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嗅觉障碍的影像检查路径及诊断分析思路

嗅觉障碍是指在气味感受、传导及信息分析整合过程中,嗅觉通路某环节发生器质性和/或功能性病变,导致气味感知异常,包括嗅觉减退、嗅觉丧失(失嗅)和嗅觉过敏等。

一、影像检查路径

1.鼻窦CT

常规平扫、仰卧位、下颌稍上抬。扫描范围从额窦上缘至上颌骨下缘。螺旋扫描,软组织算法并骨算法重建。常规MPR进行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骨算法重组,推荐窗宽/窗位为2 000/200HU。必要时冠状面增加软组织算法重组,推荐窗宽/窗位为350/40HU。

2.鼻窦MRI

需要进一步鉴别诊断,并明确病变与颅底关系时,需要MRI平扫+增强,增强后图像建议选择冠状面图像加用脂肪抑制参数,以利于更明确显示病变范围及其与颅底关系。

3.嗅通路MRI

排除鼻源性嗅觉障碍后,部分患者需进一步嗅通路MRI检查,排除嗅球、嗅束、嗅沟区体积较小的病变。

二、影像诊断分析思路

1.临床表现为渐进性、波动性嗅觉减退,伴鼻塞、脓涕、头痛等,鼻窦CT见窦口鼻道复合体区或鼻腔、嗅区黏膜增厚或少量软组织密度时,考虑鼻-鼻窦炎相关嗅觉障碍。此时鼻内镜下可见鼻腔及嗅区黏膜充血、肿胀、息肉样变或有异常分泌物。

2.鼻窦CT考虑鼻腔、鼻窦可疑占位性病变时,需鼻窦MRI鉴别诊断。容易导致嗅觉障碍的占位性病变病理学类型多样,其中恶性病变居多,如嗅神经母细胞瘤(图1-2-7)、横纹肌肉瘤、软骨肉瘤、淋巴瘤、鳞癌、腺样囊性癌等。良性病变可见于鼻窦黏液囊肿、神经鞘瘤、血管瘤、嗅沟脑膜瘤等。不同类型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需要高分辨率CT与MRI平扫+增强联合诊断,增强MRI脂肪抑制序列更有利于病变范围的显示,动态增强扫描、DWI序列对病变定性诊断意义重大。

3.临床有明确外伤史,颅脑或鼻窦CT显示颅骨骨折,尤其是前颅底骨折、鼻镜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鼻出血、鼻中隔偏曲、嗅裂肿胀时,考虑外伤性嗅觉障碍。必要时进一步行嗅通路MRI,观察嗅球、嗅束、嗅沟及额叶、眶回、直回等区域有无损伤。

图1-2-7 双侧嗅神经母细胞瘤

患者女,27岁,嗅觉减退半年,鼻塞、头痛3个月,加重伴眼胀痛半个月。A.鼻窦CT横断面骨窗,示双侧筛窦占位性病变,筛房间隔、筛骨纸板溶骨性骨质破坏,病变部分呈略高密度;B.鼻窦CT冠状面重组骨窗,示双侧筛窦占位性病变,累及双侧鼻腔,双侧前颅底、筛骨纸板、筛房间隔、鼻中隔、中鼻甲溶骨性骨质破坏;C.鼻窦MR T 2 WI横断面,示双侧筛窦占位性病变以等信号为主,其间可见斑点状低信号,病变累及双侧眼眶内侧肌锥外间隙;D.鼻窦MR T 1 WI横断面,示双侧筛窦占位性病变呈等信号,累及双侧眼眶内侧肌锥外间隙;E.鼻窦MR T 1 WI增强脂肪抑制序列横断面,示病变呈弥漫较均匀强化;F.鼻窦MR T 1 WI增强脂肪抑制序列冠状面,示病变累及双侧颅前窝,左侧为著,部分病变边缘可见囊性变;病变累及双侧眼眶内侧肌锥外间隙,双侧内直肌受压移位,病变向下累及双侧鼻腔。手术病理活检证实为双侧嗅神经母细胞瘤

4.老年人渐进性嗅觉减退,鼻镜示嗅区黏膜或鼻腔黏膜萎缩,嗅通路MRI检查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嗅觉障碍后,考虑老年性嗅觉障碍,可能为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症状,如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5.自述嗅觉减退伴或不伴味觉减退,伴幻嗅和嗅觉倒错。鼻镜检查、鼻窦CT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排除已知的其他原因导致的嗅觉障碍,可考虑特发性嗅觉障碍。嗅通路MRI可示嗅球体积减小,甚至嗅皮层(梨状皮质、眶额回和岛回)容积减小。 dvKYnfzMp0arApPQzcjg+5/6dA8F+q/CwBYj0hHxE9a4tIqWIUF1/KPMv2kIyRO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