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鼻窦CT
常规平扫、仰卧位、下颌稍上抬。扫描范围从额窦上缘至上颌骨下缘。螺旋扫描,软组织算法、并骨算法重建。常规MPR进行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骨算法重组,推荐窗宽/窗位为2 000/200HU,并冠状面增加软组织算法重组,推荐窗宽/窗位为350/40HU。
2.鼻窦MRI检查
用于鼻窦CT提示肿瘤或肿瘤样病变,需要鉴别诊断或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患者。需要MRI平扫+增强,增强后图像至少选择一个序列加用脂肪抑制,以利于更明确显示病变范围。
3.鼻骨CT检查
外伤后鼻塞患者首选,常规平扫。仰卧位,下颌稍上抬。扫描范围从鼻根至鼻尖。螺旋扫描模式。骨算法重建,尽可能选择较小的视野,矩阵≥512×512。常规MPR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骨算法重组,推荐窗宽/窗位为4 000/700HU。同时根据临床和诊断需要行三维图像重组,用软组织算法图像行VR重组,存储特定角度和方位的图像。发现骨折范围较大时,需要同时行鼻窦CT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
鼻塞是鼻科患者常见症状,引起鼻塞的病变几乎涵盖鼻科所有疾病,可见于先天性病变、外伤、炎性病变及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等。因症状不具有特异性,故对诊断帮助不大,在此过程中影像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发病时间可分为先天性、后天获得性鼻塞。
1.先天性鼻塞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包括鼻孔闭锁、鼻中隔偏曲、鼻甲反曲及脑膜脑膨出等先天性病变(图1-2-3)。鼻镜检查结合CT多平面重组一般可明确诊断,对于肿瘤及肿瘤样病变需要借助MRI检查鉴别诊断,尤其需要关注颅底骨质、病变与颅内沟通等征象。
2.后天获得性鼻塞可根据发病年龄进行分析,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常见于腺样体肥大,如果伴鼻出血或涕中带血时,需要进一步行MRI检查排除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青少年鼻咽癌等,其中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一般见于青少年男性,MRI可见典型血管流空信号,并明显强化,可作为与鼻咽癌的鉴别要点。
3.成人鼻塞症状常见,可见于炎症、过敏、肿瘤等,几乎涵盖了鼻部所有疾病。炎性病变包括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窦炎、真菌性鼻窦炎、鼻息肉、鼻石症等。可疑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时,需进一步行MRI检查协助鉴别诊断。部分病变的典型征象可提示诊断,如内翻乳头状瘤可见迂曲脑回样强化;出血坏死性鼻息肉MRI信号混杂并呈不均匀显著强化;血管瘤T 2 WI高信号并明显强化;黑色素瘤MRI可见T 1 WI高信号,T 2 WI低信号;鳞癌占位征象明显;腺样囊性癌容易累及多个结构;淋巴瘤T 1 WI、T 2 WI均接近等信号,并均匀强化,DWI弥散明显受限;间叶组织肿瘤中以嗅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软骨肉瘤居多,需要进行CT、MRI联合检查以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
图1-2-3 先天性右侧鼻腔脑膜膨出
患儿女,1岁5个月,家长发现鼻塞伴流涕1年4个月。A.鼻窦CT平扫骨窗冠状面重组,示右侧筛板,即前颅底骨质缺损,右侧鼻腔可见长椭圆形软组织,边缘光滑;B.鼻窦MRI冠状面T 2 WI,示右侧鼻腔病变呈均匀高信号,与前颅底脑脊液信号沟通;C.鼻窦MRI增强后冠状面T 1 WI,示右侧鼻腔病变呈脑脊液样低信号,无强化。手术证实脑膜膨出,无脑脊液鼻漏
4.外伤后鼻塞患者首先需要排除鼻区骨折、塌陷,鼻中隔骨折、结构扭曲阻塞鼻腔;其次,需要排除窦壁骨折导致的并发症如脑脊液鼻漏、脑膜脑膨出、假性动脉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