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新生儿呼吸支持技术

一、概述

新生儿呼吸支持的目的是为获得目标氧合和可接受的二氧化碳,纠正低氧和高碳酸血症,降低患儿的呼吸做功,为引起呼吸衰竭的各种疾病治疗争取时间。新生儿呼吸支持技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疾病和患儿的呼吸病理生理变化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二、无创呼吸支持

(一)应用指征

1.有自主呼吸的极早产儿(出生胎龄25~28周),产房早期预防性应用。

2.可能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高危新生儿。

3.RDS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拔除气管插管后呼吸支持。

4.鼻导管、面罩或头罩吸氧时,当吸入氧浓度分数(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 2 )>0.3时,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 2 )<50mmHg或经皮血氧饱和度(trans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TcSO 2 )<90%。

5.早产儿呼吸暂停。

6.有创机械通气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的明显吸气性凹陷和/或呼吸窘迫。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并拔除气管插管后的呼吸支持。

(二)通气模式

1.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

整个呼吸周期内给予持续气道压力,可通过鼻塞或鼻罩进行通气,增加供能残气量、防止呼气末肺泡萎陷、维持上气道开放、降低气道阻力、减少呼吸做功,是临床最常用的新生儿无创呼吸支持模式。参数设置: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xpiratory end pressure,PEEP)早产儿呼吸暂停为3~4cmH 2 O,RDS患儿6~8cmH 2 O,FiO 2 一般不超过0.4。如患儿出现无自主呼吸,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FiO 2 >0.4,pH<7.25,PaO 2 <50mmHg,PaCO 2 >60mmHg),先天发育畸形(先天性膈疝、后鼻道闭锁、腭裂等),循环灌注不稳定或瘘综合征等情况,不适合应用CPAP,应给予其余无创压力支持模式或气管插管进行有创通气。

2.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

呼气和吸气相分别给予低水平压力和高水平压力进行呼吸支持,不适用情况同CPAP。参数设置:低水平压力4~6cmH 2 O,高水平压力8~10cmH 2 O,吸气时间(time for inspiration,Ti)0.5~1.0秒,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10~30次/min,FiO 2 一般不超过0.4。

3.无创间歇正压通气(noninvasive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

在NCPAP基础上给予一定频率的间歇无创正压通气,如正压通气与患儿呼吸同步则为同步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有增加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功能残气量和维持肺泡扩张的作用。如应用NCPAP或BiPAP后出现以下5项中的2项,可考虑应用NIPPV:①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②呼吸暂停发作需皮囊 - 面罩正压通气≥2次/h;③FiO 2 >0.4才能维持PaO 2 >50mmHg且持续半小时以上;④间隔半小时以上的2次动脉血气pH<7.25;⑤间隔半小时以上的2次动脉血气PaCO 2 >55mmHg。参数设置:Ti根据肺部病变情况,类似有创常频通气设置;吸气峰压(peak inflation pressure,PIP)15~25cmH 2 O,PEEP 4~6cmH 2 O,RR 15~40 次/min,FiO 2 一般不超过0.4。

4.经鼻高流量通气(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

是通过特制鼻塞导管直接经鼻输入加温湿化的空气氧气混合气体,相对于鼻塞便于护理以及可降低鼻中隔损伤风险,可用于NCPAP、BiPAP或NIPPV撤离后的过渡性呼吸支持,不适用情况同NCPAP。参数设置:气体流量一般设置为2~8L/min,FiO 2 一般不超过0.5。气体流量<2L/min,FiO 2 <0.25时可考虑改为普通鼻导管吸氧。

5.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

可作为其余无创通气模式失败时(FiO 2 >0.5才能维持TcSO 2 ≥85%~95%,呼吸暂停频发4次/h以上或需皮囊 - 面罩正压通气≥1次/h,动脉血气pH<7.2且PaCO 2 >60mmHg)的营救性呼吸支持;以及有撤机失败高风险的有创机械通气患儿[FiO 2 ≥0.3~0.5,平均气道压力(mean airway pressure,MAP)8~10cmH 2 O,和/ 或曾有撤机失败经历]拔除气管插管后的预防性呼吸支持。参数设置:NHFOV频率一般为8赫兹,清除二氧化碳较佳;振幅以能观察道患儿下颌抖动即可;吸气时间比例1∶1或1∶2;MAP 6~12cmH 2 O,与有创高频通气类似,以维持最佳呼气末肺容积为准。提高振幅和吸气时间比例可增加潮气量,增加二氧化碳通出效果。

应用NHFOV时FiO 2 >0.6或MAP>14cmH 2 O,方能维持PaO 2 >50mmHg;动脉血气pH<7.2且PaCO 2 >60mmHg;或严重呼吸暂停(24小时内发作>6次,或至少2次需要复苏皮囊),应考虑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如患儿病情好转,FiO 2 <0.3或MAP<6cmH 2 O时可考虑撤离NHFOV。

三、有创常频机械通气

(一)应用指征

1.频繁的呼吸暂停,经药物和无创通气干预无效。

2.RDS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3.FiO 2 >0.6~0.7,PaO 2 <50~60mmHg;或TcSO 2 <85%(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除外)。

4.PaCO 2 >60~65mmHg,伴持续性酸中毒(动脉血气pH<7.2)。

5.全身麻醉的新生儿。

(二)常用呼吸支持模式

1.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

呼吸机通过传感器感知患儿吸气开始时的压力或者流量的变化,在同步时间窗内触发通气,需设定Ti、PEEP、PIP、RR,通气时潮气量可变,适合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如同步时间窗内未出现患儿吸气,呼吸机按预设频率通气。

2.辅助/控制通气(assist/controlled ventilation,A/C)

患儿自主呼吸触发通气,通气频率与自主呼吸频率相同,需设定Ti、PEEP、PIP、RR,通气频率作为患儿呼吸暂停或者无触发情况下的最低通气次数,适用于自主呼吸较多的患儿。但应注意自主呼吸过快时应用A/C可出现过度通气,而降低呼吸机频率并不能减少过度通气的发生,此时可降低呼吸支持压力或者切换呼吸支持模式。

3.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PSV)

与A/C相似,由患儿自主呼吸触发通气,通气频率与自主呼吸频率相同。但PSV吸气时间并不固定,通过流量进行吸呼气切换,一般以吸气流量降至峰流量的20%~25%时,停止吸气并转为呼气。PSV需设定PEEP和PIP,同时设定后备通气Ti、PEEP、PIP、RR,以备呼吸暂停或无触发时给予强制通气。PSV可作为撤机前的常频模式,通常与SIMV联合应用。

4.目标潮气量通气(volume-targeted ventilation,VTV)

在压力限制模式基础上叠加目标潮气量,从而在肺顺应性变化时仍能保证相对稳定的潮气量(tidal volume,VT)减少容量性肺损伤。VTV需要设定目标潮气量和最大吸气压力限制(pressure limit,Plimit),呼吸机根据设定潮气量在压力允许范围内,自动调节吸气压力,直到监测潮气量达到目标潮气量。VTV常见容量保证VG(volume guarantee,VG)和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essure regulated volume control,PRVC)等模式。

(三)初设参数

应根据疾病和患儿的呼吸病理生理情况进行个体化参数设置,常见疾病常频呼吸支持参数初步设置参考如下(表2-6-1):

表2-6-1 新生儿常见疾病常频呼吸支持参数初步设置

(四)参数调整

FiO 2 根据患儿TcSO 2 或PaO 2 进行调整,维持目标氧饱和度,一般早产儿TcSO 2 为85%~95%,足月儿为90%~95%,但要注意FiO 2 >0.6时会对肺产生高氧性损伤。

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时,应结合肺部病变及胸片进行参数调整。如肺部均一性病变,胸片肺充气小于第8后肋下缘伴透亮度降低,考虑肺膨胀不全可适当提高PEEP和PIP进行肺复张;肺部非均一性病变,胸片肺充气大于第9后肋下缘伴透亮度增高,考虑肺过度膨胀可适当降低PEEP和PIP;提高Ti可增加呼吸机MAP,改善氧合;在保证潮气量前提下适当增加RR,可增加分钟通气量改善通气。VTV模式应注意“极限压力”不能设置过低,造成最大吸气峰压受限,如无法达到目标潮气量,可适当提高限制压力。

(五)撤机指征

原发疾病好转,重要脏器功能稳定,自主呼吸有力,FiO 2 <0.4,PEEP 4~5cmH 2 O,PIP≤18cmH 2 O,RR≤15~20次/min,动脉血气允许范围内,可考虑撤离有创机械通气。

四、有创高频振荡机械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high -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是目前最常用的新生儿高频通气模式,其呼气模式为主动性,利用小于解剖无效腔的潮气量实现通气。

(一)应用指征

气漏综合征如气胸、肺间质气肿等,肺部均一性病变常频通气无效需进行肺复张,肺部非均一性病变如胎粪吸入综合征,肺发育不良如先天性膈疝,PPHN需应用NO吸入治疗时,足月儿严重肺部疾病应用ECMO前的尝试性呼吸支持。

(二)初设参数

HFOV参数包括 吸气时间比例(Ti ratio)、RR(1Hz=60次/min)、MAP、振幅。一般设置吸气时间比例为1∶2,新生儿体重越小,RR越高,足月儿及近足月儿可设置8~10Hz,早产儿10~12Hz,体重<1 000g以下超低体重儿12~15Hz。MAP根据肺部病变情况进行通气策略选择:高压策略,针对肺部均一性实变需要进行肺复张者,可设置较高的MAP,如从常频模式转为高频模式,高于常频呼吸机2~3cmH 2 O;低压策略,针对肺气漏综合征,MAP应设置与常频呼吸机相同。振幅初设以看见胸廓震动即可。常见疾病高频呼吸支持参数初步设置参见表2-6-2。

表2-6-2 新生儿常见疾病高频呼吸支持参数初步设置

(三)参数调整

切换HFOV模式1~2小时内应及时复查胸片及动脉血气,理想的肺充气应在第8~9后肋下缘,根据肺充气容积调整MAP。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时,如胸片显示肺部均一性透亮度降低,可考虑进行肺复张,每次增加MAP 1~2cmH 2 O,直至达到目标氧饱和度。然后首先降低FiO 2 至0.6以下,再逐渐降低MAP,每次1~2cmH 2 O,直至目标氧饱和度低限。如胸片显示肺过度膨胀,应及时降低MAP。

如肺部已达理想充气,仍有高碳酸血症,可提高振幅,增加潮气量,改善通气。一般频率基本不做调整,如振幅已经足够,仍有二氧化碳潴留,可降低频率1~2Hz。动脉血气提示过度通气时,应降低振幅,如振幅已经较小,可考虑增加频率1~2Hz。

(四)撤机指征

基本原则同常频通气,FiO 2 <0.4,MAP<8~10cmH 2 O,动脉血气在允许范围内,可考虑改为常频通气或直接撤离改为无创机械通气。

五、注意事项

新生儿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应注意:

1.应使用大小合适的气管插管,尽量减少气道阻力和呼吸做功。

2.新生儿应用呼吸支持时如出现哭吵和烦躁,影响氧合时,可用镇静药物如米达唑仑1~5μg/(kg·min)或吗啡10~20μg/(kg·h)静脉持续泵注。一般不建议使用肌松药物。

3.在进行气管插管内吸痰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4.对于极低体重儿撤机前可考虑使用咖啡因以提高成功率。

(陈 正)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早产儿无创呼吸支持临床应用建议. 中华儿科杂志,2018,56(9):643 - 647.

2.ALEXIOU S,PANITCH HB. Physiology of non - 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Semin Fetal Neonatal Med,2016,21(3):174 - 180.

3.《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 中华儿科杂志,2015,53(5):327- 330.

4.MARTIN K.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trategies. Semin Fetal Neonatal Med,2017,22(4):267 - 274. eZw5/FdtaXbHGr9Bqso1/CjNTQ3y4i5L8C0QzW5kWWvLq6CZ5z+6rDDdWVAZumU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