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欧洲经过瘟疫的洗礼后,人口密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城市的拥挤得到缓解,为城市的重新规划提供了前提条件。政府开始全力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防疫时期的隔离政策也让民众对卫生习惯有了全新的认识。
英国各地纷纷组建城市健康委员会,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城市公共卫生的法令,以减少居民危害公共卫生的行为。
1361年英国国王发布公告,严加控制在伦敦城内屠宰牲畜的行为,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
1385年伦敦港进行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次港口检疫,要求所有来自伦敦城以外的船只,船员、旅客以及货物必须在隔离区停留一段时间,以检测他们是否携带有传染性的病菌,这也是后来“检疫区”的雏形。英国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风险的建筑要通风和熏蒸,室内家具在日光中曝晒消毒,有传染可能的衣物、被单全部焚毁。”300年后,黑死病再次袭击伦敦,并伴随一场大火而最终绝迹。大火之后的伦敦重建规划,城市街道拓宽了,城市公共空间增加了,并且城市基础设施也改善了。
1388年英国第一个关于卫生的法令规定:“如在城市的河流中、街道上倾倒动物粪便,罚款20镑。”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城市面貌的整洁,清洁人员的数量也大幅增加。
在黑死病暴发几个世纪后,由于工业革命和城市环境的恶化,英国又受到了霍乱的困扰。霍乱成为19世纪对英国民众健康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霍乱于19世纪在英国传播有多种原因。
首先是工业革命后的公共环境污染。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爆发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并改变了城市的格局。蒸汽机的出现导致英国煤炭的使用量急速增长,在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煤炭消耗量变为最初的6倍,巨大的煤炭使用量带来的是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白天工厂和运输货物的火车会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到了晚上照明的煤油灯又会再次排放有害气体,在这种近乎24小时不间断的浓烟排放下伦敦获得了“雾都”的称号。
其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化大生产导致城市中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纷纷从农村涌入城市,导致英国农业人口锐减,城市人口瞬间增长,城市规模急剧扩大。1750年前后,只有1/5的英国人住在5000人以上的城市里,而到了1850年,居住在这样城市中的人已经占到了总人口的3/5。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使得城市的居住环境越来越拥挤。在曼彻斯特,地下室的一张床可以睡三四个人;在格拉斯哥,1/3的工人家庭挤在一个房间内生活。除了居住空间不利于人休息以外,空间上的拥挤也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此外,与拥挤的住房相伴随的是恶劣的卫生环境。这一时期工人的住房,不仅通风条件差,而且常年没有阳光,潮湿阴暗。英国许多新兴工业城市缺乏完善的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在很多工业城市,公共厕所数量严重不足,出现了200多人共用1个厕所的情况,不少厕所连排污沟也没有。人们无法及时如厕,加上排污设施不足,导致街道上会有排泄物,非常肮脏。此外,城市管网的供水能力严重不足,很多地方没有供水设施,人们的饮用水也只能从水井或河流中获取。后来,人们证实水源污染是19世纪英国霍乱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城市下水道系统极不完善,大众生活区粪便堆积,极易污染饮用水源,而这些都是霍乱弧菌滋生和传播的温床。
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社会改革迫在眉睫,英国首先在公共卫生领域拉开了改革序幕。这一时期的卫生革命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政府通过加强立法、建立卫生机构、治理城市水源与供水改革等措施,促进了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
1825年,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提出为大众建造公共园林的主张。1833年,由英国下议院选举出的英国特别委员会提出了《特别委员会关于公共散步场所的报告》( Report from the Select Committee on Public Walks ),详细指出了英国底层人民恶劣的生活环境及其对于城市中绿色空间的渴望,结尾提出了为脏乱地区开辟更多空间,同时建设允许人们散步游玩的公共场所的建议。1835年,《市政机关法》( Municipal Corporations Act )出台,法案对英国政府的工作内容和部门职责进行了更详细地规定,明确建立卫生局、济贫委员会以及城市管理、住房建设、设施建设等相关职能部门来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居住空间环境。这一系列举措使得职能部门的分工更加专业明确,为城市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年,针对1833年报告中提出的“考虑以最佳的方式,保留邻近城镇人口密集地区的开放空间,作为公共散步和锻炼的场所,以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与生活的舒适度”这一提议,议会通过了“私人法令”。法令中明确指出如果一个城镇中绝大多数的纳税人有对于公共绿色开放空间的建设需求,那么英国政府允许该城镇使用税收建立城市公园。3年后,英国报告针对改变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前提做出进一步要求,即只有在圈地过程中,保留能够满足居民活动的开放空间,圈地才能获批。1838年的报告还允许使用税收来建设下水道、环卫、园林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此后,英国的一些城市开始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画廊等公共服务设施,还拓宽了街道,并建设了多个广场等城市开放空间供市民活动。
为遏制霍乱暴发,政府还对城市供水与排污系统进行了改革。议会成立了大都会下水道委员会,要求所有新建住宅都必须连接污水渠。此举导致大规模城市污物向河流转移,加重了泰晤士河水体污染。政府采取减少河流污染的措施,并加速了下水道系统的建设。1854年霍乱后,英国政府开始真正关注饮用水问题,这是一个迟来的进步。在之后的十多年里,伦敦和其他大城市的环境和公共卫生建设都有了相当大的改善。
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也在城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得以提升。市民意识到建设良好城市环境的必要性,都开始自觉维护公共环境,不再到街道上随意倾倒垃圾或排泄物。这样既控制了病毒的传播扩散,又改善了城市的公共卫生环境。正因如此,国际上又把黑死病之后西欧城市卫生的整治,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城市卫生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