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作为一门专业性、实践性极强的自然科学,对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技能有着很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国内传统临床技能教学偏重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以致在广大医护人员和学员的潜意识中,培养临床技能似乎等同于培训操作技能,这就使完成培训的学员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存在重大缺陷,进而影响医疗工作的质量。随着医学教育尤其是临床实践教育学的不断完善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临床教师开始认识到非操作性技能(non-technical skills)的培养与操作技能培训同样重要,是青年医生临床胜任力的必要组成部分。那么,何为非操作性技能呢?
非操作性技能是相对于操作性技能而言的概念。在了解其定义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什么是操作,什么是技能?操作就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领操纵动作。临床操作就是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领,为病人实施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动作。技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技能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由此可见,非操作性技能应该是一种智力技能,既可以独立运用到医疗实践之中,又是正确运用操作性技能的前提和保障。
根据2013年美国《病人安全杂志》的报告显示,估计全美每年死于可预防的医疗事故的人数达21万~44万,是美国人第三大死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其中的绝大多数事故或者不良事件都不是由于单纯的操作技术不足所致,而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例如:对危重病情缺乏正确的情势判断、紧急情况下的慌乱和误操作、沟通不足导致信息不对称、未按照规范实施操作、监测不充分、没有反复核对药物或检查设备、缺乏有效的团队协作等。这份报告虽然体现的只是美国的情况,但同样能够反映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包括中国。这些人为因素中很大部分涉及本章重点讨论的非操作性技能。
为降低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各级医疗质量监管部门已经出台了大量医疗行为管理制度和规范,各临床专业学科也都制定了本专业的临床诊疗常规。但事实上正是由于医疗工作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制度、规范和常规并不能够覆盖全部的临床工作。此时,医疗活动的执行人即医护人员的非操作性技能培养就和医学知识教育以及操作性技术培训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
尽管国际上对非操作性技能尚未形成正式的定义,但是通过广大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医学专家的共同努力,目前对医学非操作性技能的类别和定义已经有了一定共识(表4-1-1)。
表4-1-1 非操作性技能内涵
续表
以下通过两个实例说明非操作性技能在医疗事件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
术中出血的处理。
某青年外科医师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过程中,由于胆囊动脉解剖异常,术中突发胆囊动脉出血,出血量中等,但手术视野被血液遮挡。该医师首次遇到这种情况,慌乱中他在血液中对估计有活动性出血的组织连上数个钛夹,终于止住了出血,并完成了胆囊切除。术后2d患者出现明显的肝功能异常,进行性加重的黄疸,经检查发现止血用的钛夹钳夹于胆总管之上。上述案例通常会被归结于技术性医疗差错,但如进行深入分析,会发现该医师的手术技术、止血技术、局部解剖结构辨识并不存在缺陷,发生问题的真正原因在于突发危机情况下,医师无法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操作:即先冲洗并尽量吸除手术野的血液,然后辨识出血点后进行精准止血,避免损伤邻近组织,这是非操作性技能的不足所致。
请求麻醉科急会诊进行气管插管。
某日,当天值班的麻醉科医师接到某住院医师电话:“麻醉科老师么?您好!我们这里××床的重症胰腺炎病人突然氧饱和度跌至70%,面罩吸氧也没有改善,上级医师让我请您急会诊,给予病人气管插管,谢谢!”未及追问,电话已经挂断。麻醉医师只得通过总机查询来电地点,再赶至事发病房进行抢救,时间比正常情况多花费了5min,这5min病人完全是在缺氧状态下度过,可能已经对重要脏器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究其原因,只是住院医师在电话会诊时未主动说明具体事发地点,这样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低级失误——沟通能力不足,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