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提高耐药肺结核的发现水平,应将耐药筛查工作关口前移至县区级结核病定点医院。县区级结核病定点医院应具备操作简便、同时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和耐药性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2.对于人口少、结核病患者少的个别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可不配分子生物学检测设备,发挥区域性结核病实验室的作用,将痰标本运送到地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性检测。
3.建立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耐药结核病诊断流程。扩大筛查范围,对疑似肺结核患者留取痰标本,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性检测,最大限度地提高病原学阳性肺结核和耐药性肺结核的发现水平。
4.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分子生物学耐药检测技术费用应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保证对疑似肺结核患者免费开展检测。
5.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医防合作、信息传递和相互转诊,提高相应的信息登记工作;建立规范留痰制度,以提高患者留痰质量,保证患者的及时发现;通过加强对定点医院免费筛查的督导质控,保证患者免费耐药筛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6.项目提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综合性医院在肺结核发现中的作用。
7.对新设立结核病诊疗机构的地区要建立异地转诊机制,做好转诊、追踪和患者的属地化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