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2岁。因“发热2周伴双下肢无力、少尿”入院。因患者呼吸短促,给予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检查,采血时发现患者双侧股动脉搏动减弱,双上肢动脉搏动正常。考虑患者可能存在血管病变,遂决定立即行双侧股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既往健康。
体温38.4℃,呼吸22次/min,心率118次/min,血压139/83mmHg。颈软,颈静脉未见怒张,呼吸短促,第一心音减弱,肺动脉区第二心音增强。腹软,无压痛。神经系统:双下肢肌力减弱2级,膝反射及踝反射减弱;双下肢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上肢正常。双侧股动脉搏动减弱,双上肢动脉搏动正常。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9.9×10 9 /L(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率94.3%(升高)。血尿素氮20.22mmol/L(升高);血肌酐607μmol/L(升高)。
腹主动脉肾动脉水平显示一实性低回声栓子,大小约67mm×19mm×17mm;栓子自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开口水平稍下(肠系膜上动脉尚通畅),覆盖双肾动脉(图11-1)。双肾动脉开口处可见栓子回声,血流变细,双肾内动脉彩色血流明显减少,脉冲多普勒超声显示流速减低伴频谱形态异常(图11-2)。双侧股动脉频谱形态异常,CDFI显示充盈尚好,频谱多普勒超声呈小慢波(Tardus-Parvu样波形)(图11-3)。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二尖瓣有一大小约20mm×16mm赘生物,并发现二尖瓣有一微小穿孔(图11-4)。
图11-1 腹主动脉超声图像
腹主动脉矢状切面二维灰阶超声及CDFI图像示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开口水平稍下实性低回声栓子(A、B);肾静脉水平腹主动脉横切面二维灰阶超声及CDFI图像示腹主动脉栓子覆盖双肾动脉(C、D)。
图11-2 双肾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
双肾动脉开口处可见栓子回声,血流变细(A),双肾内动脉彩色血流明显减少(B、C),脉冲多普勒超声显示流速减低频谱形态异常(D)。
图11-3 股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
双侧股动脉CDFI显示充盈尚好(A),频谱多普勒超声呈小慢波(Tardus-Parvu样波形)(B)。
图11-4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
A.胸骨左缘左心长轴切面;B.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二尖瓣赘生物(白箭头);C.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二尖瓣穿孔(白箭头);D.心尖四腔心切面CDFI超声图像。
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赘生物、二尖瓣穿孔、腹主动脉栓塞累及双肾动脉。
①具有高热病史,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②二尖瓣赘生物形成伴二尖瓣穿孔;③腹主动脉内见栓子图像。
感染性心内膜炎Duke诊断标准(2015修订版)中,主要标准为:①血培养阳性(如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社区获得性肠球菌);②影像学阳性证据,包括超声心动图异常、 18 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及由心脏CT确定的瓣周病灶。其中超声心动图异常包括:①赘生物;②脓肿、假性动脉瘤、心脏内瘘;③瓣膜穿孔或动脉瘤;④新发生的人工瓣膜破裂。次要标准为:①易患因素;②发热;③血管征象;④免疫征象;⑤致病微生物感染证据。该病例血管超声检查发现主动脉栓塞,进一步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二尖瓣赘生物和二尖瓣穿孔,为该病提供了一项主要标准和一项次要标准的诊断依据,较好地解释了患者的发热及腹主动脉栓塞导致双下肢无力和急性肾衰竭等临床表现。
该患者临床表现酷似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脊髓病变。当发现双侧股动脉搏动减弱时,彩色多普勒超声进一步检查有利于寻找和明确病因,并能鉴别动脉硬化、风湿性心脏病、动脉栓塞及主动脉夹层等。与CT增强检查、MRI及DSA等影像学检查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简单、快速,无须造影剂,能更好地保护肾功能等优点。
肢体动脉栓塞具有“5P”征,即疼痛、感觉异常、麻痹、无脉和苍白。腹主动脉栓塞临床罕见,预后不佳,多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一旦发生腹主动脉栓塞,必须紧急手术,否则病死率极高。因此,快速而准确地作出诊断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