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的遗传因素很早已受到注意。国内外文献报道中有一家兄弟、父子、姑侄、叔侄、姐弟先后发生本病。广州市中医医院(1976年)见到病人父子、兄弟同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王嘉桔(1980年)报道七个家族17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男性15例,女性2例,年龄在22~44岁。病例中有三家兄弟各2人患病,两家姐弟各2人患病,一家叔叔和堂兄弟4人患病,一家兄弟3人患病。姜兆俊(1980年)报道一家兄弟2人同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其兄45岁,左下肢发病23年,足趾脱落,足跖部有溃疡(坏死期);其弟38岁,左下肢发病2年,左足趾潮红,冰冷,趾毛脱落,趾甲生长缓慢(营养障碍期)。
此外,还认为本病与血液黏稠度及凝固性增高、霉菌感染、风湿等有关。
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原理上,中医学认为,其与脏腑、经络及营卫气血有密切关系。《诸病源候论》载:“疽者,五脏不调所生。……若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阳不和,则五脏不调。营卫虚者,腠理则开,寒客经络之间,经络为寒所折,则营卫稽留于脉。……营血得寒则涩而不行,卫气从之,与寒相搏,亦壅遏不通。……故积聚成疽……发于足趾,名曰脱疽。”中医学认为,人体气血运行周流不息,“血脉营卫,周流不休”,“如环无端”,“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脉道以通,气血乃行”。如情志不舒、饮食失节、劳伤虚损和禀赋素虚等可使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心、脾、肾、肝的亏虚,而导致经络、气血功能紊乱,这种机体内部矛盾的发展是发病的内因,在发病学上起主导作用。但也不应忽视寒冻、吸烟和外伤等外在不良刺激对机体内部的影响,这些外在因素可促使机体内部矛盾激化,当机体抗病能力降低时,才能引起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