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2-16
婴儿化脓性脑膜炎换用万古霉素治疗不合理

【关键词】

万古霉素,婴儿,耳毒性,肾毒性,肝功能损害,化脓性脑膜炎

【案例简介】

患儿,男,9个月,因间断发热4天就诊。4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9 ℃,伴呕吐,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或血样物质,无咳嗽、腹泻及抽搐。查体: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正常存在,双巴氏征阳性,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阴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12×10 9 /L,C反应蛋白(CRP)102mg/L。脑脊液常规:微混,WBC 110×10 6 /L,余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生化:葡萄糖1.9mmol/L,蛋白0.56g/L,余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

上呼吸道感染

处方:

20%甘露醇250ml(以甘露醇计)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

治疗5天后,复查脑脊液常规:无色透明,WBC 57×10 6 /L,余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生化: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WBC 9.5×10 9 /L,CRP 22mg/L。加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

【药师点评】

1.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多种化脓菌引起的以脑膜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以静脉给药为主,尽早、足量使用敏感且血脑屏障通透性良好的抗菌药物,疗程要足够。在病原菌未明时,目前主张选用对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好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不良反应少。患儿入院初期采用头孢曲松治疗5天后,血和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已明显下降,部分指标已恢复正常,显示头孢曲松对本病例的抗感染治疗有效。因用药天数尚短,继续使用头孢曲松治疗应该可以维持疗效。但本病例在头孢曲松抗感染有效且无细菌培养结果的状况下,加用万古霉素没有用药指征,属于不合理用药。

2.万古霉素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细菌所致的感染,是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等耐药G + 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耳毒性、肾毒性、静脉滴注相关性不良反应及血液系统毒性等。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应用时需警惕肝功能损害及听力损害。万古霉素属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通常不作为一线药物使用,仅在常用抗菌药物无效或不能应用时选择使用。儿童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使用,并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监测血药浓度和听力,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3.万古霉素输注速度过快或输注药液过浓可出现红人综合征(面部、颈躯干红斑性充血、瘙痒等)、血栓性静脉炎,应适当控制药液的浓度和静脉滴注速度。每次静脉滴注应在60分钟以上,再次静脉滴注时应更换静脉滴注部位。

【特别提示】

抗菌药物的更换或联合应用应有明确指征。万古霉素属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其治疗指数窄,个体差异大,不良反应明显,不作为一线药物使用。儿童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使用,并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监测血药浓度和听力。 5iJMnIwaml2Yp87gsCzvtIxauXZNB2UlIvCILypxaWNF7DDOgJO6S3uBAtLXr8k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