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肿瘤首诊可就诊于神经外科或脑系科门诊,术后辅助治疗或康复治疗可就诊于放疗科、康复科等相关科室。如合并其他症状,可前往内科或急诊科就诊。就诊时应带齐完整的资料,包括既往病历,影像资料等。如诊断尚不明确,还需带病理切片进行进一步诊断。如无特殊情况,患者最好能亲自就诊。
磁共振检查属无损性检查,对人体无辐射伤害。但检查时机器噪声较大,此为正常现象,患者和家属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慌乱,保持绝对静止不动。进行磁共振检查时应注意:①磁共振设备周围(5m内)具有强大磁场,严禁患者和陪伴家属将有铁磁性的物品及电子产品靠近、带入检查室。这些物品包括:所有通信类物品;各种磁性存储介质类物品;手表、强心卡及其配贴;掌上电脑、计算器等各种电子用品;钥匙、打火机、金属硬币、刀具、钢笔、针、钉、螺丝等铁磁性制品;发夹、发卡、眼镜、金属饰品、不明材质的物品;易燃易爆品、腐蚀性或化学物品、药膏、膏药、潮湿渗漏液体的用品等。病床、轮椅等不准进入磁体间。②体内安装、携带以下物品及装置的患者(包括陪伴家属),被视为磁共振检查的禁忌,不能进入磁体间,否则有生命危险。包括:心脏起搏器、除颤器、心脏支架、人工心脏瓣膜、动脉瘤术后金属夹、植入体内的药物灌注装置、植入体内的任何电子装置、神经刺激器、骨骼生长刺激器、其他任何类型的生物刺激器、血管内栓塞钢圈、滤器、下腔静脉滤器、心电记录监护器、金属缝合线、骨折手术后固定钢板、钢钉、螺丝、人工假肢或关节、阴茎假体、助听器、人工耳蜗、中耳移植物、眼内金属异物、义眼、活动假牙、牙托及头面部植入物、体内的子弹或碎弹片或铁砂粒等。③幽闭恐惧症患者、孕妇、需生命支持及抢救的危重患者无法行磁共振检查。有各种手术史(特别是器官移植、心肾手术史)患者及家属须于检查前特别声明,以策安全。④对具有固定假牙、文身、节育器、文眼线、留存在体内的钛合金物体(如脊柱钛合金固定装置)等患者应于检查前通知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可否进行磁共振检查。⑤应尽量先除去有铁钩、铁扣和拉链的衣裤、内衣、化纤织物、皮带等物品及装饰物品,身穿纯棉质料的衣裤进行检查。
磁共振增强扫描是经静脉注射某种造影药物后再作一次磁共振扫描。头部增强磁共振扫描检查对病灶及正常脑组织显示清楚,分辨率高,对小病灶也有很好的显示。增强剂进入肿瘤内部使肿瘤得到明显强化,从而准确地显示所有的病灶,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边界、部位等,而这些因素对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包括多种MR成像技术,利用不同的脉冲序列对组织灌注、分子扩散及局部血容积、血氧水平依赖性对比度等功能信息采集成像,可以准确确定与肿瘤邻近的脑组织的功能区。虽然fMRI对确定肿瘤的边界不具有优势,但其对脑功能区的确定有助于治疗计划中脑功能区的保护。
脑磁图是一种通过测量脑内神经活动电流在脑外产生的磁场来观察研究脑功能的检测技术。在检测过程中,脑磁图测量系统对脑内微弱的生物磁场信号进行测定和记录,对人体完全无接触、无侵袭、无损伤。脑磁图可以对颅脑肿瘤继发性癫痫病灶和癫痫灶周围脑功能区进行定位。
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ic imaging,MRSI)技术是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获得磁共振信号空间分布和频率分布信息的一类技术的总称。MRSI数据可以生成一组化学位移图像,可以探测到靶分子内部自旋核(如 1 H、 31 P、 13 C、 19 F等)的物理化学环境,并能依据正常脑组织和肿瘤组织代谢产物的信号测定某些代谢物的浓度。通过分析细胞内特定化合物的定量信息,分析肿瘤细胞的代谢状态,推测肿瘤的浸润范围,鉴别肿瘤的残留、复发或治疗相关性改变,将肿瘤与炎症、脱髓鞘病变等相辨别。此外,还有助于放疗照射靶区的确定。
患者接受医疗服务时,依法享有知悉、获得各种与医疗服务有关的有效信息的权利。具体的知情权包括病情了解权、治疗措施知悉权、医疗费用知晓权等内容。然而多数颅脑肿瘤的治疗目前仍是世界难题,一些恶性颅脑肿瘤病程进展快,预后不佳,患者获悉病情后往往产生悲观情绪,加之经济上的压力,部分患者可能感到绝望,甚至放弃治疗,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但对于部分性格开朗、思想开明、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对病情的了解,更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因此,是否需要对患者隐瞒病情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性格特点、文化水平、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确定,因人而异。但是,必须做到患者的直系亲属对患者的病情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