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02年10月,中非人口与卫生部部长访问中国时,提出来要到杭州看望历届援中非医疗队队员,还特别要求与程军医生全家见面。部长向程纪中队员的遗孀、程军医生的母亲献上了一束艳丽的鲜花,以表达对他们全家为中非人民所作的巨大贡献的感激之情。
程纪中、程军父子的故事,在中非广为流传。
1984年7月,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优秀驾驶员程纪中参加援外医疗队,成为第4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员。医疗队工作所在的洛巴耶省,社会经济十分落后,物资匮乏,医疗队的日用品、食品等需要定期到100多千米外的首都班吉去采购。工作条件更是简陋,医疗用电靠发电机支持,用水要到20千米外的采水点用汽车运输。
程纪中同志是医疗队的司机,兼职负责后勤工作,他不仅每天开车接送医生们去离驻地10千米的医院上下班,到20千米外的一个水井拉水,负责队里伙食采购,还要维修保养医院的发电机,保障医疗队用电。
在中非开车很辛苦,路面差,道路泥泞,高低不平,车轮打滑,驾驶汽车非常吃力,但程纪中总是全神贯注,谨慎行驶,从来没出过差错。他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和节假日维修车辆和机电设备。平时他待人热情,助人为乐,把中非人当作兄弟,常常帮助医院的当地司机修理救护车,因此中非朋友都把他当知己。
1985年3月20日,下午2点多了,程纪中还没有吃午饭。刚准备回驻地,听说医院电路坏了,检验室急等通电化验,他二话没说,又投入电线检修工作中。当程纪中发现天花板上的电线被老鼠咬断了,就不顾个人安危,毅然爬上去修理。正在紧张工作时,天花板突然碎裂,程纪中从高处跌下,由于头部着地,不治身亡,以身殉职。
程纪中牺牲时,儿子程军只有17岁。
程军很快就从刻骨铭心的丧父之痛中走了出来,并决心学习医学。1990年,程军从医学院毕业分配到父亲工作过的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成为一名脑外科医生。
2000年8月,在母亲和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程军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追寻父亲的足迹,毅然参加援外医疗队,成为第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员。
有人对程军说,在医疗队这样的条件下,一个外科医生只有做不完的疝气和鞘膜积液,做这样的小手术难以展示中国医生的技术。但程军不这么认为,他说来中非就是为了解除当地群众的病痛,只要有时间,大小手术都要做,患者到了这里,程军都是来者不拒,常常一天做好几台手术。
在姆拜基医院,两年时间,程军累计行腹腔巨大肿瘤切除术、乳腺癌清扫术、甲状腺手术、多种严重骨折的复位和治疗等各种手术200余例。程军对患者态度好、技术高,中非医生和患者一谈到他,都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这是位中国好医生。
程纪中、程军父子前赴后继参加援外医疗工作的事迹,成了以后各批医疗队队员学习的榜样。每期队员到达中非后,都要安排时间去程纪中的墓地扫墓。当地群众总会自发地来看望安葬在这里的中国医疗队队员,一起悼念这位为中非人民光荣殉职的朋友。
2002年6月1日,程军在结束援外任务回国前夕,再一次来到父亲的墓地敬献花圈,祭奠亡父。在父亲的墓前,程军含泪说:“爸爸,你安息吧!”一同前来的中非人口与卫生部部长在墓前悼念时说:“今天我们来到这里,纪念17年前在这里去世的程纪中先生,我要感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中非所作的援助和贡献,程纪中先生为中非人民牺牲了,他的家人继续为中非的医疗事业和中非人民的健康作奉献,为此我对他们一家表示钦佩和感谢!”
为了中非友谊,为了中非人民的健康,程纪中、程军父子前赴后继来到中非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中国和中非两国人民的心,他们的事迹不仅体现了中国医疗队队员的真诚和友谊,也体现了中国人民无私援助非洲人民的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