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流血一定和子宫内膜有关吗?答案是不一定。
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我们知道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女性外生殖器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又称外阴,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和阴道前庭。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又称为子宫附件。所以阴道流血可能来自子宫内膜的脱落,也可能由于其他部位的异常表现为阴道流血。
阴道(vagina)为性交器官,也是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阴道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长7~9cm,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长10~12cm,与直肠贴近,平时两壁处于塌陷状态而互相接触,使阴道下部横断面呈H状。阴道上端宽阔,包围宫颈,环绕宫颈周围的凹陷称阴道穹窿(vaginal fomix)。阴道后穹窿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为盆腔最低部位,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阴道壁由黏膜、肌层和纤维组织膜构成。阴道黏膜为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无腺体呈淡红色,有很多横纹皱襞并富含弹力纤维,故有较大伸展性。阴道肌层由两层平滑肌纤维构成,内环外纵,在肌层的外面有一层纤维组织膜,含多量弹力纤维及少量平滑肌纤维。阴道黏膜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在雌激素影响下会增生成熟。通过对阴道脱落细胞的检查,可反映体内性激素水平。阴道壁因富有静脉丛,外伤后易出血或形成血肿。幼女及绝经后妇女的阴道黏膜上皮菲薄,皱襞少,伸展性小,易创伤、易感染。所以发生阴道流血,一定要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排除来自阴道本身的出血。
子宫(uterus)为一壁厚腔小的肌性中空组织,是孕育胚胎和产生月经的器官,其大小形状、位置和结构随年龄而不同,并受月经周期和妊娠的影响而改变。子宫颈位于阴道顶部,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亦含少量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力纤维。宫颈管黏膜上皮细胞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黏膜层内腺体分泌碱性黏液,形成堵塞宫颈管内的黏液栓,构成自然防御屏障,将宫颈管与外界隔开。宫颈黏液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排卵期多为多量稀薄黏液,排卵后黏液稠厚。临床常用宫颈黏液来测定卵巢内分泌功能。宫颈阴道部为复层鳞状上皮覆盖,表面光滑(宫颈阴道部特征)。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并受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外移。来自宫颈的病变,也会导致异常出血,如宫颈息肉、宫颈柱状上皮外移(也俗称宫颈糜烂),甚至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所以有性生活的女性都要常规行妇科检查,并定期做宫颈癌的筛查,除外宫颈病变。
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器官,除了排卵完成生育以外,还周期性分泌雌孕激素,形成规律性月经,如果卵巢有分泌性激素的肿瘤,就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引起异常子宫出血,所以需要通过B超等检查排除卵巢肿瘤。
反复发生的异常子宫出血,应该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排除来自阴道和宫颈的出血,定期做宫颈癌筛查。在排除了宫颈病变和阴道病变后,要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的病变,如果要确诊,需要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或诊断性刮宫,甚至在宫腔镜直视下进行子宫内膜活检,将子宫内膜进行病理学检查,即可确诊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增生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