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丛是脑部的解剖结构,位于脑室的一定部位,由软脑膜及其上的血管与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织,其中有些部位血管反复分支成丛,连同其表面的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一起突入脑室而形成脉络丛,为产生脑脊液的结构。脑内所有存在脉络丛的部位均可能产生脉络丛肿瘤。脉络丛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数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这暗示着脉络丛肿瘤似乎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多数脉络丛肿瘤为良性肿瘤,但所有脉络丛肿瘤均可能沿脑脊液发生脱落转移。
多数脉络丛肿瘤为良性肿瘤,称为脉络丛乳头状瘤(CPP),WHO Ⅰ级,生长缓慢;少数为中间型或恶性(脉络丛癌,WHO Ⅲ级)。部分良性脉络丛乳头状瘤可向恶性进展。但所有脉络丛肿瘤均有可能发生脑脊液脱落转移。
主要为颅内高压表现,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头围增大(儿童)等。其他症状可能有:癫痫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感觉障碍或第Ⅲ、Ⅳ、Ⅵ脑神经麻痹等。
常需进行头部增强或非增强CT/MRI检查。可观察到脑室内高密度、多个分叶的占位性病变,常合并脑积水。
无论良性还是恶性脉络丛肿瘤均需行手术治疗,且手术疗效较好,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4%。但脉络丛肿瘤本身质脆且容易出血,故手术难度较大。另外,部分患者除切除肿瘤本身外,可能还需进行硬膜下隙腹腔分流术,以引流硬膜下隙积液。脉络丛肿瘤有复发可能,鉴于手术的疗效较好,复发后仍建议行第二次或第三次手术切除治疗。
脉络丛肿瘤多为良性肿瘤,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化疗或放疗对良性肿瘤有治疗作用。化疗只对部分脉络丛癌有治疗作用。目前针对脉络丛肿瘤开发的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药物也较少,手术仍是脉络丛肿瘤的一线治疗方案。
任何脉络丛肿瘤均有复发可能。良性的脉络丛乳头状瘤(WHO Ⅰ级)复发概率较低,脉络丛癌复发概率较高。复发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肿瘤本身病理类型和级别。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