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资源整合”突破医养壁垒 “服务拓展”丰富医养内涵

上海市普陀区

摘 要

2015年以来,上海市普陀区探索“毗邻而建”“远程服务”“指尖下单”和“安宁疗护”四大模式,通过不断整合资源,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延伸服务,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长期护理保险治理,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撑、护理站和内设医疗机构为补充,构建对机构、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

普陀区区域面积55.53平方千米,下辖8个街道,2个镇,272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截至2022年底,60岁以上户籍人口38万人,占比43.41%。全区设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8家,老年护理型床位1 648张。全区养老机构64家(含长者照护之家),养老床位8 490张,其中17家养老机构含内设医疗机构,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96家。

普陀区以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为契机,印发《关于推进普陀区医养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发展。自2015年以来,普陀区通过整合区内不同层级医养资源,以社区为中心,向居家和社区不断延伸医养结合服务,探索长期护理保险治理模式创新,逐步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卫”)为支撑、护理站和内设医疗机构为补充,对机构、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

一、整合资源,探索机构、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一)“毗邻而建”——医、养机构紧密合作模式

桃浦镇第二社卫与桃浦镇第一养老院规划之初就设计为毗邻建造,2015年开业后,两家医、养机构由一条空中走廊互相连通,打破空间限制,将医、养功能置于触手可及的范围。自此毗邻模式在区内逐步推广,真如社卫和长风社卫新建的卫生服务站与养老机构毗邻而建,2022年桃浦社卫旁建成桃浦老年护理院,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养老、医疗、护理、康复等“一站式”服务。普陀区共开设有30家综合为老服务片区,其中设置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5家,养老托床位共261张,嵌入和毗邻设置长者照护之家6家,养老床位共138张;嵌入和毗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25家,为社区和机构住养老人就医提供了便利。

(二)“远程服务”——养老院+互联网医院模式

近年来,普陀区以数字化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工作,把数字技术作为重要抓手,加快互联网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通过整合“互联网+医疗+金融”模式,2022—2023年,区内5家养老机构完成“养老院+互联网医院”建设,使其住养老人不出养老院即可通过5G互联网技术实现预约挂号、在线咨询、复诊续方、在线审方、医保结算、药品配送、线上开单、线下检查、健康科普等全流程线上医疗服务。

福利院老人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诊疗

(三)“指尖下单”——派送到家护理服务模式

普陀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开发手机APP,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派送到家的护理服务,并全面推广。通过信息化建设,将APP融入“普陀区医养结合信息化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该平台已纳入全区12家社卫中心和4家护理站,在长期护理保险13项护理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导管维护、中医护理、母婴护理、康复护理等11大类42项护理服务项目。“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块2019—2023年底,已注册护士337人,共服务老年人11 837人次。

(四)“上下联动”——“1+12”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普陀区整合医疗资源推动安宁疗护工作全面展开。“上下联动”形成以二、三级医院技术支持为核心,以社卫为基础,向护理机构、养老机构、托养机构及居家养老延伸的安宁疗护服务网络。构建以普陀区利群医院(区安宁疗护中心)为引领,12家社卫为主体的“1 + 12”服务体系。2021年10月区利群医院、区长征社卫成为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挂靠单位,开展规范化、标准化教学培训等工作。同时,普陀区完成了“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地方规范预研制项目,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截至2023年12月,全区共建有安宁疗护床位168张,安宁疗护病房累计收治患者6 228人,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人数920人。

二、服务延伸,拓展医养结合服务内涵

普陀区8家社卫的13名全科医生通过多执业机构备案,为辖区内有内设医疗机构,为医护人员流动性大的8家养老机构提供医疗巡诊、家庭病床、定期配药和临时出诊等医疗服务,并为机构内护理人员提供专业护理指导,提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机构卫生人才缺乏的窘境。

为提高医养结合服务针对性,推动医养深度合作,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以长征社卫为试点,构建了“组团式、一体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形成“1 + 1 + X”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1个家庭医生+ 1个社区护士+行政助理、社工、医养助理等)。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包后,由医养助理每日与家庭医生沟通老年人的情况和需求,家庭医生评估后按需上门。共有41名医养助理分别加入6个家庭医生团队,2019年10月至2023年底,为近400位老人提供了医养结合服务,共服务12.55万人次,其中基本生活照料占87.7%,常用临床护理占2.5%,家庭医生团队融合服务9.8%。

三、聚焦重点,探索长期护理保险治理模式创新

普陀区2017年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先行试点,累计为7万余名老人提供护理服务。通过打造“智慧长护平台”,使评估过程可视化、流程透明化、操作无纸化和管理信息化。2022年7月推出“长护险服务一件事”,将长期护理保险评估进程及结果进行“一站式”查询,探索通过将区内“智慧长护平台”数据与“一网通办”数据进行匹配,依托随申办APP,将受理流程和结果主动推送。自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共有9 656人次通过查询获知评估进度。2020年10月,探索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经办试点,通过开展“事前、事中、事后”视频稽核工作,可对护理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地点、时长、内容和质量进行跟踪核查问效,协助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开展链条式监管,保障老年人权益;同时将结算关口前移,提高医保基金支付效能。2023年商业保险机构发起事中事后视频稽核共计42 202人次。通过试点,进一步规范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共建共治共享的“普陀模式”。 OQKhS09sStt5pcPEYu1dCBCPhy7iobsuIz+H1LdiisbdLS32TbaTJxrPeceQdUb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