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医院感染学的定义及主要研究范畴

一、医院感染学的定义

1.医院感染学的概念

医院感染学(nosocomiology)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型学科,是研究在医院发生的一切感染的发生、发展和控制管理的一门学科。其专业范围:研究医院感染病原体特征、研究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研究和评价医院感染各种控制措施、研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研究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等。医院感染学概念首先由中国有关专家提出,目前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相关学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医院建筑学和医院管理学等。

2.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

医院感染管理(hospital infection administration)就是针对在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感染情况,运用有关的理论和方法,总结医院感染发生规律,并为减少医院感染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控制活动。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医院感染学主要研究范畴

医院感染学主要研究范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的研究

在不同基础疾病患者群、不同的科室、不同的医院和国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也会有所区别。总的来说,国内外研究比较一致的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1.病原体的特性 如耐药性,目前半数以上的医院感染由耐药菌引起,还有医院内传染病的传播与暴发。

2.患者的易感性 如婴幼儿、老人、免疫力低下疾病和慢性病的患者、营养不良者、皮肤黏膜受损者等均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3.接受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插管或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等。

4.手术。

5.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或预防,特别是联合用药和静脉途径用药。

6.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和免疫抑制剂。

7.住院总天数。

8.卫生设施等环境因素。

9.是否做好清洁、消毒等卫生措施。

10.入住ICU。

医院感染暴发的危险因素则主要与隔离措施、医疗仪器污染、环境污染、工作人员作为传染源、药品和食物污染等有关。

(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特征与一般传染病不同,其区别如下。

1.传染源

(1)内源性感染:

其病原体是由机体正常菌群引起,因此,在判定感染时常常有一定难度,因为即使在感染部位分离到某种正常细菌,也不能轻易下结论,还要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才能判定。内源性感染在免疫功能降低或减弱的患者中是突出的问题,确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2)外源性感染:

因患者本身抵抗力低,若遭受外源性感染,其病原体进入机体会增加毒力和耐药性,使感染更加严重,且治疗困难。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可由单一因素组成,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经接触感染;也可由多个因素组成,如鼠伤寒沙门菌可经接触、共同媒介或生物媒介感染。医院中被病原体污染的环境物品如仪器设备、患者的日常用品等则称为感染因素。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接触感染:

为医院感染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感染方式之一,包括直接接触感染和间接接触感染。直接接触感染指病原体从感染源直接传播给接触者,如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之间,都可通过手的直接接触而感染病原体;患者的自身感染也可认为是自身直接接触感染,如病原体从已感染的切口传播至身体其他部位,粪便中的革兰阴性杆菌传播到鼻咽部等。间接接触感染是指病原体自感染源排出后,经过某种或某些感染媒介或医务人员手、医疗仪器设备、病室内的物品等传播给易感者。在间接接触感染中,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手经常接触各种感染性物质及其污染物品,很容易再经接触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医务人员、患者或物品。目前,由于我国手卫生设施差,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知识不足,因此医务人员的手在接触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2009年我国卫生部颁布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2009),该规范于2019年进行了修订,这对加强我国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防控医院感染起到重要的作用。

(2)经飞沫感染:

是指咳嗽、打喷嚏或谈话时排出病原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如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和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即为经飞沫感染。因飞沫在空气中悬浮时间短,播散距离一般小于1m,因此,人与人之间要保持1m以上的社交距离,以防止感染。

(3)空气传播:

是以空气为媒介,在空气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随气流流动,当患者吸入这种带微生物的气溶胶后而发生感染。空气传播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呼吸道疾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医源性感染:

因各种诊疗活动所致的医院感染。常经污染的诊疗器械和设备、血液及血制品而传播。

3.易感人群

病原体传播到宿主后,是否引起感染取决于病原体的毒力和宿主的易感性。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有:

(1)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

如各种造血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肾病及肝病等,这些疾病对人体体液免疫、细胞吞噬能力等均有明显影响,使患者对病原微生物易感。

(2)婴幼儿及老年人:

因婴幼儿免疫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而老年人生理防御功能减退。

(3)接受各种免疫制剂治疗者:

如抗癌药物、皮质激素、放射治疗等,均可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

(4)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长期使用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可使患者产生菌群失调和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对病原微生物易感,因此临床上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其管理。

(5)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各种侵入性操作可直接损伤机体皮肤与黏膜的屏障作用,给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提供了有利的途径。同时,如果无菌操作不严格或器械污染,则可直接将病原体带入患者机体内而导致感染。

(6)住院时间长者:

住院时间越长,病原微生物在患者体内定植的机会就越大,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就越大,因此缩短平均住院日,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7)手术时间长者:

手术时间越长,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危险性越高。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手术切口部位组织受损加重、局部及全身抵抗力下降、切口中污染的微生物数量增加以及术者疲劳手术操作准确性降低等原因均使患者对病原微生物易感。

(8)营养不良者:

患者营养不良,会影响皮肤黏膜的防御功能、抗体生成能力以及粒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使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

(三)医院感染病原体特征的研究

医院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原虫等。而当前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和真菌为主,近年来病毒引起的感染呈明显增加的趋势。目前医院感染病原体的主要特点:

1.导致医院感染的病原体越来越多,其构成也在不断变化。许多以前不易致病的人体正常菌或机会致病菌也开始成为流行株,如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柠檬酸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黏质沙雷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还有一些新发现的病原体,如嗜肺军团菌、诺如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

2.医院感染的优势菌不断变迁。我国目前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约占分离到的病原体的50%,主要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属细菌,除铜绿假单胞菌外的其他非发酵菌的比例也逐年增多。革兰阳性菌约占25%,真菌占15%~25%,以白假丝酵母(白念珠菌)为主。

3.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大多数具有不同程度耐药性,平均耐药率超过50%,而且耐药的程度还在不断增加。在我国,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VRE)、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 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RSP)、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ESBL)的肠杆菌科细菌、产Amp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氟康唑的假丝酵母(念珠菌)等检出率逐年上升。多重耐药的形势也日趋严峻。

4.由白假丝酵母和其他真菌引起的感染日趋严重。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调查结果发现,医院内真菌感染2000年后较1999年增长近50%,其中以白假丝酵母为主。近年来,世界多地不断分离出新的耳假丝酵母(耳念珠菌),呈现出全球流行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已引起各国重视。耳假丝酵母,是2009年被发现的一种病原真菌,有“超级真菌”之称,据国外研究结果显示,由假丝酵母引起的医院获得性感染菌血症比例高达39%,其中耳假丝酵母占38%,高于白假丝酵母引起的菌血症(27%)。我国学者于2018年从一位肾病综合征女性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到国内首例耳假丝酵母感染病例。

5.医院感染暴发的病原体主要由细菌引起,其次为病毒。

(四)医院感染临床特征的研究

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又发生新的感染,临床症状比较复杂;二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发生感染后,其反应不典型等,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五)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研究

医院工作人员,尤其是医务人员,接触医院感染病原体的机会很多,如患者排泄物、血液及很多不易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精密医疗仪器等,另外还有环境、空气的污染等。因此,对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研究,确实应该引起重视,也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六)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研究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就成为近年医院感染研究的重要课题,如美国研究制订了预防与呼吸机应用相关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综合措施、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综合措施、预防与中心静脉插管相关的血流感染措施等,这些措施对预防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的区别与联系

传染病是指由于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发生使人健康受到某种损害以及危及生命的一种疾病。医院感染与传染病比较,从两者定义的内涵比较其相同之处是发病机制与危害相同都是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使人受到某种损害造成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其不同之处详见表1-2。

表1-2 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的区别

(朱士俊 索继江) pI16r3Ns+9n1K6x93s/tnTxWvcMKN/vFszVl/Lzyej/X4BNdyC6WKkJ4J6Waq1U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