指肠逆流至胃窦。
呕吐这一症状应与反流或反刍相鉴别,反流(regurgitation)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到口腔的现象,无恶心、无协调的肌肉收缩。反刍(rumination)是由于腹壁肌肉不自主的收缩,胃内压力上升导致的胃内容物返回到咽喉、口腔,进而吐出或咀嚼后再次咽下的现象。
呕吐并非一个诊断,而是一个由基础性病理过程所致的症状,可涉及各个器官,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判断。呕吐常见病因如下。
食管闭锁或狭窄、食管裂孔疝、先天性膈疝、幽门狭窄、肠旋转不良或中肠扭转、肠闭锁或狭窄、消化道重复畸形、肠套叠、肠梗阻、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梅克尔憩室炎、先天性巨结肠、肛门闭锁、嵌顿疝、环状胰腺、慢性假性肠梗阻、消化道异物、蛔虫病。
胃肠炎、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牛奶蛋白过敏、炎症性肠病、消化性溃疡、肝炎、阑尾炎、腹膜炎、食物中毒、乳糜泻、蛔虫病。
哮喘、肺炎、异物吸入、鼻后滴漏。
泌尿道感染或肾盂肾炎、泌尿道梗阻、肾积水、肾功能不全、肾小管性酸中毒、泌尿性结石。
颅内压增高、脑膜炎、脑炎、脑脓肿、脑病、癫痫发作、偏头痛、晕动病、脑震荡、脑震荡后遗症。
心肌炎、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脏异常。
氨基酸和有机酸代谢障碍、尿素循环障碍、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新生儿手足搐搦症、高钙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苯丙酮尿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瑞氏综合征、卟啉病。
药物中毒、铁摄入过多、铅中毒。
吞咽羊水或母血、青光眼、中耳炎、晕动症、脓毒症、妊娠、卵巢扭转、卵巢囊肿、睾丸扭转,以及心因性、周期性呕吐。
呕吐患儿应全面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在多数情况下,可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确定恶心和呕吐的原因,从而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最终明确其病因。
通过症状持续时间可判断呕吐是急性还是慢性。
为急性起病,持续时间多为数小时至数日,主要由感染或代谢因素引起,也可由食物中毒或外科急症引起。因此需在第一时间评估是否存在危急重症,如腹部急腹症、心肌炎、颅内高压、代谢危象等。
持续时间一般大于1个月,往往有消化系统病因,也可由其他系统疾病引起,如颅内病变、中毒,以及心因性、功能性因素等。
需要询问呕吐发作时间是否具有特征性。早晨呕吐可能提示颅内压增高,青春期女性儿童还需警惕妊娠所致的晨起不适。食用特定的食物后呕吐可能是由于食物过敏。进食后立即呕吐与食管或胃出口梗阻,或消化性溃疡有关,但也可能是心因性呕吐。
可能提示十二指肠远端壶腹部梗阻,但也可见于幽门松弛的长期或剧烈呕吐的非梗阻患儿。新生儿胆汁性呕吐需警惕急腹症,如肠梗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旋转不良等。而频繁非胆汁性呕吐也应引起重视,尤其在小婴儿,因为壶腹部近端梗阻(如幽门狭窄)可引起频繁的非胆汁性呕吐。
提示远端肠梗阻,如先天性巨结肠、肠套叠、腹膜炎等。
首先应区分是呕血还是咯血。呕吐物中含有血可呈鲜红色或深咖啡色,这取决于其与胃内容物接触时间的长短。吐血往往呈暗红色,且为酸性,伴有干呕和胃肠不适。咯血多呈鲜红色,有气泡,且为碱性,伴有呼吸系统症状。
多提示胃肠功能紊乱,其中感染性胃肠道疾病最常见。而如果呈慢性病程,则可能由炎性肠病或腹腔疾病引起。
多提示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胃肠炎、细菌性肠炎、阑尾炎、肝炎、胰腺炎、咽喉炎、泌尿道感染、颅内感染等;其他非感染病因,如炎性肠病也可引起。
可根据疼痛的部位及性质提供病因线索。如右下腹疼痛可能由阑尾炎所致;右上腹疼痛可能由肝胆疾病所致;下腹部疼痛可能由卵巢扭转或盆腔炎所致。弥漫性腹痛伴呕吐最常见的病因是胃肠炎。绞痛往往见于空腔脏器梗阻或泌尿道结石,而局部剧烈疼痛往往是壁腹膜炎症所致。消化性溃疡病的疼痛常在呕吐后缓解,而由胰腺炎或胆道疾病引起的疼痛,呕吐后不能缓解。
如体重减轻、头痛、嗜睡和学习成绩下降,以及环境和传染病风险等其他病史资料,可能有助于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
生命体征的评估,可帮助快速判断是否为危重患儿。意识改变可能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代谢异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患儿皮肤黄疸可能提示肝脏疾病、病毒感染及代谢异常等。
严重的腹痛,呕吐胆汁,甚至粪渣;体格检查发现腹胀、胃肠型、肠鸣音消失或亢进,往往提示肠梗阻。相比之下,轻度腹胀、稍活跃的正常音调的肠鸣音常见于急性胃肠炎。右下腹压痛提示阑尾炎或克罗恩病。右上腹局灶性压痛提示胆囊疾病(胆结石或胆囊炎)或胰腺炎。无特异性的上腹部疼痛或压痛,可能与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或胰腺炎相关。
婴幼儿的前囟隆起提示颅内压增高,如颅内感染、出血、脑积水等。共济失调、头晕或眼球震颤则提示前庭神经炎或小脑共济失调等。
心律失常、心动过速伴有呼吸窘迫、面色改变,甚至出现低血压、脉搏弱、肝大等心力衰竭表现时,应警惕心肌炎,特别是暴发性心肌炎。
对于严重、持续呕吐的患儿(如新生儿呕吐时间>12小时;<2岁儿童呕吐时间>24小时;年龄较大儿童呕吐时间>48小时)或初步无法明确病因的患儿,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肾功能、淀粉酶、脂肪酶、肝功能及尿常规。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可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以帮助鉴别诊断(表2-11-1)。
表2-11-1 辅助检查相对应的临床意义
(王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