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F-NaF是一种用于检测骨骼病变的高灵敏度、亲骨性PET显像剂,其在体内的摄取机制类似于 99m Tc-MDP,但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如更快的血液清除速率和双倍的骨骼摄取。 18 F-NaF PET/CT检查费用高于传统 99m Tc-MDP全身骨显像。 18 F-NaF的浓聚可以反映局部血供以及骨重构情况。肿瘤骨转移导致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和骨代谢增加, 18 F-NaF PET/CT能清楚显示全身骨转移病灶,除了检测成骨性转移灶外,它还能诊断溶骨性转移、微小转移和早期骨髓转移。因此, 18 F-NaF PET/CT对诊断肿瘤骨转移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还可以用于肿瘤骨转移治疗的疗效评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骨良性病变(如退行性病变、骨折、骨髓炎等)也可对 18 F-NaF高摄取,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加以鉴别。图4-3为1例前列腺癌广泛骨转移患者的 18 F-NaF PET影像。
图4-3 1例前列腺癌广泛骨转移患者的 18 F-NaF PET影像
18 F-NaF PET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较高(90%以上),特异度波动于50%~88%。 18 F-NaF PET/CT能比 99m Tc-MDP全身骨显像发现更多骨转移病灶。骨转移病灶的数量可以作为前列腺癌预后评价的独立因素。此外, 18 F-NaF PET/CT可有效指导抗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方式的选择。
18 F-NaF PET/CT显像成像质量高,还能定量分析骨代谢情况,是早期、准确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效果的先进手段。治疗后6个月 18 F-NaF PET/CT显像的SUV max 值、病灶数量与患者疗效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是在骨转移治疗的早期(8周)疗效评估中,须注意“闪烁现象”的存在。该现象为治疗后病变部位充血水肿、炎性物质释放增加及成骨细胞活跃导致的病灶SUV值增高,一般持续时间约2个月。在骨转移的随访监测方面, 18 F-NaF PET/CT灵敏度明显优于 18 F-FDG PET/CT和 99m Tc-MDP骨显像。在氯化镭( 223 RaCl 2 )治疗转移性CRPC骨转移中, 18 F-NaF PET/CT也可以准确评估疗效反应并预测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