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故事

我在网络平台上常年做口腔健康科普,有很多人发私信给我。我发现,好多人牙齿有问题之后不想去医院,有的甚至想让我在线诊治,究其原因,总觉得看牙有很多猫腻。

很多人去看牙,会遇到这些情况:排队等了很久;看牙要拍片子;拔牙要预约;复诊要挂号;拆线要收费;牙齿一敲一钩就很痛,本来不痛让医生钩痛了;牙齿给钻破了一块;本来不痛的牙齿补完以后就痛了;治疗完了以后非常容易塞牙;根管治疗完让戴烤瓷冠;要转给其他医生看。

一些患者不相信医生,医生同样也很为难。在口腔科或牙科,因为医患沟通障碍而导致矛盾纠纷的案例时有发生。我所在的科室就曾发生过两例,虽然不是我的患者,最终都良好解决了,但带给我很多关于医患沟通的深刻反思。

想一想还是十几年前的事,那时候根管治疗以后做烤瓷冠修复正在逐渐成为一种常态,但不是必须做的。有一位患者根管治疗结束,医生直接给患牙充填好后,没有建议做烤瓷冠。两个月后,由于养护不当,患者的治疗牙牙体折裂,被迫拔除。当他听说还有烤瓷冠这一技术后,就来科室闹事,埋怨医生没有给他推荐烤瓷牙,应该负全部责任,要赔偿所有损失。这事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不了了之。

自那以后,科室所有做完根管治疗的患者,都必须做烤瓷冠或嵌体修复,并且要在病历上记录已告知相关事项。然而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事。

有一位患者做完根管治疗,医生告诉他要做一个烤瓷冠保护,他一听,这么贵,就控诉医生涉嫌诱导消费:“为什么刚开始不提,却在根管治疗完了再提烤瓷冠?”他认为这是一步一步诱导消费,侵犯了他的知情权。估计他已经忘记了治疗前牙齿痛得要死。他要求医生必须给他免费做烤瓷牙,并声称自己是一名律师,一定会去维权。

医生没有答应免费做烤瓷牙这个要求,他就在诊室里大吼大闹,引得好多医生过来围观,并告诉他烤瓷牙肯定是要收费的,“其实牙齿已经治疗完不痛了,你不做烤瓷冠也是可以的啊”“我们是一个建议,并非诱导消费”。他说我们人多势众、以多欺少,并狠狠地用拳头捶破了玻璃,他的手出血了,然后,他还打电话报了警……在警察到来之前,他离开了。可能是担心我们会让他赔偿玻璃吧,之后就没下文了。

自从发生这件事以后,只要是做根管治疗的患者,我们都会在治疗之前交代关于烤瓷冠或嵌体的后续治疗费用问题。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尴尬的情景:

牙痛患者捂着半边牙帮子进诊室说:“医生,我牙齿痛。”医生检查后告知:“这个要钻牙治疗,治完了还要做冠保护,前后要来复诊四五次,需要两三千块钱。”平心而论,这种收费标准是很低的,但在不少患者眼里,却是高得令人发指的价格,“就治个牙痛要这么多钱?”“能不能开点药先吃着看看?”医生如果负责任地告诉他们用药很难止痛,必须钻牙,很多患者会转身离开。许多公立医院一直处于人满为患的情况,这就决定了医生难以拥有细致沟通的时间,导致全方位的口腔科普在诊疗之前很难做到位。

而一些牙科诊所并不是这样,他们会有更多的时间与耐心去跟患者进行沟通、引导,详细讲解如果不做根管治疗,不利于后期转归,甚至会对整个咀嚼功能乃至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医生能够尽最大努力留住患者,尽量达成治疗,实现医患双方共赢的局面。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在思考怎样改变这种现状。于是我试着去做口腔科普。我认为,做口腔健康科普,有它的特殊性。比如科普阑尾炎,一般情况下,只需要讲它的病因、症状、手术治疗,顶多弄个手术视频就已经够老百姓消化吸收了。

而口腔健康科普则完全不同,各种牙痛的区别,牙齿修复方案的差异,远期效果的区别,选择牙医的学问,不同治疗收费的悬殊,公立与民营的诊疗模式对比,早治与晚治的疗效和费用差异,各牙病专科的特色,医患沟通中的小知识,等等,想要科普到位,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而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医生再去细致地做科普,会累得半死。如果讲得特别晦涩难懂,读者会读得累个半死,且有可能读完了也没有整明白。

我想,我的后半生就全力做这个事,为行业内的医生,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嫁接起来口腔健康的桥梁。同时,我也争取把大众的疑惑一点一点讲明白,让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我认为,由于医疗信息的不对称,医患沟通的时间有限,患者想要对牙病有非常深刻的理性认知,只能靠科普知识进行灌输学习。除此之外,患者还要对这一行业有一定了解,并能够更多地知悉一些行业常见规则,这样,患者才能不至于因自己的过度猜疑和防范,在医患沟通中落入尴尬的境地而不自知。 H/+25EW10yXJ1val0/iI/SUIod2OynQb6zIeEonoHMtP/saQ96/7WxUN3YcU1qj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