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特点为左心室壁非对称性肥厚,以室间隔肥厚最为多见。家族性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发生心律失常及猝死。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又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两种。

一、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诊断要点】
1.二维超声

①左心室壁非对称性增厚,室间隔明显增厚,呈纺锤状或团块状,突向左心室流出道,左心室后壁正常或轻度增厚,两者之比大于1.5∶1;②肥厚的心肌回声增强、不均匀,呈斑点状,“毛玻璃样”改变(图6-2-1);③左心室短轴乳头肌切面见:乳头肌位置前移(图6-2-2)。

图6-2-1 左心室长轴切面二维超声图像

LA—左心房;LV—左心室;RV—右心室;IVS—室间隔。

左心房增大,室间隔明显增厚,回声不均匀,呈“毛玻璃样”。

图6-2-2 左心室短轴切面二维超声图像乳头肌位置前移。

LV—左心室

2.M型超声心动图

①二尖瓣C-D段呈多层弓背样隆起,称为收缩期前向运动(SAM现象)(图6-2-3);②二尖瓣前叶舒张期开放时E峰常与室间隔相撞;③主动脉瓣收缩中期提前关闭,出现收缩期半关闭切迹,右冠瓣呈“M”形,无冠瓣呈“W”形(图6-2-4)。

图6-2-3 二尖瓣波群M型超声图像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时二尖瓣C-D段收缩期前向运动,呈SAM现象。

图6-2-4 心底波群M型超声图像

主动脉瓣收缩中期提前关闭,右冠瓣呈“M”形,无冠瓣呈“W”形。

3.CDFI

左心室流出道内收缩早期充满五色镶嵌细窄血流束。常合并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图6-2-5)。

4.频谱多普勒

左心室流出道频谱为负向高速充填状射流,大于2.5m/s,压差>30mmHg,形态呈“匕首”样(图6-2-6);二尖瓣频谱A峰>E峰(图6-2-7)。

5.TDI

肥厚心肌及瓣环水平Am>Em(图6-2-8)。

图6-2-5 心尖五腔切面彩色血流图

RV—右心室;LV—左心室;LA—左心房;AO—主动脉。

收缩早期流出道内见五色镶嵌细窄血流束,合并二尖瓣轻度反流。

图6-2-6 左心室流出道频谱多普勒超声图像

LVOT—左心室流出道

左心室流出道频谱为负向高速充填状射流。

图6-2-7 二尖瓣口频谱多普勒超声图像

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

图6-2-8 组织多普勒超声图像

肥厚心肌瓣环水平Am>Em。

二、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

【诊断要点】
1.二维超声

①左心室壁对称性或非对称性增厚;②左心室流出道不狭窄;③肥厚的心肌回声增强,不均匀;④其他壁段肥厚者可在相应切面显示肥厚部位,如心尖部、侧壁、后壁(图6-2-9,图6-2-10)。

图6-2-9 左心室长轴切面二维超声图像

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心肌增厚。

图6-2-10 心尖四腔心切面二维超声图像

室间隔和左心室侧壁心肌均增厚,以侧壁为著。

2.M型超声

无SAM现象(图6-2-11);未见主动脉瓣提前关闭现象。

3.CDFI

左心室流出道收缩期充满蓝色血流(图6-2-12),可合并二尖瓣轻度反流。

图6-2-11 二尖瓣波群M型超声图像

二尖瓣C-D段收缩期未见“SAM”现象。

图6-2-12 心尖五腔切面彩色血流图

LV—左心室;LA—左心房。

4.频谱多普勒

二尖瓣频谱A峰>E峰;左心室流出道频谱流速正常(图6-2-13)。

图6-2-13 频谱多普勒超声图像

5.TDI

肥厚心肌Am>Em。

【鉴别诊断】

需与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及主动脉狭窄性病变、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和尿毒症性心肌病相鉴别。

1.高血压性心脏病

首先有高血压病史。主要超声表现为:①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增厚,一般为向心性对称性,也偶有轻度非对称性,但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1.3;②增厚的心肌内部回声均匀;③早期左心室壁振幅增高,晚期时呈离心性肥厚,振幅减低;④左心房内径增大,左心室内径多正常,而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内径可减小;⑤M型二尖瓣EF斜率可减慢,但无SAM现象及主动脉瓣收缩中期提前关闭现象。

2.主动脉瓣及主动脉狭窄性疾病

包括主动脉瓣先天性狭窄(包括主动脉瓣二瓣化),老年性及风湿性狭窄,主动脉瓣下狭窄,主动脉瓣上狭窄,主动脉缩窄。

主要超声表现为:①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向心性对称性增厚,内部回声均匀;②主动脉瓣明显增厚、反光强、开放受限,严重者钙化,或于主动脉瓣上、瓣下可见膜性狭窄或局限性主动脉缩窄,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无上述病变,这是最主要的鉴别点。

3.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和尿毒症性心肌病

这些引起左心室肥厚的心肌病变多有明确的相关疾病病史,而且均为左心室壁均匀一致性的对称性肥厚,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心包积液。

三、病例分析

【临床资料】

患者,男,42岁。以“呼吸困难、胸痛”就诊,无高血压病史。心脏听诊可闻及第二心音逆分裂,胸骨左缘Ⅲ~Ⅳ/6级收缩期杂音,呈递增-递减型。心电图检查:ST-T段改变,电轴左偏。

【超声检查资料】

左心房扩大,室间隔明显增厚,左心室后壁轻度增厚,二者之比>1.5∶1,呈非对称性;室间隔回声增粗明显不均,呈“毛玻璃样”改变(图6-2-14);二尖瓣水平M型见二尖瓣前叶EF斜率下降,E峰与室间隔相碰,SAM现象(+)(图6-2-15),主动脉瓣M型见主动脉瓣收缩中期提前关闭,出现收缩期半关闭切迹,右冠瓣呈“M”形,无冠瓣呈“W”形(图6-2-16);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其内收缩期充满花彩血流束(图6-2-17),射流流速3.26m/s,压差42.6mmHg,呈“匕首”样(图6-2-18)。二尖瓣口E峰<A峰。

图6-2-14 左心室长轴切面二维超声图像

RV—右心室;IVS—室间隔;LV—左心室;LA—左心房;AO—主动脉。

图6-2-15 二尖瓣波群M型超声图像

图6-2-16 心底波群M型超声图像

图6-2-17 心尖五腔切面彩色血流图

图6-2-18 左心室流出道频谱多普勒超声图像

【提问与思考】

1.结合上述图像描述声像图表现。

2.该病如何分型?两者在超声心动图上如何鉴别?

3.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是什么?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诊断思路分析】

本例患者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壁呈非对称性肥厚,室间隔增厚明显;二尖瓣水平M型E峰与室间隔相碰,SAM现象(+);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

本例患者具有以下特点:①以呼吸困难、胸痛就诊,无高血压病史。②查体:心脏听诊可闻及第二心音逆分裂,胸骨左缘Ⅲ~Ⅳ/6级收缩期杂音,呈递增-递减型,血压正常。③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ST-T段改变,电轴左偏;超声心动图提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病史,应与冠心病相鉴别,该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未见冠状动脉狭窄。结合临床症状、家族史及各项相关检查,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确诊结果】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RlhHAKppWuowN2gd53+hLSAc0wA0hhUxNWqejcBU1ddZYtF1KPB6KHdVc9hOcWH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