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至今仍在世界上猖獗,人们再度发现《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的奇特疗效。近年来,中医药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人们对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刮目相看!
大家知道,中医药四大经典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难经》《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奇怪的是,学医者十分重视《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却忽略了《神农本草经》。晋·皇甫谧序《针灸甲乙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中医治病多用汤液,仲景、伊尹皆本炎帝神农《神农本草经》,其实,神农不仅是本草智者,更是大医家,《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源头经典,与后世之经典合之可称为“神农汤液医学”。当大家阅览《探秘神农本草经》一书后,可能就会同意我的观点。
自1949年以来,我国中医药院校已培育了大批的中医药继承者,但是在他们的知识仓库中,难以找到《神农本草经》的内容。原因众多,最主要原因有三。首先,《神农本草经》语言精炼,重点突出,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本草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运用智慧创立了“神农汤液医学”。几千年过去了,人们已无法理解那时人类生活的背景和医学形成的源头。其次,近代由于西方医药对我国医药界的影响,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怀疑几千年前的源头医学,赞同西方医学的还原论方法,以化学、药理解释本草,这种观念与中医学是不相符的。再次,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者,满足于继承经验的方法,忽略了本草与临床结合是造就大医之路。
《探秘神农本草经》一书,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们改进了一些编写方法,如:正文之前介绍了作者,并有十一章的内容提要,使读者在阅读正文之前就可以整体把握全书的内容;正文十一章循序渐进地引导大家理解《神农本草经》,并列了三级标题,一、二级标题多为七字一句,有一定的趣味性;书后列了附篇,首先附了《神农本草经》原文,并接受了出版社的建议,经文全部转化为简体字,并且将经文中的重点内容“正名、味(包括气)、主”三项用加粗楷体或下划线以示突出。若本草正名与现在习惯用名不同时,则标出其基原,包括科属及药用部位。
书后还精选了200多幅与正文内容有关的彩色图片,方便读者获取更多的本草信息!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书院为我成立了传承团队,庆兆、王星星老师协助文字录入、校对等事宜。谨表诚挚谢意!
王德群
2022年9月
1.《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源头经典,因神农是三皇之一。燧人、伏羲至今未见留下医学典籍,黄帝有《黄帝内经》传世,他是五帝之首,在神农之后。
2.《神农本草经》每味本草不是现代生物分类的分类群概念,而是功效相同的一类生物或矿物,所以,我们称其为“本草分类不分种”。多原替代使《神农本草经》传承了5 000年仍不衰减,仍然有源源不断的资源供应,如本草大黄,至少优选了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药用大黄;贝母优选了浙贝母、川贝母(现包括了5个分类群)、湖北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包括2个分类群);动物本草如水蛭、鹿茸等,矿物本草石膏与理石、长石功效相近,石钟乳与孔公孽、殷孽功效相近,龙骨、龙齿则为古代多种脊椎动物的化石等。
3.设岗替换更方便。影响人类和生物最明显的是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生物都得适应,否则就会产生疾病。神农顺应天时,优选了365味本草,以供临床运用,每个岗位上常用的种类,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短缺,就可寻找功效相同的本草替代,若原来的种经过若干年资源恢复了,还可以重新上岗。如霍山石觓,历史上只有几个很短的时期在运用,而其他时间都缺少资源,所以,铁皮石觓栽培竞争上岗了,待到近年来霍山石觓大面积栽培成功,霍山石觓又上岗了。紫草历史上一直用的是硬紫草,但近年来资源匮乏,软紫草竞争上岗了,若干年后,硬紫草再度繁衍成功,则硬紫草会再度上岗运用。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4.数量适中利传承。一位中医师运用精通的本草多者200味,少者只有几十味,再多的数目他们也无法选择运用了!历史上供医生选用的如清代汪昂的《本草备要》、现在大学教材《中药学》、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药卷),都只选了500味左右。再多,临床也用不了了。但历史上的本草著作所列的本草味数由数百种到1 000多种,甚至近年出版的《中华本草》已达万种,只能作为专业工作者的参考书了。
5.神农命名重源头。几千年的名称相当稳定,并且不混乱。神农掌握这些植物、动物、矿物自身的特色,如特殊形态的人参、卷柏、白头翁、虎掌、鸡头实等;特殊颜色,如丹参、茜根、地黄、大黄、紫草等;特殊嗅味,如辛夷、细辛、黄连、五味子、败酱草、甘草等;特殊生态,如石觓、络石、水萍、海藻等;特殊季节生长,如款冬、积雪草、夏枯草等。这样命名的结果是5 000多年不混乱,真是非常难得!
失传本草再度寻回与神农命名有很大关系,神农命名重视的是药用生物、矿物的特征,而不是药材特征。药材特征是采收加工之后的形态,与原来在特定环境中的形态、习性相差甚大。历史上的白头翁、关木通等出现很大混乱,甚至使很多人中毒失去生命,均是由于误把药材特征当作本草特征,这是惨痛教训!神农命名的特征主要藏在基原中,所以传承不产生混乱,运用神农所命名的本草之名,能解开历史上很多谜团,因为神农的本草之名有两种,首先,是每味本草的名称,那是“正名”;其次,有的本草还附有“一名”,一名是帮助后人识别的。一名不是随便乱称的“异名”,有正名和一名,很多谜团可以顺利解开!
如:“荩草”不是现代分类学者认为的禾本科荩草,而是百部科的百部,因为其名是告诉读者,此味本草的功能:主久欬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杀皮肤小虫。另外,石长生乃凤尾草,药实根是骨碎补。
从名称还可掌握药用部位,如玉泉是产玉处的泉水,而不是后来误认为的“玉屑”;石钟乳是溶洞中滴下的“乳”,而非将“石”字换至名称之后变成的“钟乳石”。
神农之正名,由于年代久远,传承过程中,有的笔画模糊不清,导致名称误认,如“白棘”乃是“百棘”之误,“石斛”乃是“石觓”之误,“马先蒿”乃是“马矢蒿”之误。
《神农本草经》记载有六芝,仔细阅之,只有紫芝与全书写作体例一致,而其他五芝均是编造出来的,也许是后世炼丹士们杜撰混入。
以上情况均可由名称并辅之功效而纠正历史上的错误认识。
《神农本草经》是古代让学医药者诵读之书,越精炼简约、特色明显,才越有利于记忆、传承!《神农本草经》既有医药总论(序录),又有各论(365味本草),序录638字,全书13 000余字。每味本草仅20~40字,365味本草各具特色,没有两者面目相同,互相之间分辨得清清楚楚。每味本草仅几十个文字,但重点突出,特色显明!
每味本草描述层次分明,有主(大病之主),有辅,上品本草还有久服,但后世《神农本草经》辑本忽视了神农的大病之主,这样就导致句读模糊,重点不明。后世无主失去序度,不利于准确继承“神农汤液医学”。
还有君、臣、佐、使,君药是上品本草,后人认识完全颠倒了,把冲锋陷阵的兵勇当作君药。
神农重效质优,并且所选者资源丰富,普适人类,便于推广。
《神农本草经》虽被列为中医学习的四大经典之首,但奇怪的是全国各所中医药院校久久开不了这门课,能顺利读通者也是凤毛麟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要纠正一些偏移的认识。如《神农本草经》有寒热两个相反意思之字并列介绍,如滑石的“荡胃中积聚寒热”,茯苓的“心下结痛寒热烦满”,白英的“主寒热八疸”,酸枣的“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等,如不明白神农“寒热”之义,无法句读和读通《神农本草经》原文。
《神农本草经》药性描述抓住关键,所以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临床。
《神农本草经》传承断代使人增加疑惑,如果不是陶弘景从齐朝和梁朝皇宫中抄录出来,至今人们可能还看不到完整的《神农本草经》,因而可知,陶弘景乃《神农本草经》的功臣也!
民间说法“认识的是宝,不认识的是草”,这句话容易造成误解。效用不佳的虽可称药,但它治疗作用不明显,耽误了疾病治疗也不合适。后世将所有的“药”全收入囊中,造成良莠不分滚雪球,以致《中华本草》已录万种以上,太庞大了!
“是药三分毒”也是误传。《神农本草经》优选的365味,上品120味无毒,中品120味有毒或无毒,下品125味多有毒,但均能方便控制。这样算起来,神农所选者只有近半数有毒,而半数是无毒的。
《神农本草经》把本草与食品分开,本草治病有良效,食品多常食用,治疗疾病往往不是常用的良药。
若改变环境栽培的本草,肥力加大,就像种庄稼一样,这样的本草渐渐向粮食或营养品靠近,已非真正有效的本草。
《神农本草经》所优选的365味本草,无论上、中、下三品,均是有德之本草,它们治病有效,但若有毒性则可控制。民间误传的一些药物,属于无德之品,毒害病人往往难以挽救,如何首乌、黄药子、关木通等,这些不能不留心!
有些药材经过一些药材经营者,他们多从产量和利润来考虑,很多称之为“道地药材”,却失去了地道!
1.“神农汤液医学”若没有正确的配伍,则形不成伟大的医学。神农重视配伍,开篇序录就将365味本草分成三类,上药为君,中药为臣,下药为佐使。在《神农本草经》之后才会有商代的《伊尹汤液经》及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
2.中医临床上药为君,治愈疾病非硬打硬拼,霸道是难于长久的。只有君药“主养命以应天,使人轻身益气,不老延年”,才是正道。所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君药多用“味甘,平。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zhǒng)足肿病],解毒”的甘草,用这样的上品药作为君药,则是内稳外安的一位贤君。
3.正是由于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互惠互存体系。在人体中,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内环境优良的生态系统,拼杀会使内环境破坏很厉害,而安内攘外,才会形成一个国泰民安的好世道。
1.《神农本草经》非常重视大病之主,在序录638字中就用了122字来介绍,各论的上、中、下三篇365味本草,绝大多数均有所主。就连后世张仲景的经方也有某方“主之”等叙述。
2.大病所主在历代并未受到重视,尤其是一直没有准确的句读,使后人只是把它当作一般的叙述。《神农本草经》原文见下。
“夫大病之主有:中风伤寒寒热,温疟,中恶,霍乱,大腹水肿,肠澼下利,大小便不通,贲㹠上气,欬逆呕吐,黄疸,消渴,留饮癖食,坚积癥瘕,惊邪,癫痫,鬼疰,喉痹齿痛,耳聋目盲,金疮,踒折,痈肿恶疮,痔瘘,瘿瘤,男子五劳七伤,虚乏羸瘦,女子带下崩中,血闭,阴蚀,虫蛇蛊毒所伤。此大略宗兆,其间变动枝叶,各宜依端绪以取之。”
这一段文字连排,按逗号一标到底,无法理解重点、类别,也理解不了神农为何只选这部分疾病进行叙述,以前《神农本草经》相关书籍的句读往往是以上形式。
若“句读”清晰,分项清楚,“大病之主”又会以一种新的状态出现在读者面前。我们采取以下句读与排列方式,使读者容易理解。
“夫大病之主有:
中风伤寒寒热。
温疟,中恶,霍乱。
大腹水肿,肠 澼 下利,大、小便不通。
贲 㹠 上气, 欬 逆呕吐。
黄疸,消渴。
留饮癖食,坚积癥瘕。
惊邪,癫痫,鬼疰。
喉痹齿痛,耳聋目盲。
金疮 踒折。
痈肿恶疮,痔瘘瘿瘤。
男子五劳七伤,虚乏羸瘦;女子带下崩中,血闭阴蚀。
虫蛇蛊毒所伤。
此大略宗兆,其间变动枝叶,各宜依端绪以取之。”
读者观之,一目了然。
3.运用“大病之主”思维,再读全书365味本草,就能抓住要点了。每味本草重点突出,特色显明。
术: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
天门冬:主诸暴风湿偏痹。
玄参: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
旋复花:主结气胁下满,惊悸。
附子:主风寒欬逆邪气。
溲疏:主身皮肤中热。
甘草: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
枸杞: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
磁石: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
茜根:主寒湿风痹,黄疸。
4.大病之主与《伤寒杂病论》互为呼应。
《伤寒论》记载:“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这均符合大病之主的“中风伤寒寒热”。
《金匮要略》记载如下。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 欬 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痰饮 嗽病脉证并治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十五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十八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十九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二十二
杂疗方(马坠、一切筋骨损方)病脉证并治二十三
禽兽鱼虫禁忌病脉证并治二十四
《金匮要略》乃《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其中16条与大病之主相关。
1.第一章中“命名重源千年稳”是谈命名重视本草来源,则可以使本草传承稳定,但这一章是谈神农命名中藏有丰富的智慧。
2.首先介绍了神农命名的原则;继之告诉人们形、色、质地最易观察;随后又介绍命名与生物的器官(如营养器官的根、茎、叶,生殖器官的花、果实、种子)相联系;还与生态、功效相关,与习性、形态相关,与嗅、味、功能相关,并通过大量的例证,让人不得不信。
1.《神农本草经》本草名称中标题正名,我们称之为“正名”,每味本草正名仅此一个!有的本草还有“一名”,“一名”不是别名,不是异名,别名和异名有时仅是民间随便的称谓,不一定能抓住特征,而“一名”与“正名”一样,具备该本草的重要特征,只是“正名”仅一个。神农将“一名”附在每味本草之后,若后世读者对“正名”不明白时,参考“一名”,会受到启发。神农命名正名和一名时使用生物和矿物的特征、生态、形态、习性较多,但不用已形成药材的特征。
2.本草用于临床,若源头正确,然后采集、加工、炮制,最后进入配方的饮片,均会准确。但本草名称若选择后面的某个阶段名称,就容易出现混乱情况,如生物分类学家也给本草基原命名,但是他们视角不同,针对某一个分类群,而本草是同种功效的群体名。
根据采集和栽培的产地,本草还有地方名,这些名称各地会有不同。
加工成药材,药材已看不到基原所具备的特征,若仅用药材特征,容易产生错误,如白头翁根据药材根的顶端出现毛茸而认为就是白头翁,导致很多来源不同、功效不同的种类混在一起,成了大杂烩,造成历史上最混乱的一类本草。
药材进入临床还要经过炮制制成饮片,这样才适合煎煮服用,经过这一道程序,又增加了一些名称。
医生在处方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习惯,不同地域又有一些习惯,又是一套名称。
从以上看,一味本草的名称有很多,所以一定要抓住主要的,即正名和一名,其他名称仅作参考,这样才能保证用药准确和安全。
3.本草的名称等级,可以通过以下例子系统了解一下。
(1)矿物本草石膏
正名:石膏。
异名:细石(《名医别录》)、软石膏(《本草衍义补遗》)、寒水石(《本草纲目》)、白虎(《药品化义》)、玉大石(甘肃)、水石(甘肃)。
基原名: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石膏。
饮片名:生石膏、煅石膏。
(2)植物本草麻黄
正名:麻黄。
一名:龙沙(《神农本草经》)。
异名:狗骨(《广雅》),卑相、卑盐(《名医别录》)。
基原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规定的三个种,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不同地区还有一些习用种,如山岭麻黄、丽江麻黄、矮麻黄、单子麻黄、藏麻黄。
饮片名:麻黄、蜜麻黄、麻黄绒、蜜麻黄绒、炒麻黄、生姜甘草制麻黄。
处方名:麻黄(炙)、麻黄(去节)、麻黄(烧灰)。
(3)植物本草大黄
正名:大黄。
异名:将军(李当之《药录》),黄良、火参、肤如(《吴普本草》),蜀大黄(《药性论》),锦纹大黄(《备急千金要方》),牛舌大黄、锦纹(《本草纲目》),川军(《中药材手册》),香大黄、马蹄大黄、生军(《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原名:掌叶大黄,又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北大黄;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马蹄大黄、雅黄。
药材名:现代对应于基原分为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商品规格又分为西大黄、雅黄和南大黄;古代根据产地或集散地、加工方法,分为西宁大黄、铨水大黄和马蹄大黄(又分为雅黄与南川大黄)。
饮片名:大黄、酒大黄、酒熟大黄、大黄炭、醋大黄、蜜大黄、制大黄(车前草、侧柏叶制)。
(4)植物本草人参
正名:人参。
一名:人衔、鬼盖(《神农本草经》)。
异名:黄参、玉精、血参、土精(《吴普本草》),地精(《广雅》),金井玉兰、孩儿参(《本草纲目》),棒锤(《辽宁主要药材》)。
基原名:人参,又名神草、百尺杆。
饮片名:栽培参(园参)加工后分为生晒参、红参、糖参(白参);移山参;山参(野生品)。
商品名:野山参,移山参,园参(边条鲜参、普通鲜参、边条红参、普通红参、全须生晒参、生晒参、白干参、白糖参)。
处方名:生晒参、红参。
(5)动物本草地龙
正名:白颈蚯蚓(《神农本草经》)。
通用名:地龙(《圣惠方》)。
异名:蚯蚓(《礼记·月令》),螼蚓、蜸蚕(《尔雅》),丘螾(《淮南子》),蜷蠉(《淮南子》高诱注),蜿蟺、引无(《广雅》),附蚓、寒蚓(《吴普本草》),曲蟺(崔豹《古今注》),曲蟮(《小品方》),土龙(《名医别录》),地龙子(《药性论》),朐䏰、土蟺(《本草纲目》),虫蟮(《贵州民间方药集》)。
基原名:参环毛蚓、威廉环毛蚓、通俗环毛蚓、栉盲环毛蚓、湖北环毛蚓、秉风环毛蚓、直隶环毛蚓、背暗异唇蚓、赤子爱胜蚓、红色爱胜蚓。
药材名:广地龙、沪地龙。
饮片名:地龙、酒地龙、炒地龙、制地龙、甘草水制地龙。
处方名:蚯蚓、大蚯蚓、白颈蚯蚓、生地龙、干地龙、蛐蟮。
1.探本草药性需在自然界中寻找线索,尤其是与本草交成知心朋友,知其所喜所恶,它的一举一动、某个习性均可能与药性相关。我们考虑到神农当时并没有现代的科学技术,不具备物理、化学、药理诸方面知识,他所著述完全是从自然中读“天书”所获取的,这一套方法所获取的结果却非常有用、有效,传承5 000年不衰!我们也采用今为古用,现代可利用的知识和技术(如生物分类、生物形态、生态、习性等知识),按神农思维去探索,总结出十探法,用此十探还真的有效,很快解决了很多历史留下之谜。
2.十探——总结为三个字,即类、态、功。
类:可利用生物分类的等级进行分辨。
态:包括生态,生物适应生态而产生形态,适应环境形成不同的状态(如物候、习性、性味与分布)。
功:《神农本草经》关于主、辅的功效描述,每味本草均有特色。
本草十探有三个境界。①类(类别):本草之根。②态(生态、形态、状态):生态——本草之魂(生态造就本草药性);形态——本草之形(选择形色);状态——本草之性(选择时间——物候;选择空间——分布;造就禀性——习性、气味)。③功(功效):本草之能(本草最终价值的体现,也是本草自身能力在人体中的转换)。
1.优选的本草必须是自然之品,这是人类与本草共同的环境,互相适应已是与生俱来的。这些本草一旦经人工改造以后,往往功效降低,甚至产生对人的毒性。
2.神农优选本草首先重品,有品才能治病,无品很容易导致新的疾病。在历史上重视三品直至明代的《本草品汇精要》,后因滚雪球式增加数目,导致按照纲目分类不再用三品分类了。
3.实地考察读“天书”,天书乃自然之书,读了天书才能了解什么是自然,自然是动态的、活的生命体。本草之秘藏于自然。
4.神农探本草之药性,必然要亲口尝之,所谓“神农尝百草”也,这是考察药性的一种诀窍!因为尝本草可以深入本草之质!有毒的或刺激性强烈的本草口尝宜谨慎!
5.本草优选原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尤其是特殊的生境,如高原、天空、深海,这些生境产生的本草适应范围有限。广适的本草产于中国,因为中国生态的多样性,有高原、大海、草原、沙漠,还有大量适宜耕种的平原、丘陵、低山区域,尤其是从温带至亚热带是人类最适居住之区,中国这样的环境最宽广,所产的本草种类最多。经过优选德才兼备的本草,使用放心,药效明显。
6.观察自然,与本草交朋友,人类就可以体悟这些本草想什么,怎么去适应自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可以纠正人类不健康状态的物质。
7.本草地理优选法:在探本草药性的过程中,发现了本草分布端域优选的新方法,总结出通过端域优选本草的方法,如同本草单向优选、同本草双向优选、同本草多向选择、异本草双向选择、异本草多向选择、同本草多域选择及随机选择、人为选择多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