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属于一个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新学科领域。医院感染发生、发展、预防、控制均贯穿于诊断治疗的全过程,其预防方法除提高医务人员操作技能、加强医用器材的消毒灭菌、改善医院环境卫生状况及纠正其不良的生活习惯外,还需要保护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和抗菌药物应用指征等。因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必须针对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工作者、患者、陪护、探视等人员进行,培训种类包括入职、上岗、在职培训和大众宣教/宣传等,医务人员既是培训的接受者,又是培训的输出者。开展医院感染专业知识全员教育,有利于全体动员、共同参与,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医学院校学生在学历教育中缺乏医院感染的系统教育,只在部分院校中开始了医院感染专业课程的探索,但存在课程设置时间短,无统一教材,医学生无法接受系统专业的教育。吴安华等对某医学院校的医学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有24.8%回答错误,46.3%未回答。何国浓等对64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的传染源、医院消毒灭菌方法、医疗废物如何处理、医院感染三级管理体系等的知晓率不足50%,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医院感染的管理规范、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基本措施三项的知晓率不足20%。医院感染专业人员毕业于不同专业(如护理、临床、检验、公共卫生等),或从不同岗位转岗(如护理、医疗、检验、管理等),即使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仍缺乏医院感染理论知识与技能系统的基本培训。医务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说明需要在上岗前及工作期间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继续医学教育,补上“这一课”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医院感染学涉及面广,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及卫生统计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且知识更新速度快,仅2016年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医院感染相关标准就多达12项。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学科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充分发挥医院感染专业技术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第二十四条(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岗位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医院感染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对本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第二十六条(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应当具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业知识,并能够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工作。)、第二十七条(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工勤人员应当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消毒隔离知识,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对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兼职人员与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明确指出需要建立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岗位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医院感染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因此,对医务人员及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医院感染理论、知识与技能有着较高要求,需要不断“充电”,获得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终身医学教育,以加强国家医院感染相关文件、标准、规范的落实,适应医学发展和患者的需求,防止医院感染暴发,降低医院感染发生,节约医疗资源。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需要的知识面非常广,涉及感染病学、临床微生物学、消毒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需要培训的内容很多。自1986年以来,我国医院感染培训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一方面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职人员培训体系,大大提高了专职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和防控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日益增强,医务人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部分防控措施的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尤其是在2020年初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创造了42 000多名援鄂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零感染的奇迹。但因医院感染管理学尚未成为独立学科,且专业性很强,知识量大而广,培训体系仍须完善。
杨亚红等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全国15所省级医院感染培训机构近三十年的培训现状,以及近5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基本情况,结果显示各省培训师资多以本省医院感染防控专家为主(占68.07%),省外医院感染专家占28.86%,国外医院感染专家仅占0.77%。从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授课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在理解、掌握和运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对各种标准规范的解读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应加强与卫生监督、疾病控制相关部门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沟通,通过相互邀请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岗位培训、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达成共识和统一标准。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涉及多科室、多环节,需要专业防控管理部门作为支撑。因医院感染管理学尚未成为独立学科,从事相关工作不是在取得相关执照后从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很多人员是转岗从事此方面工作。由于自身背景不同,且知识结构存在一定局限,加之在同等条件下职称晋升时向临床人员倾斜政策等,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稳定性不强、岗位变动较大,导致医院感染管理方面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研究显示我国部分地区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配置及构成有待优化,培训不到位等问题突出。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各种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其他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参照美国、欧洲等要求,所有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须参加感染管理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大多数医院感染培训主要针对护理人员、实习生和保洁人员,而对于临床医生、住培学员、技师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报道较少,此与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大多数是从护理技术岗位转岗而来,专职人员的组织结构以护理人员为主有关。由于对临床医生、住培学员等培训较少,与其相关的感染病例诊断、多重耐药菌防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培训报道也较少。建议将医院感染学列入现代高等医学教育必修的临床课程,编写统一的医院感染学教材对医学生进行医院感染基础教育。建立系统的课程,培训和规范医疗机构带教老师的医院感染知识和技能,并设置定期考核制度,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带教。
在医院感染培训课程设计上应注意:
(1)应考虑接受培训人员的学历与工作经历,因材施教,培训重点在医院感染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制订培训计划和实施培训时,分阶段培训与个性化培训相结合,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同时注意适当开设医院感染防控新进展的课程,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3)学员学习与教师教学中注意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管理相结合。
(黄 勋 文细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