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寰枕关节脱位
——后路复位固定术

病例介绍

49岁女性患者,以“车祸致全身多处损伤1个月”主诉入院。1个月前患者车祸伤,导致头、颈、面、口腔、胸部等多处损伤。患者损伤存在昏迷史,转运至当地医院诊治,完善相关检查及查体。诊断考虑:寰枕关节脱位伴四肢不全瘫(四肢肌力1+级)、呼吸衰竭、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舌骨骨折、下颌骨骨折、右侧肋骨骨折并气胸、右肺挫伤、左侧鼻骨骨折。在当地医院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抗炎等治疗后,患者呼吸循环稳定,转至我院做进一步治疗。

CT三维重建(图2-1-1,图2-1-2)显示双侧寰枕关节脱位,寰椎上关节面和枕骨髁失去正常关节对合关系,寰椎双侧向后下方移位,右侧更严重。MRI(图2-1-3)显示双侧寰枕关节脱位,寰椎向后下方移位;颅底和齿突尖距离增加,脑干和脊髓未见持续压迫。

治疗原理

患者双侧寰枕关节脱位(枕颈分离),寰椎向后方移位,右侧寰枕关节完全脱位,左侧寰枕关节半脱位,枕骨髁和寰椎等无明显骨折。寰枕关节脱位导致枕颈交界区严重不稳定,神经损伤风险极大,容易导致脑干和脊髓损伤,出现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及四肢瘫痪等表现;若压迫合并枕骨髁及周围骨折,可导致低位脑神经损伤(舌咽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等损伤),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该患者损伤后四肢肌力1+级,并出现了呼吸衰竭,于ICU行机械通气等治疗。由于寰枕关节脱位的严重不稳定及发生严重神经损伤的风险,多数病例均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目的主要是恢复枕颈交界区稳定性,推荐进行后路枕颈区的固定和融合手术,固定融合范围通常从枕骨髁到颈2或颈3。

手术治疗

此例手术患者在取俯卧位状态下完成。在搬运和翻身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以防止出现致命性脱位。取上颈椎后正中入路进行枕颈融合手术,选择寰椎、枢椎和颈3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安装枕骨板,上钛棒进行复位和固定(对于寰枕分离解剖复位难度和风险较大,手术强调稳定和融合,不刻意追求完全解剖复位,降低手术风险)。切除枢椎椎板和棘突进行神经减压,将寰椎后弓、枢椎侧块、颈3椎板及棘突使用高速磨钻打磨后将松质骨颗粒植于其间,以获得牢固骨性融合(图 2-1-4)。

图2-1-1 枕颈部CT三维重建(VR图)

寰枕关节脱位明显,寰椎上关节面和枕骨髁失去正常关节对合关系,寰椎双侧向后方移位

图2-1-2 枕颈部CT重建(冠状面和矢状面重建)

A.可见颅底和齿突尖距离增宽;B.寰枕关节脱位,寰椎上关节面和枕骨髁间距增宽

图2-1-3 枕颈部矢状位MRI

A.显示右侧寰枕关节脱位,寰椎向后下方移位;B.显示颅底和齿突尖距离增加,脑干和脊髓未见持续压迫;C.显示左侧寰枕关节半脱位,寰椎上关节面向后方移位,关节间隙增宽

学习要点

寰枕关节脱位多为车祸伤等高能量损伤,常合并颅脑等其他部位损伤,需要详细进行查体和检查,以鉴别其他部位损伤。三维CT是诊断寰枕关节脱位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当CT检查存疑时,需要MRI才能明确。

寰枕关节脱位具有严重不稳定、容易出现严重神经损伤的特点,几乎所有病例均需要手术治疗。同时由于寰枕关节不稳,有研究报道,从发现受伤到手术稳定这段时间内,有29%的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常在转运、翻身等时出现),因此建议尽早手术,同时部分学者推荐尽快使用Halo架,防止枕颈交界区移位。

由于枕颈分离存在垂直方向的不稳定,因此禁忌牵引。如果术中必须使用牵引进行复位,需要小心谨慎。

手术通常选择后路枕颈融合治疗,固定融合范围通常从枕骨髁到颈2或颈3。由于手术复位难度较大,不强调解剖复位,但需要坚强固定,保证植骨床制备和植骨的质量,以达到理想的融合效果。

图2-1-4 后路枕颈融合术后CT三维重建

A.显示左侧颈2、3椎弓根螺钉固定,左侧寰枕关节面解剖复位;B.显示枢椎后弓已切除,术后植骨满意;C.显示右侧颈1、颈3椎弓根螺钉固定,右侧寰枕关节面未达到解剖复位

(廖晖 李锋) HvJ3BscHN706NOxr41j9hg3QNAj5RVXgmNBuSma58Q80sS5r3HGtiL4NnqYZnRa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