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保健饮食和中华药膳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保健(功能)食品发展迅猛,大批产品涌向市场。这些产品的各种保健声称常常让患者和家属不自觉地对号入座,并寄予种种希望,许多人舍不得吃穿,却舍得花几千甚至上万元购买各种保健食品或人参、冬虫夏草等昂贵补品。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人参、冬虫夏草等食品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在患者对抗肿瘤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效果。从中医角度来讲,药食同源,辨证论治,进补的原则是“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病制宜”,即根据患者的体质、治疗所处的阶段以及肿瘤的种类采取不同的进补方法,可能会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患者及其家属盲目购买相关产品,一股脑儿进补,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以冬虫夏草为例,其属于中药材,并不是药食两用,首先不能作为保健食品原料;其次,不管是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还是纯粉片产品,都比较容易发生重金属超标,如砷超标,长期食用反而有害健康。
其实,保健(功能)食品只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更不能将其神化。目前的各种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都不建议食用保健(功能)食品来预防或治疗癌症,若只是以保健为目的,可以选择具有国家相关部门审批认证的天蓝色标识(俗称“蓝帽子”)的产品,并检查标识下是否有可通过网络查询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对于癌症患者比较常用的保健(功能)食品主要分为两类:营养素类和生物活性成分类。前者主要包括七大营养素单品种或复合营养素产品,比如复合维生素、钙片等;后者主要包括来源于植物化学物和动物性生物活性成分的产品,比如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等。以类胡萝卜素为例,其抗氧化的功能非常优秀,但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适量时发挥抗氧化活性,但过量则有促氧化的作用,甚至会增加癌症复发等风险。
因此,不管是哪类产品,最好的来源应该是食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WS/T 559—2017),常见富含对癌症患者有益的营养素,如铁、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和硒的食物如表5–表9所示:
表5 常见富含铁的食物
续表
表6 常见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续表
表7 常见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
表8 常见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表9 常见富含硒的食物
王某,男,55岁,肺癌术后。身高175cm,6个月前体重70kg,现在体重50kg。存在睡眠障碍、乏力、抵抗力差等症状。血液生化检查发现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都低于正常值,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中度贫血。
根据患者状态,总体上应当基于高能量、高蛋白膳食。但因为患者食欲差,应当少食多餐,除早、中、晚三餐外,在两餐间增加早点和午点,可以通过口服肠内营养粉来增加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同时适当引入一些药膳食材,如山药、黄芪、枸杞、莲子等。
下面为王某设计一天的简要食谱:
在食谱设计上要考虑患者平时饮食喜好以及消化能力,选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食材当地当季,兼顾色香味。食谱中的山药鸭煲,根据患者疾病、治疗过程和体质辨识,采用中医药膳进行调理,可以起到健脾润肺、补中益气、增加免疫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