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血主要来源于消化道和脾脏,正常供应肝脏血的76%左右。根据门静脉高压原因、基础疾病、门静脉血流方向等不同,门静脉供应肝脏的血液量会增加或减少。门静脉的结构特点为没有静脉瓣,中间粗大,两头均为毛细血管,肝硬化等原因发生门静脉高压时血流会缓慢、停滞或逆流,导致腹水和/或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发生与门静脉压力(portal venous pressure,PVP)的绝对值有关,更与门静脉压力梯度(PPG)有关,但门静脉的压力测定有一定困难,目前临床上经常用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代替PPG,并被认为是诊断门静脉高压的金标准。笔者上千例的研究结果显示,HVPG与PPG相符率(相差5mmHg以下)约30%。TIPS术中测定PVP和PPG是常规步骤,这更客观真实地反映门静脉压力及其变化,对TIPS的疗效和预后作出判断,并对HVPG作出修正和改进。门静脉高压的明确诊断标准为PVP大于14mmHg或PPG大于5mmHg。
临床诊断必不可少。多数患者有典型临床发生、发展过程。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各种相关检查,最后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主要显示肝脏的结构、肝血管、肝内病变等。影像学对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十分重要,是一些疾病或病变的诊断“金标准”,如门静脉血栓、癌栓、肝动脉门静脉瘘、巴德-吉亚利综合征等。因此,要善于应用影像学知识和熟练掌握影像学诊断水平,在实践中准确用于门静脉高压的诊断。
病理学检测是一些门静脉高压原发病变明确诊断的“金标准”,如肝小静脉闭塞症、肝窦阻塞综合征、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等。另外,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明确诊断中,需要排除病理学上肝硬化的诊断,但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很难达到每个患者都获取病理学的证据。获取肝组织的渠道有外科手术、经皮肝穿刺、经颈静脉肝穿刺和经TIPS过程中获取。在此后的相关章节有详细论述。
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压力的测定,有些压力测定在TIPS过程中常规应用,有些是特定的患者应用。部分压力的测定对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测量方法、临床应用和意义,在此后的相关章节也会有明确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