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是儿童发育期间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我国0~14岁儿童慢性鼻窦炎患病率约为6.37%,低龄儿童的副鼻窦尚未发育,因而慢性鼻窦炎的发病率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听力下降、头痛等,鼻部症状持续超过12周即为慢性鼻窦炎。
儿童慢性鼻窦炎病因尚不明确,常见的危险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儿童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导致鼻窦窦口相对较大,上呼吸道感染或鼻腔发生病毒或细菌感染时易经窦口侵入鼻窦;另一方面,儿童鼻腔和鼻道狭窄,鼻窦发育不全,鼻窦黏膜脆弱,淋巴管和血管丰富,一旦出现感染,黏膜肿胀较重,腺样体分泌物比较多,而且很容易阻塞鼻道,出现通气障碍,继而引起窦口引流不畅,加重症状。
儿童机体抵抗力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特别是过敏体质的孩子,随着饮食问题、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儿童更容易出现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传染病(如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稍不注意就会继发鼻窦炎。
腺样体阻塞后鼻孔,一方面影响鼻腔的呼吸功能,导致吸入的细菌、病毒等物质在鼻腔形成了一个发酵室,侵入鼻腔或者鼻窦出现鼻窦炎;另一方面,因为腺样体肥大问题,导致鼻窦引流不畅,加重鼻窦炎的症状。
有家族聚集倾向,遗传的可能性为13.3%~52.0%,同卵双胞胎均发生鼻息肉的风险接近100%。
患儿长期接触潮湿、霉菌、吸烟/二手烟、气候变化、空气污染,还有在不清洁水中游泳或跳水等,细菌、真菌、病毒和刺激性气体进入鼻腔,经过窦口进入鼻窦,就有可能因为鼻窦是一个密闭的发酵皿,形成了鼻腔和窦腔感染的情况,出现鼻窦炎。
因为儿童不知道哪些行为是有危害的,很多孩子会把花生、大米等物质因为各种原因放到鼻腔内,如果长时间的异物刺激,可能出现发炎,或者因为外伤导致鼻腔、窦腔感染,出现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患儿的抵抗力多比正常孩子低,因此要加强锻炼,可以通过跑步、户外的各种球类活动、游泳等多种方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平时多晒太阳,补充阳气。经常用冷水给孩子洗脸,也可以提高孩子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从而减少鼻涕,让细菌不容易黏附在鼻腔黏膜上。
愉快的心情可使患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不要让孩子处于紧张和压力之下,巨大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使免疫功能降低。
规律且合理搭配的饮食,有助于健壮孩子的脾胃,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偶尔做一顿药膳,如百合银耳汤、山药百合排骨粥、茯苓薏仁粥、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家长朋友们要记住,食疗是最温和的补益手段。
鼻窦炎大多是由感冒引起的,在秋冬季等感冒流行期间,注意保暖,外出时需及时戴好口罩,不要让孩子去人群较为密集区域,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避免因感冒引发鼻窦炎。
在生活中,尽量减少接触已明确的过敏原,避免变应性鼻炎反复发作,导致鼻腔黏膜功能的损害而引发鼻窦炎,具体方法如下。
(1)花粉过敏的孩子应尽量减少在花粉旺盛的季节外出踏青,减少开窗次数,如果需要外出,请佩戴好口罩,眼镜及鼻过滤器等。
(2)对动物皮屑过敏的孩子应尽量远离小动物,家中尽量不要喂养宠物。
(3)房间的床上用品及窗帘等棉质物品均需勤洗、勤换、勤晒,避免螨虫及蛾虫分泌物诱发过敏性鼻炎。
(4)彻底杀灭蟑螂等害虫,其排泄物中的蛋白是引起过敏性鼻炎的重要物质。
(5)条件允许可购买空气净化器和吸尘器,也可以有效减少室内的过敏原。
保持房间通风干燥,定时大扫除以清理家中卫生死角。定时刷洗厨房、浴室墙壁、缝隙;在扫地前湿润地面,减少扫地时的尘土飞扬或扫地时佩戴口罩避免灰尘吸入鼻腔;及时清除带霉的浴室、厨房用品、家具物品(如木制家具在潮湿天气容易长霉,应注意定期检查并清除);定时清洗加湿器、空调过滤网等。
家庭成员戒烟,不要让孩子暴露于二手烟的场所。
鼻用激素是目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一线首选治疗药物,它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水肿和免疫抑制的作用,促使病变的鼻黏膜恢复至正常,进而改善鼻腔、鼻窦的通气、通畅引流、减少分泌物、改善嗅觉。鼻用糖皮质激素一般每天使用1~2次,每侧鼻腔1喷,使用时间为3~6个月。糠酸莫米松是用于2岁及以上幼儿的鼻内皮质类固醇,丙酸氟替卡松用于4岁以上的儿童。
有细菌感染的孩子才使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效果最好,头孢类可选用头孢克洛、头孢克肟、头孢地尼等。最重要的是疗程:慢性鼻窦炎应用4周以上。因抗生素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疗程,不建议家长们自行在家给孩子使用抗生素,还是需要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用药期间需密切注意不良反应。
用于伴有过敏反应的孩子,可通过抗过敏的药物控制其症状。常用药物有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左旋西替利嗪等,还有局部(鼻用)抗过敏药(如盐酸氮卓斯汀)。另外,伴发过敏性鼻炎和下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如同时合并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哮喘等),还可选用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抑制白三烯引起的炎症。
一般儿童选用欧龙马、沐舒坦等,有利于促进纤毛活动和稀化。
有利于通气和引流,如0.05%麻黄碱滴鼻剂、盐酸羟甲唑啉滴鼻剂等。但此类药物不要连续使用7天以上,以免发生药物依赖。2周岁以内幼儿、正在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或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的患儿禁用。
是耳鼻喉科医生首选的辅助治疗方案,它可有效地清除鼻内刺激物、变应原和炎症分泌物,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鼻腔冲洗方法主要有盥洗法和喷雾法,低龄儿童和不配合的孩子可以选择喷雾法,以免发生呛水、耳痛等不良反应。
是一种比较专业的治疗方法,适合于慢性全组鼻窦炎,而且简单有效,但一般需要到医院由专科护士进行操作,此方法有引起鼻出血的风险,所以有鼻部或全身性出血倾向的患者应谨慎选择。
日常可以经常给孩子推拿以下穴位以养护鼻部:开天门、迎香、肺俞及肺经、脾经。
鼻窦炎不但会引起孩子流鼻涕,还会造成鼻塞和张口呼吸。① 长时间的鼻塞会让孩子养成张口呼吸的习惯,最终会影响面部的发育,形成龅牙或者“地包天”。如果夜间鼻塞还可以导致身体缺氧,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智力的发育;② 持续性的咳嗽会影响肺功能;③ 鼻窦炎的细菌和炎症因子会通过鼻子和耳朵中间的咽鼓管造成中耳炎,影响听力。
鼻用糖皮质激素(简称鼻用激素),它是目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一线首选治疗药物。《2023儿童变应性鼻炎鼻用糖皮质激素规范使用专家共识》中指出,大部分在国内上市的鼻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和布地奈德分别有长期使用并随访至1年、2年和5年的研究)未发现其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所以说鼻用激素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当然,并不是说鼻用激素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有少数患者长期应用可能出现鼻腔干燥、鼻出血等不良反应。临床上,可以通过配合正确的喷药方法,控制剂量和使用疗程等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和最小不良反应。
鼻腔冲洗的确对于鼻窦炎的恢复有好处,但并不是什么水都可以用来洗鼻子的。用于鼻腔冲洗的水,其中的盐分和酸碱度都非常有讲究;盐分太多会影响鼻腔黏膜的自我清洁功能,盐分太少会造成孩子鼻腔黏膜水肿。鼻窦炎的不同阶段,使用的冲洗液中含盐的浓度也不同。所以建议还是听从医生的建议,在正规药店购买正规品牌的鼻腔冲洗液和鼻腔喷雾剂。
长期无法治愈的儿童慢性鼻窦炎,很多情况下都跟腺样体肥大有关系,特别是4岁以上的孩子。有医生观察过既有鼻窦炎又有腺样体肥大,最后因为腺样体肥大做了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患儿。在这些患儿中约有50%患儿在手术后3个月鼻窦炎症状消失;在剩下50%患儿中,有一半的患儿经过两周的药物治疗会康复,剩下的一半患儿虽然没有用药,但过半年左右鼻窦炎也会康复。所以说对于4岁以上的孩子,如果鼻窦炎迟迟不好,医生又建议切除腺样体的话,家长一定要信任医生的判断。
减充血剂可快速有效地疏通鼻塞,让呼吸更通畅,常用的如0.05%麻黄碱滴鼻剂、盐酸羟甲唑啉滴鼻剂等。但此类药物不要连续使用7天以上,必要时可以使用7天,停药几天后再用,以免发生药物依赖。2周岁以内儿童和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或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的患儿禁用。
俗称的“消炎药”实际上就是抗生素,是对抗细菌的药物。鼻窦炎实质上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造成的炎症,有时候也合并有细菌感染,但并不一定都有细菌感染,所以不一定需要抗生素,也就是俗称的“消炎药”。只有在医生判断的确有细菌感染的时候,才会使用抗生素。
腺样体是一种类似于扁桃体的淋巴组织,也被称为咽扁桃体,腺样体出生后即存在,6~7 岁时增生最明显,10岁以后逐渐萎缩。腺样体的前方是鼻腔,下方是口腔,两侧有咽鼓管咽口(维持耳朵内外压力平衡的结构),当肥大的腺样体阻塞上述结构就可能出现临床症状。包括鼻塞、睡眠打鼾、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听力下降、咳嗽等,如果长期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睡眠憋气,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多动、学习障碍、性格暴躁等。所以发现有上述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听从医生专业的建议。
如果孩子鼻腔分泌物比较少,并且鼻涕能流出来,可以用纸巾轻轻擤鼻涕;如果鼻涕堵得厉害,鼻涕黏稠擤不出,可以帮助孩子清理鼻腔。
首次使用或超过2周未用时,需先按压数次直至看到均匀的雾状液体。喷药时,头部稍微前倾(眼睛看地面),使鼻腔与地面呈垂直状态,取下防尘盖,拇指托住瓶底,食指与中指分别置于瓶肩两侧,喷头伸入鼻腔0.5~1cm处,同时喷头要指向鼻腔的外侧壁,不要对着鼻中隔,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间的鼻梁骨(否则药物可能会刺激鼻中隔黏膜引起鼻出血)。
年龄稍大的孩子自己喷药时,可采用双手交叉式操作,即左手喷右鼻腔,右手喷左鼻腔,喷时轻轻用鼻吸气,让孩子不要用力吸鼻,用力大时会把药物吸到喉咙,影响药物作用,且药有苦感。
注意事项: 喷鼻后不要马上擤鼻或洗鼻,以防药物流失。
如果1天只需要使用1次,建议最好在早晨清洁鼻腔后使用,使用一般3~6个月,待症状完全控制后继续使用2~4周。治疗过程中,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症状控制的情况逐渐减少用药次数乃至最后停药(如症状缓解,可隔天用药;观察一周后,如无不适,可改成隔两天用药;再观察一周,无不适可停药)。正确掌握鼻用激素喷鼻技巧、足疗程使用并且定期检查鼻腔,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疗效。
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症状和具体病情个体化用药,因此在使用的时候要严格遵医嘱,避免出现以下情况。
鼻用激素一般在几个小时后起效,但需要几天甚至几周才能达到最大疗效,通常需要坚持用药2~4周后复查。
首次治疗剂量一般是该年龄段的最大推荐剂量,一旦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才逐步减少剂量或使用次数,直至维持剂量。
对于确诊的疾病,临床一般遵循连续给药的治疗原则。除非特殊情况(如需要接触已知过敏原),才按需使用。
用药以后症状明显改善,即使为了保持舒适的感觉,也不可随意增加用药次数或剂量,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不建议孩子频繁擤鼻涕,否则会加重鼻腔黏膜肿胀。这里介绍2种正确擤鼻方法:① 上半身前倾,用示指按压单侧鼻孔轻轻擤,每次只擤一个鼻子(用力适度),再换另外一侧;② 将鼻腔分泌物(鼻涕)回吸入口中再吐出,但此方法对低年龄的孩子不推荐,控制不好容易发生呛咳。
可以快速清除鼻腔表面细菌、黏液与痂皮等,从而缓解流涕、鼻塞等症状。冲洗液建议首选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符合人体渗透压,对鼻腔黏膜几乎没有刺激,可根据鼻腔分泌物的情况长期使用,每日一次或多次。下面介绍两种鼻腔冲洗的操作方法:
冲洗液柔和,弥散范围广,起效迅速,舒适度高,所以适用于各种类型慢性鼻窦炎患儿以及不愿配合洗鼻的小朋友等。鼻出血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喷雾式洗鼻。婴幼儿有专用的喷雾式洗鼻剂。但喷雾法的清洗效果不如盥洗法。具体操作方法:喷鼻时可以让宝宝躺着,头侧向一边;或者坐着,让宝宝头偏向一侧进行操作。一侧喷1~2下即可,一侧喷完,喷另外一侧。
家庭洗鼻的常见方式,经济实惠,必要时还能配合鼻腔用药。尤其适用于有长期鼻塞、脓涕、鼻腔干燥等症状的慢性鼻窦炎,现在市面上有各种不同品种的洗鼻器,手动和电动的都有,这里建议大家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电动洗鼻器,冲洗力度恒定,安全性更高。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将配制好的冲洗液置于冲洗器中(水温37℃,容量不少于150mL,一般使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配制鼻腔冲洗液是最安全的),配制好的冲洗液需在24小时内用完。身体稍向前倾,低头面向水池,嘴巴微张,头偏向冲洗鼻孔的另一侧,冲洗时利用压力使冲洗液从一侧鼻孔流进鼻腔,经过鼻咽部再从另一侧或口中流出,冲洗完毕换另一侧鼻腔冲洗,冲洗完毕清洁面部。注意冲洗压力不可过大(冲洗力量过大容易造成污物通过鼻腔和耳部相连通道进入中耳腔,造成耳部感染),冲洗过程中用嘴呼吸,鼻子不要吸气,以免呛水。
每天冲洗1~2次,在使用皮质类固醇鼻喷雾剂前10~20分钟进行鼻腔冲洗,可增加药物疗效。鼻腔喷剂使用后,至少等待10~20分钟再进行鼻腔冲洗。2%~3%高渗盐水对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鼻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具有更好的效能,但长期使用有改变鼻腔微生态的风险,所以不可长期使用。
鼻腔冲洗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刺激、耳痛、鼻出血、头痛、鼻腔灼烧感和嗅觉减退,如出现以上症状患者需要立即停止治疗。
将枕头垫于肩膀下,枕头与肩齐平使头尽量后仰,鼻孔朝天。操作者位于患儿的头端,左手示指向鼻根方轻压孩子的鼻尖,以扩大患儿的鼻孔,右手持药将药液沿鼻孔外侧壁缓缓滴入,注意勿让药液瓶口接触鼻腔黏膜,以免造成药液污染。滴药完毕轻轻按压两侧鼻翼,使滴入的药液均匀分布于鼻黏膜,促进吸收。滴药后保持卧位3~5分钟然后坐起,可有效避免药液流入咽部。滴鼻后不要立即擤鼻,以免用药量不足,滴鼻前清理鼻腔,可以增强用药效果。
(连瑶 谢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