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做好顶层规划设计

组建紧密型医共体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改革任务,做好顶层设计更是至关重要。“顶层设计”方案,需要医疗、管理、经营、信息等方面专家参与规划设计,需要反复论证,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因此应根据以往的经验,规划好“顶层设计”的路线图。

建立紧密型医共体,旨在建立一个“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利益统一、相互协作”的统一联合体,实行集约化管理。按照各级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全面落实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有效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作用,按照等级医院之间分工与协作要求,开展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

通过医共体的建设,利用综合性三级医院的人才、装备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医共体服务体系,让三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使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最终实现医疗保障机制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一、医共体的规模设计

医共体的规模,狭义地讲就是指医共体内部成员的数量、床位总数量、医疗护理技术人员总数量、医疗设备装备情况等。其中包括三级医院数量、二级或专科医院数量、一级医院的数量及开放床位总数等。广义地讲,除了医疗机构数量和开放床位总数外,还包括覆盖的区域服务面积、人口数量等。

医共体规模不是越大越好,而是依据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辐射范围和综合服务能力而定。三级医院在医共体中居于龙头地位,主要对一、二级医院给予技术指导和帮助。二级医院主要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给予技术指导和帮助。除了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外,区域因素、人口因素、发展因素等也要考虑。区域因素一般是指医共体内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辐射的区域面积。人口因素是指医共体内部各级医疗机构辐射区域范围内所辖人口数量,且医共体床位和人员配比决定服务的人口数量。发展因素是指未来人口增长或减少以及医共体扩张等因素。

依据目前医共体开放床位数量和医疗技术护理人员总量,确定服务面积和人口数量;依据三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确定医共体一、二级医院的数量和规模。

二、做好医共体内部各机构现状调研分析

为了做好顶层设计,首先要对医共体内部所属医疗机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充分了解并掌握医共体内部各成员之间已有的技术能力储备、服务能力储备、资源储备等,具体包括六大方面的内容:①人力资源状况,包括职工数量、中高级职称人员数量、拔尖人才情况、学历结构、人才结构等;②机构设置,包括医疗科室设置、机关后勤科室设置等;③床位资源与工作效率指标,包括开放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年门诊人次数、年住院人数、年急诊人次数、疾病构成情况等;④科研教育能力,包括科研教学设施及资源配备等,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或地方科研项目数量,论文发表数量等;⑤年收入及分配情况等;⑥房屋建筑以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等情况。依据上述调研,对医共体内每个成员进行综合客观的分析,撰写出医院现状调研分析报告,供医共体组建机构决策使用。

三、实施分级诊疗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措施

明确医共体内部各成员的功能定位,按照功能定位,开展相应的能力建设。如人力资源、信息网络系统、设备器械及配套设施、管理制度等。其中,关键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特别是一、二级医院要具备与其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否则,上级医院转诊来的患者,没有能力接收,分级诊疗无法落地实施。镇江市为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采取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的医生轮流到社区值班,培养和指导基层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成长的做法。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状况是国家和省部级医院、地市级综合性三级医院人才济济,科研教育环境好,对于年轻医生来讲,获取新技术新知识途径较多,成长进步较快,且工资待遇较丰厚。但对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来讲,各方面的环境条件和工资待遇远不如国家、省、市级等医院。导致人才资源分布与流动不合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制订相应的政策,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广大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改变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成长环境,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让省、市医院的人力资源到基层锻炼并支援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 fKD1hOO+kBElrV9yx/2YoWWcVGzR+LITk2moiilcXMw4n15DvaJBYlY5zE8Y1kb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