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术后的康复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术后管道管理、疼痛睡眠管理、早期胃肠营养、日常生活活动指导、心理疏导等多个环节,并将患者实时状况及时反馈给团队,以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1.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绝大多数肾移植患者术后能够立刻拔除气管插管,返回ICU,对部分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需要戴气管插管返回ICU,但在充分评估后应早期拔管。
2.肾移植受者常需在术后留置尿管、髂窝引流管、中心静脉管,部分患者留有长期血透管或者腹膜透析导管。医护需每日评估各种管道置留的必要性,若患者情况允许,应尽早拔除各种导管,促进受者早期活动,减少导管相关感染。
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使用、卧床、术后应激紧张、疾病症状、术后舒适感下降、各种导管刺激、外界环境等的影响,肾移植受者术后易出现入睡困难、早醒、深睡眠时间短等失眠表现。
术后常规对患者进行睡眠评估、积极寻找可能原因并予以相应处理,保证肾移植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对肾移植受者疼痛及睡眠的管理措施包括:
1.每日对受者进行疼痛评估,由于导尿管,切口疼痛,移植术后早期患者多须使用止痛,解痉药物。
2.减少环境因素的干扰,尽量营造规律作息时间。减少声、光刺激,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操作,并尽可能避免在午休及夜间集中操作。
肾移植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多不正常,患者长期透析,常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术后24h内可以适量补充相应白蛋白,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术后24h可以开始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由于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肾移植术后可能会出现营养代谢并发症,例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因此需要详细的饮食方面的指导和宣教,具体介绍如下。
胃肠道对他克莫司的吸收程度受食物影响很大。维持他克莫司浓度稳定,降低个体内浓度波动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服用他克莫司前后2h尽量空腹,早晚餐只吃少油饮食且适当降低食量,早晚两顿的进食时间、食物种类和进食量都要相对固定,午餐则不需要严格固定和限制。而服用环孢素的患者,则不必苛刻饮食时间和饮食量。
保持体重的相对稳定,并且养成定期测量体重的习惯。
以动物蛋白为主,如鱼、虾、蛋、奶、瘦肉等,少使用植物蛋白,如豆制品等,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有些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能会使得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因此,尽量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例如:奶茶、可乐、巧克力等。
少吃油腻、油煎、油炸及脂类含量高的食物,少食含胆固醇量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
根据每日尿量和体重来调节饮水,尿量正常的患者,可以少量多次饮水,保证出入量平衡。
禁食西柚、蜜柚、沙田柚、红心柚、黑桑葚、葡萄、石榴、杨桃、黑莓、无花果等水果;尽可能少食橙子和橘子等水果,因其会影响他克莫司、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药物代谢,导致浓度过高,从而出现药物毒性。即便在服药前后几个小时吃西柚或喝西柚汁,也可能发生药物反应。
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故选择食物一定要新鲜、质量好,忌用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不新鲜的或生冷的食品。
术后6个月内建议不要服用诸如冬虫夏草、人参、灵芝、蜂王浆等调节免疫的补品,以免提高免疫力引发排斥反应。
吸烟易致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系统疾病。酒精可干扰免疫抑制剂的药物吸收和代谢,增加肝肾负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及痛风发作的风险,损害胃黏膜等。
就诊其他疾病时也应该及时向主治医师告知肾移植既往史,从而避免药物对肾脏和免疫抑制剂的影响。
肾移植患者因为应用大量免疫抑制剂会使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等,甚至会进一步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培养肾移植患者生活运动能力,可以阻止或延缓高血压的发展,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还可以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恢复,有助于患者对社会功能的适应,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但是,活动时应保护移植肾,应尽量避免弯腰提重物及用力拉扯腹肌的活动。严禁深蹲、盘腿坐等压迫腹股沟的动作。
注重机体功能性训练。目的在于回归社会,积极融入社会,适应各项社会职能。
根据患者自身状态选择适宜强度的运动,逐步增加运动量,早期可散步或快走,半年后可以进行慢跑、爬山等有氧运动,同时可以参加增加肢体肌肉力量的运动,增加体能运动;因为移植肾放置于髂窝内,距离体表位置较浅,表面仅仅为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层,缺乏肾周脂肪囊的缓冲作用,在外力挤压时极易受到损伤。因此,平时应注意移植肾区的保护,防止发生意外。在活动中,保护移植肾不受外伤,防止移植肾撞击到其他物体上。
每周进行有氧运动3~5次,每次运动时间以30~60min为宜,中途可进行休息,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和主观感觉进行调整。
包括生理功能、社会适应能力、情绪和心理等综合评价。
肾移植术后患者应该鼓励其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活动和工作,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融入社会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患者可以适当安排文娱活动,比如听音乐、看书、看电视剧等,减少对移植器官的过分关注。
2.保持心情愉悦,如果觉得心情烦闷,可以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解除寂寞,振奋情绪,消除紧张,比如与家人散步、聊天等。
3.合理安排好休息、睡眠、饮食、营养,良好的环境和舒适的感觉有利于身心健康,使之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4.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5.主动恢复工作状态,术后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6个月可重新返回工作岗位。
肾移植术后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对于肾移植患者来说大有裨益,是保障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重要措施,因此,每天的饮食起居要保持一定的规律。
尤其是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或环孢素、霉酚酸类药物、西罗莫司、泼尼松等),长时间不遵医嘱服药或不复诊可能导致感染、排斥反应、移植肾失功,甚至危及生命。免疫抑制剂服用时应注意要在规定时间服用,免疫抑制剂应与其他药物分开服用,间隔至少30~60min。免疫抑制剂一般都要求空腹服药(可饮水),空腹有利于药物吸收及保持浓度稳定,延长服药前后的空腹时间有利于提高药物浓度。呕吐或腹泻都会对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造成明显影响,一旦发生此类情况,请勤查浓度,根据浓度结果及时调整。
至少术后6周或者无主观不适时才可以开始性生活,但要注意保护移植肾的解剖位置,注意清洁卫生,防止尿路感染。女性性生活或大便后建议高锰酸钾水溶液坐浴(0.2g高锰酸钾溶于1L温水,使溶液呈淡红色)。
体温一般不超过37.5℃,最好每日记录3次(早晨起床时、午觉后、晚睡前);每日监测3次血压(早晨起床时、午觉后、晚睡前);尿量是反映肾脏工作的直观指标,可以记录昼尿量和夜尿量以及24h尿量以协助临床医生判断移植肾功能,如果在饮水没有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尿量突然减少,同时体重增加,应及时向医生反映;每天记录1次体重,最好是家庭采用同一计重器,同样着装的情况下,于起床后排空大小便后称重。
保持居家环境卫生,避免接近猫狗、家禽家畜及鸽子等鸟类;注意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去拥挤、脏乱、空气不好或密闭式的公共场所,去人口密集区域戴口罩;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面部痤疮切勿用手挤压,应以酒精棉球消毒;饭后漱口,早晚要刷牙,龋齿要及时治疗;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有痰要咳出,传染性疾病流行期宜戴口罩;保持大便通畅,不要憋尿;穿着宽松衣服,勿穿紧身衣以防移植肾区过度挤压,平时应加强对此“重点区域”的保护。尽量避免受伤,小伤口要及时处理;定期复查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及时依据血药浓度来调整药量;术后按要求服药预防感染,如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要及时来医院就诊。
规律按时随诊,维持各项指标稳定:肾移植术后是一个长期动态随访观察的过程,单次化验或检查结果提示价值有限,如果化验或检查结果脱离具体用药方案,医生将无法正确地判断病情。另外,术后不同阶段重点观察项目也有所不同,目标药物浓度有差异,所以每次复诊必须带齐所有资料,以便医生完整了解病情变化过程。
肾移植术后患者由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及可能面临着排斥和感染的风险,因此,部分受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甚至因此产生抗拒心理,不愿意继续服药或治疗。因此,肾移植术后的心理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医护人员在日常诊疗、护理工作中,应该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最近的情绪和心理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当发现患者对疾病有焦虑情绪时,应帮助患者普及肾移植的相关知识,反复耐心向患者介绍肾移植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使其认识到并接受肾移植是一个需要长期服药和复诊的客观现实,从而改进患者的依从性,消除患者的焦虑和顾虑。
在患者随访过程中,作为医护人员,要主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定期对患者治疗情况评估,告知患者恢复情况以及下一步恢复目标,使其能够振作精神,长期坚持治疗。
在患者疾病康复的过程中,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都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同时,患者家属要积极陪护患者,使之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从而增加其对生活的信心。注意患者情绪波动,及时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用美好健康的事物感染患者,激发患者的求生欲和治疗积极性。
鼓励患者开展互助交友活动,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例如体育运动、集体出游等,这样可以转移患者注意力,排解患者不良情绪。
(张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