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作为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的主城区,着力构建“医、养、护、康”一体化的全程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在政策上强化保障,通过简化备案流程、增加运营补贴等,保障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开展。在创建上凸显特色,开展“家庭病床+延续护理”服务,探索健康养老“链式服务”模式,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养老服务。在服务上落实长效,通过孵化培育养老服务组织,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等形式,为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积蓄动能。
近年来,崇川区持续探索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途径与方法。自2018年起,区委、区政府将医养结合工程列入全区基础提质主攻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充分统筹资源,汇聚推进合力,有机融合医疗服务与养老保障,着力构建“医、养、护、康”一体化的全程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扎实推动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突出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工作室、居家养老服务站、养老机构、为老服务社会组织五方资源配合的“一体五翼”格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机融入康复、中医等服务,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建成内分泌科、糖尿病科等老年特色专科;规范设置122家标准化家庭医生工作室,实现社区全覆盖;全区有护理院22家,护理型床位5 521张,已形成15分钟健康养老服务圈。突出政策扶持。出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基本全覆盖工作指导意见》《崇川区推动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加大对医养结合的支持力度。作为国家首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实现了基本照护保险全覆盖。落实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备案管理政策,审批与行政登记“两证合一”。医疗机构利用现有资源提供养老服务的,其建设、消防等条件,可依据资质直接备案。突出经费保障。区财政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全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算达110元。护理型床位一次性补贴由0.7万元/床提高至1.2万元/床。对符合标准并正常运营的社区护理站给予5万元/家的补贴。养老机构收住规定范围内的老人,享受每月每位老人100元的运营补贴。提高从业人员薪酬,护理院医护人员按职称等级提供300~1 000元/月的医护岗位补贴。
2019年9月起,试点“家庭病床+延续护理”服务模式,重点对脑卒中、颅脑外伤等出院康复期患者以及失能、半失能等行动不便人员提供集上门医疗、专业护理、康复训练、心理关怀、辅具适配、生活照护“六位一体”的健康延续护理服务。构建以医院为支撑、社区为平台、居家为基础的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延续、管理全程、康护到家。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共为300余名患者提供上门入户服务2 500余次,降低该特殊人群因护理不当、康复训练不专业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达95%以上。
康复师为脑卒中后出院老人上门开展康复训练
打破机构、社区和居家健康养老界限,将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养老“链式服务”模式。在3个街道建设嵌入式长者驿家,具备日间照料、嵌入式养老公寓、老年护理站、居家上门服务、中央厨房“五位一体”功能,填补了传统机构养老只能全托的空白。通过家庭医生下沉驻点和签约服务,引导医疗、养老服务全方位融合、个性化发展,有效破解健康养老难题,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
发挥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养老服务,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的养老服务格局,推动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以公建民营类医养结合型服务机构为典型,坚持以医疗康复为基础,内设二级康复医院、外联多家三级医院,保障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以养老护理为核心,依托专业人员、技术、设备,提供机构—社区—居家医养全程服务,推动全区医养结合工作健康发展。
深化部门联动。在日常“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的基础上,创新工作举措,充分发挥信用监管,由卫生健康牵头,民政、医保等部门参加,常态化每年一次开展辖区护理院全覆盖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将评价结果进行公示并和信用信息平台共享,持续引导和规范辖区护理院经营主体诚实守信优质高效提供医养结合服务。优化考核机制。将老年人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与项目经费挂钩,促进工作提质增效。积极创优争先。开展家庭医生工作室、家庭医生星级评比,创成省级家庭医生工作室5家。
2020年以来,崇川区每年开展招聘3~4场,招引卫生专业技术人才243人。遴选省级基层卫生骨干人才13名。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从事养老服务的高校医疗护理专业毕业生占从业人员的70%。推动医养结合机构与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学校、江苏省工程技术学院等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通过开展“学徒制班”学生的驻点教学工作,为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提供新动能。
孵化培育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组织500余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公益创投活动等方式,实施为老健康服务项目。发动辖区退休医务人员、健康从业人员1 000余人组成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队伍,经常性开展健康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指导。积极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成老年友善合格单位25家、老年友善优秀单位12家,充分做好老年人医疗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