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颅脑肿瘤患者出院后常见问题

1.开颅术后颅骨缺损的患者日常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项

有些颅脑肿瘤患者由于脑水肿严重,为保证安全,术后颅骨不能立即复位,形成颅骨缺损。这类患者应注意手术区局部保护,睡眠中应尽量避免颅骨缺损处受压,外出时尽量戴帽子,尽量避免高强度运动与作业,尽量少去人多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发生意外。

2.开颅术后颅内的钛钉或钛片是否影响磁共振检查

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性、抗疲劳性,在磁共振条件下产生的磁场吸引力较其他金属小,产生热量也很少。一般情况下能够安全接受磁共振检查,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术中使用了钛金属固定的患者进行复查时,建议选择低场强(<1.5T)磁共振检查。

3.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饮食有无注意事项

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加快恢复,增强免疫力。

4.颅脑肿瘤患者在家发生癫痫应如何处理

癫痫作为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与护理,癫痫患者需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治疗不要半途而废。部分患者发作前有先兆症状,癫痫发作时家属应立即将患者平卧,以防咬伤舌头和颊部。佩戴假牙的患者应将假牙取出,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尽量在床边给予安全保护措施,防止患者坠床或自伤。详细记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如发作频繁或不能缓解须及时就医。需要注意的是,癫痫药物不得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不得自行更换其他抗癫痫药物。

5.开颅术后偏瘫的患者如何进行锻炼

术后偏瘫患者在家进行肢体活动应循序渐进,防止肢体挛缩和畸形。间断进行肢体按摩和被动活动以及坐起、站立、步行锻炼等。术后偏瘫患者由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家属在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6.失语有哪些类型,哪种失语容易恢复

失语分为感觉性失语(患者听力理解障碍,话多,发音清晰,缺乏实词,答非所问),运动性失语(言语表达障碍突出,听觉理解正常,话少,讲话困难,构词障碍),传导性失语(患者言语流畅,但存在用词错误,能理解旁人语言,但无法正确复述),命名性失语(听觉理解能力基本正常,能够复述别人内容,但存在命名困难或命名不能),经皮质失语(复述能力正常,其他语言功能均有障碍)和完全性失语(最严重的失语类型,患者各种语言功能均有严重障碍,往往伴有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一般来说,命名性失语和传导性失语的预后较好,经皮质失语和运动性失语差一些,感觉性失语和完全性失语的预后最差。

7.开颅术后失语的患者如何进行锻炼

对失语的患者应采取综合训练的方式,重点应放在口语康复训练上。如果听说读写方面受损,要进行口语综合训练。训练计划要适合患者文化水平及兴趣,因材施教。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少到多,逐步深入。配合心理治疗方式应灵活多样。当治疗取得成功时,可适当增加难度并及时鼓励患者,增加患者信心。充分创造家庭语言环境,要经常让患者多参与、多练习,效果更佳。

8.长期卧床的颅脑肿瘤患者如何避免褥疮

长期卧床的颅脑肿瘤患者应定时翻身减压,保持良好的体位,定期进行评估,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或减少尿失禁对皮肤的浸渍,使用减压用品。每天早晚应全身擦洗两次,保持皮肤清洁。大小便后应及时给予温水擦洗,加强营养,鼓励患者适当进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出现褥疮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及时的治疗。

9.如何帮助长期卧床的颅脑肿瘤患者进行床上翻身

翻身时应注意保持床单清洁平整,被体液污染的床褥要及时更换。对肢体活动障碍、瘫痪或昏迷患者,每1~2小时协助或给予翻身1次。翻身时,将双手置于患者肩下和臀下,抬起患者并挪动位置,切不可拖、拉、拽,以免损伤患者皮肤。

10.颅脑肿瘤患者术后眼睑闭合不全应如何处理

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出现面瘫或眼睑闭合不全时,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眼部护理和康复锻炼。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通常因自我形象改变而产生心理负担,家属应做好心理疏导。此外,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应做好角膜护理。轻者每日遵照医嘱滴眼药水、涂抹眼药膏或戴眼罩进行角膜保护。中度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每日应用生理盐水清洗2次,保持眼部清洁,遵照医嘱给予眼部药物治疗,并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眼部,防止角膜溃疡和感染。严重者需给予眼睑缝合。在保护的同时,还应积极进行眼轮匝肌功能康复训练,如睁眼、闭眼训练和眼眶周围上下睑软组织按摩。

11.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出现精神症状应如何处理

部分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抑郁、兴奋甚至躁狂等精神症状,可能与肿瘤切除时与情绪相关的脑组织损伤有关。多数精神症状能够缓解,少部分可能疗效较差。对于出现精神症状的患者,应给予心理疏导,切忌嘲笑激惹患者,应耐心听取患者倾诉,理解并同情患者,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与恐惧。对于极度兴奋、躁动的患者,应给予正确的保护性约束,约束带应采用棉质织物,接触皮肤的部位应加棉垫,松紧度以能伸入两指为宜。

(江涛 李冠璋) pRuAdU1Vey+L2qmr8GE+xwGqey61VMapqOQXYE1waTiev2Wzr4r52zG7HzKxkPA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