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定义与流行病学

一、不明原因卒中

据最新资料统计,卒中(stroke)是导致我国人口死亡、残疾最主要的病因,它是一组发病急骤迅猛且危害巨大的脑血管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可以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卒中占比为87%。近年来,我国的缺血性卒中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缺血性卒中的病因有很多,如心源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小血管病、动脉夹层等,但临床上也有很多排除以上因素,暂未发现明显致病因素的脑卒中,即为不明原因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又称为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cryptogenic ischemic stroke,CIS)或者隐源性卒中。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CS的发病率占缺血性卒中的25%左右。CS的发生并非没有明确的发病原因,只是危险因素持续的时间不长或以目前技术较难检测,随着医学相关技术的提升以及临床上对CS的研究越来越多,CS的潜在发病机制将被逐渐发现,如CS在50年前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40%;然而,随着诊断的进步,特别是影像学的进步,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15%~30%。

二、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卒中的流行病学资料

PFO在功能上与瓣膜相类似,正常人左心房压力比右心房高3~5mmHg,卵圆孔应处于关闭状态,一般并不引起血液分流。但是当右心房压力增高时,如做Valsalva动作、打喷嚏、咳嗽时,高于左心房压力后,会让左侧薄弱的原发隔打开,右心房血流入左心房,此时称为右向左分流(right to left shunt,RLS),右心房的栓子或者化学因子便可不经过肺循环的过滤直接通过卵圆孔到达左心房,并随着心脏泵血到达脑部或者身体其他部位,导致出现卒中、偏头痛等。

据相关资料统计,PFO在成年人中的发生率约为25%,PFO在人群中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据Hagen等解剖965例心脏尸检样本发现,PFO的总发生率为27.3%,PFO发生率若以年龄分组有以下结果:30岁以下为34.3%,40~80岁为25.4%,90~100岁为20.2%。根据McKenzie等的尸检报告发现,PFO的大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平均直径约5.1mm。另有尸检研究发现,在老年患者中发现的PFO发生率较低,但是老年人的PFO普遍偏大,从而证实以上说法。并且相关研究显示PFO的发生率在男性和女性中无明显差别,因此与性别无显著关系,但可能存在人种差异,与白人和西班牙裔相比,大型PFO在黑人中的流行程度要低得多。

长期以来人们对PFO相关临床症状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PFO无特殊临床意义。1988年Lechat等报道了一项关于PFO与CS的病例对照研究,小于55岁脑卒中的患者中,原因明确者的PFO发生率仅为21%左右,不明原因且没有危险因素者的PFO发生率高达54%左右,而对照组仅为10%。2004年Cramer等在对95例卒中研究中发现,CS患者中PFO发生率为61%,而明确原因的卒中患者中PFO发生率为19%。2010年一项总结了29项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其中有27项研究都表明PFO与CS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CS患者中PFO发生率是已知原因脑卒中的3.32倍。并且年轻的PFO患者与CS的关系更为密切。2000年有病例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小于55岁的CS患者与同年龄段的病因相对明确的脑卒中患者相比,PFO的发生率要高出约6倍。2009年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青年人群中2/3的PFO与脑卒中是相关的,在老年人群中并没有如此高的相关性。2018年新的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45 000例18~60岁的患者同时发生PFO和CS,并且与具有明确原因的卒中患者相比,患有PFO的年轻患者发生CS的相对风险增加了2.3倍。因此,PFO可能是CS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在中青年卒中人群。 om3TiGcbexLzZqFai7b7obQIDLgVMJTRH2QP/ZIWzGL955aeKzg1hN+3qflNV2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