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的运动锻炼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长的生存期。运动可增强抗肿瘤治疗的效果,降低抗肿瘤治疗的毒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还可以降低肿瘤的生长速度、转移和复发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科学运动对患者是安全、有益的,且广泛适用于不同性别、年龄、癌种和接受不同方式治疗的患者。
除此之外,运动还有以下好处:
运动锻炼可以改善免疫功能。首先,运动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促使更多的免疫细胞“奔赴”到肿瘤部位,更积极活跃地破坏和杀死癌细胞。其次,运动的强度与患者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关联。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升高程度越大,转移到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就越多。换句话说,运动的强度越高,越多的免疫细胞会从储存器官转移到血液中。即使患者身体状况不佳,进行适量的轻度或中度运动也是可行的。另外,运动还可以通过补体系统进行免疫反应的调整,从而对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起到控制作用。
癌因性疲乏往往贯穿于治疗和康复的整个过程,可持续数月至数年。这不同于普通人所感受到的疲劳,无法通过休息得到缓解。一些出现癌因性疲乏的患者甚至无法进食或如厕,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许多有癌因性疲乏的患者来说,运动也许会让他们感觉困难或有压力。他们通常认为休息能缓解疲劳,但实际上过度的休息会使患者的精力大幅度降低,反而增加疲劳感。如果选择自己喜欢的低强度运动,摸索适合自己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寻找出休息和运动之间的平衡,可以有效缓解疲劳感。
相比平静时,机体在运动时可调动更多的呼吸肌,吸入的氧气会多出几倍甚至十几倍,心跳和血流加速,氧供增加,可纠正细胞内低氧状态。很多患者因为体力活动不足而致心肺功能不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转归。患者在放、化疗期间进行体育锻炼可改善治疗引起的疲劳和心肺功能下降,促进康复。对于肺癌患者,更需要科学的呼吸训练和有氧运动,帮助提升和恢复肺功能。
合理运动,特别是抗阻训练和平衡练习,可以改善肌肉功能,减少肌肉和骨质流失,延缓骨质疏松和肌少症出现,防止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下降导致跌倒引发的骨折等不良事件。
运动是对抗抑郁的一味“良药”,患者通过运动可以缓解精神方面的压力。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睡眠不足。因此,每周进行3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持续12周;或每周进行2次20~40分钟的有氧运动,外加2组8~12次重复的抗阻运动,持续6~12周,都能有效调节情绪。特别是当运动达到一定强度,身体有微微发汗,有气喘的感觉时,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内啡肽,增强愉悦感,还能有效缓解疼痛等不适。
考虑到患者面临的诸多障碍,运动依从性会变得非常差。参加广场舞、健身气功等活动,与病友一起锻炼,不仅能改善肌肉力量、心肺功能,还可以从他人的鼓励和参与中增加坚持运动的信心,身体获得益处后能进一步增强运动的信心和动力。通过达到设定的运动小目标,在身体功能不断获得改善的同时,还能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我们可以利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简单评估患者运动和自身跌倒的风险。其方法如下:
患者坐在有扶手的靠背椅上,背部紧靠椅背,双手放在扶手上。如果使用手杖等辅助器具,则需将辅助器具握在手中。在离座椅3米远的地面上贴一条彩条或画一条可见的粗线或放一个明显的标记线。
当测试者或家属发出“开始”的指令后,患者需要从靠背椅上站起。站稳后,按照平时走路的步态,向前走3米,过粗线或标记物后转身,然后走回到椅子前,再转身坐下,靠到椅背上。测试过程中测试者或家属不能给予任何躯体的帮助。记录患者背部离开椅背到再次坐下靠到椅背所用的时间(以秒为单位),以及在完成测试过程中出现可能会摔倒的情况。正式测试前,允许患者自己先练习1~2次,以确保患者熟悉并理解整个测试过程。之后测量2~3次取平均值。
结果评估:
完成时间小于10秒,说明患者移动能力好,可自由活动。
完成时间10~20秒,说明患者移动性好,可单独外出,移动无需步态辅助。
完成时间20~30秒,说明患者不能单独外出,需要步态辅助。
完成时间大于30秒,说明患者行动不便,需极大帮助才可以完成大部分的活动。
有了这个小测试,就能基本判断患者是否可以进行或者进行什么样的体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