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将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和推进医养结合作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始终坚持“以养老需求为导向、医疗服务为保障、医养融合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建立医养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服务广大老年群体,打造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多元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作为长春市的中心城区,朝阳区下辖11个街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61.4万人,其中60岁以上12.9万人,65岁以上8.87万人。全区现有养老机构22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32家,区属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13家。截至2023年12月,全区22家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全部进行了签约合作,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比例为100%。现有7家医养结合机构,并以此深挖潜力,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医养结合的高质量发展。
朝阳区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紧盯开展进度,靠前指挥调度,建立健全医养结合工作指挥体系,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由分管副区长组织召开医养结合工作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和阶段性工作任务。全面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订了《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不断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和医疗人员执业备案流程,优先办理备案手续,优先享受继续教育,鼓励医护人员前往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坚决贯彻“四下基层”制度,多次深入医养结合机构、街镇和社区等地调研走访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对推进中产生的问题现场办公,逐一解决。
自开展医养结合工作以来,区委、区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医养结合工作研讨会,分析研判辖区发展优势,整合相关资源。确立了两步走战略,并不断完善改进,形成了当前“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互联互通医养结合开展模式。积极发挥属地优势,依托辖区大型医疗机构集聚的特点踏出战略第一步开展医养结合“破冰行动”,推进辖区医疗机构开展先行试点,嫁接长春市朝阳区红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和亲亲园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构建医养结合新模式。
目前,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联动开通22家养老机构与辖区32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提倡多学科团队合作,规范开展老年慢性病诊治,满足老年人医疗和康复需求,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积极构建养老、医护、康复、安宁疗护服务相互衔接的服务模式。全区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率达93%,老年友善医院建设率达98%。
长春市朝阳区中医院到养老机构为失能老人上门体检
积极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家庭医生作为服务支撑,强化医养结合基层服务能力。建立以家庭医生为基础、全科团队为支撑、网格化管理为形态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坐堂行医”向“送医上门”转变。目前,全区组建全科团队13个,2022年以来累计进社区服务187次,开展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项目试点,2023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63 158人,为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11 275人次,全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67.09%。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切实解决了老年人的就医需求,为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服务支持。
为有效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开展,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与邻近的部、省、市级医院签订“医疗联合体联盟”协议,使三级医疗服务延伸到了社区和家庭,切实增强了老年人对社区医疗的信任度。长春市朝阳区红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吉林省人民医院签订了“医疗联合体联盟”协议,入住老年人出现急危重症及专科疾病,可在10分钟内转运至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凸显了“医”在“养”中、便利有效的医疗保障作用,中心还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肝胆病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等7家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协作关系,切实为老年人身体健康安全做出了有效保障。积极推广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对有脑梗死病史、神经功能缺损的老年人采取被动ROM训练、肌力训练等方式的做法。2023年,辖区医养结合机构对患有肩周炎、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开展拔火罐、艾灸穴位等中医理疗服务314人次。
依托医联体为社区老年人开展体检及义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