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鼻外伤的影像检查路径及诊断分析思路

一、影像检查路径

1.鼻骨CT

常规平扫、螺旋扫描,扫描范围从鼻根至鼻尖。骨算法重建,常规MPR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重组,横断面重组层厚、层间隔均为2mm,冠状面和矢状面重组层厚、层间隔也均为2mm。必要时用软组织算法图像行VR重组、多方位、多角度旋转。

2.鼻窦CT

常规平扫、仰卧位、下颌稍上抬。扫描范围从额窦上缘至上颌骨下缘。螺旋扫描,软组织算法并骨算法重建。常规MPR进行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骨算法重组,推荐窗宽/窗位为2 000/200HU。

3.鼻窦MR水成像

冠状面T 2 WI、冠状面水成像并脂肪抑制参数。

4.眼眶CT

用于鼻骨CT可疑眼眶骨折进一步界定。常规平扫、仰卧位、下颌稍上抬。扫描范围包含全眼眶和病变,分别用骨算法和软组织算法重建。行横断面和冠状面的骨算法和软组织算法MPR重组。

5.颅脑CT和MRI

用于与鼻骨外伤伴发的颅脑复合伤。

二、影像诊断分析思路

鼻部外伤最容易导致骨折,临床常见且与法医鉴定密切相关的是鼻区骨折诊断。鼻区骨折包括双侧鼻骨、双侧上颌骨额突及骨性鼻中隔骨折。鼻区骨折容易出现分歧常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鼻骨远端、鼻骨孔变异多样,容易误诊为骨折;另一方面由于检查及重建方法不规范而漏诊。此外,鼻部外伤时注意脑脊液鼻漏的发生,有时可能是轻微外伤亦可导致脑脊液鼻漏。其诊断需要无间隔冠状面CT与MR水成像密切配合。

1.鼻区骨折 包括双侧鼻骨、上颌骨额突及鼻中隔骨折。全面、准确评估不仅帮助临床医师诊治,也是法医学伤情鉴定的重要依据。诊断的准确性依赖于对鼻区骨质解剖变异的全面掌握和CT检查及后处理的规范。

2.鼻部外伤容易合并复合伤(图1-2-10),对所见范围内的各个结构要有全面观察并诊断,显示结构不完整时,建议针对相应部位(如眼眶、鼻窦、颞骨、颅脑等)进一步详查。

3.颅底骨折冠状面显示更清晰,尤其是筛顶、额窦及蝶窦上壁,发现骨质不连续并伴邻近窦腔内软组织密度时,要考虑到脑脊液鼻漏存在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鼻窦MR水成像检查。

4.外伤后可疑脑脊液鼻漏患者,MR薄层无间隔水成像选择冠状面扫描,发现颅内脑脊液高信号与邻近鼻腔、鼻窦内高信号沟通基本可明确诊断(图1-2-11)。部分患者鼻腔、鼻窦高信号与颅内脑脊液信号直接沟通显示不佳,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支持脑脊液鼻漏时,同时参考CT冠状面薄层或MPR冠状面观察确定瘘口的位置和范围,同时需排除并发脑膜脑膨出可能。

图1-2-10 鼻区、眼眶复合骨折

患者男,54岁,头面部外伤1小时。A.鼻骨CT横断面骨窗,示右侧眼眶内壁骨折;B.鼻骨CT横断面骨窗,示双侧鼻骨骨折并骨碎片;C.鼻骨CT冠状面重组,示双侧鼻骨粉碎性骨折;D.眼眶CT冠状面骨窗重组,示右侧眼眶内壁骨折,累及内上隅角,内直肌增粗,眶内脂肪疝入筛房

图1-2-11 外伤后脑脊液鼻漏

患者男,18岁,外伤后3天,鼻腔流液,淡血性。A.鼻窦CT平扫冠状面重组骨窗,示左侧前颅底骨折、累及额窦上壁,左侧眼眶上壁、下壁骨折,左侧额窦、筛窦内软组织影填充;左侧上颌骨粉碎性骨折并碎骨片;B.鼻窦冠状面水成像,示左侧额窦内脑脊液样高信号与前颅底脑脊液沟通,提示脑脊液鼻漏;左侧额部可见梭形低信号硬膜外血肿,邻近脑组织受压向内移位;C.颅脑CT冠状面重组,示左侧额部颅板下高密度硬膜外血肿

(朱红伟 李书玲 鲜军舫) J8o/Slwn0Mb5+AGnT6jUHp3XZfSANTO2+iKvHsMw18yFO4kuaj+kmu7Ao0MwZhx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