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医院感染与风险管理

早在十八世纪,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正式把风险管理思想引进企业经营领域,但未形成完整的制度和体系。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开始倡导风险管理,才开启了风险管理模式。20世纪50年代以前处理风险评估的方法是基于对风险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直到20世纪60年代,概率论和数量统计的运用使得风险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业化,成为管理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我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且多在工程建设、企业经营、金融投资、信息产业等领域开展。2005年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颁发《项目风险管理 应用指南》(GB/T 20032—2005/IEC 62198:2001),首次从国家层面对风险管理的定义、方法等做出阐述,为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并于2009年、2011年分别颁发《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 术语》(GB/T 23694—2009)和《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GB/T 27921—2011)等标准,进一步明确了风险管理的原则及方法,提供了多种不同风险评估技术,为各领域的风险评估提供技术保障和规范。

美国是最早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风险评估的国家,2001年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1,JCI)在其制定的《国际患者安全目标》中要求医疗机构每年进行一次前瞻性的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为发现感染防控工作的薄弱环节,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近年来,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将JCI评审标准引入医院等级评审中,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中开始要求医疗机构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制订针对性的控制措施。2012年卫生部制定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和《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试行)》中也对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于我国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精准化具有重大意义。 WODSMBt3u549+bGbtMG5mX69ybunktxvwumyEkLmAUcaLzRfBhN55a5whclLTKh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