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或非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常见的并发症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脾功能亢进等。消化道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和重点,涉及学科广泛,包括外科、内科、介入医学等专业。
20世纪80年代以前,消化道出血内科治疗以药物为主,辅以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内镜以检查为主,治疗不普及,外科手术治疗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是门静脉高压治疗的主力军。外科常用的术式有切脾、食管胃周围血管离断术,以及多种方式的分流术,但由于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差,外科手术出血、肝衰竭风险高,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高,外科分流手术逐年减少,现逐渐被TIPS分流所代替,目前外科切脾断流只有少数专科医院实施中。腔镜技术也应用到门静脉高压的治疗,但断流手术数量也逐年减少;肝移植术作为终末期肝病和门静脉高压的最终、最有效或根治性的治疗手段,是其他疗法无法代替的,手术例数逐年增加,因费用、肝源和技术等原因,该手术在我国目前并不普及。
内镜止血治疗的有效性、便捷性和可重复性,使急诊出血和二级预防的大多数患者得到治疗。三腔管压迫止血尽管对急性出血有效,但由于缺乏长久疗效应用日渐减少。随着降低门静脉压力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内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及,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内镜治疗,已经成为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的标准治疗,显著降低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死亡率;同时,为后续治疗,如择期TIPS或肝移植等争取了时间、提供了条件。有关内科治疗消化道出血,不同版本的指南或专家共识均有详细的论述。
介入技术对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s embolization,PTVE)、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球囊导管阻塞下逆行静脉栓塞术(balloon-occluded retrograde transvenous obliteration,BRTO)和TIPS。各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除了TIPS外,其他三种方法的应用相对较少,在门静脉高压的治疗中根据医院整体条件的不同,起到不同的作用。TIPS技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起效快、作用持久,按照出血后手术时间分为早期TIPS(即Early-TIPS,出血72小时内)、挽救性TIPS和择期TIPS,早期TIPS的再出血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内科标准治疗。早期TIPS及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等介入技术的应用,使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率明显降低,治疗更积极有效。
经过近30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TIPS已经成为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适应证在不断扩大,治疗范围越来越广,禁忌证越来越少,对原来不治或难治的患者,也得到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或明显延长生存期,如门静脉海绵样变、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及门静脉癌栓等。TIPS联合其他介入技术提高患者疗效,如放射粒子植入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