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医疗机构都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患者、不同的医疗人员、不同的运营压力,而药物重整服务的总策划人应当基于质量改善的原则,给予切实可行的建议,开展最有价值、最需要的药物重整服务,确保药物重整服务的持续性。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尚未启动药物重整服务,为了支持药学专业团队在医疗机构内启动药物重整服务,基于Donnelly等提出的“PDSA”(plan,do,study,act,即计划、实施、研究、行动)质量改善循环理论以及加拿大药物重整指南中的“实施策略”,药物重整启动流程可以归纳为图2-1。
图2-1 启动药物重整的流程
其中每个步骤的具体工作包括如下内容:
1.现状分析 包括患者体验、医疗相关结局指标、人员反馈、实施流程等情况。在开始实施每一个质量改善项目前,都应该收集相应基线信息,在改善行动过程中应当持续关注,确保达到了有效的提升。
2.发现需求 基于对现状的理解,发现需要改善的方面,例如未满足的需求、质量安全相关问题等。
3.优先级排序 基于患者及人群需求、经济因素、临床相关影响因素对需求进行排序,确保在最需要提升的方面给予资源支持。
4.列出解决方法 从理论层面,根据现有文献证据,推测可实施的解决方法,从而确认是否可以有效进行质量改善。
5.方案实施 实施解决方案。同时确保解决方案得到有效质量提升,并发现新的需求。这是一个循环的流程。
根据图2-1中的步骤,药物重整服务的启动应当基于各个医疗机构的现状及需求,持续衡量相应指标,从而最高效率地实施药物重整服务。同时,药物重整服务的启动还应考虑下列因素:
1.获得管理层支持 了解医疗机构发展目标、主要考核指标,并将药物重整所能达到的效果进行衡量与汇报。
2.成立核心小组 核心小组成员除药师外,还应当包括药物重整相关利益方,如医生、护士、信息科人员等。核心小组负责决定药物重整的相关流程,以及确定从哪些服务或病区开始启动药物重整服务。
3.对负责药物重整的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 培训应基于药物重整工作需求及学员胜任力现状,可以参考使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方式对学员进行基线考核,以本书中案例为考核试题,发现胜任力不足,进行针对性培训,再通过考核确认是否具备相应胜任力。
(陆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