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呼吸科李医生发现,一到雾霾天,就有不少胸闷气喘的患者登门就诊。这不,小刘一大早就来就诊,诉说自己一到雾霾天就气喘,怀疑自己得了哮喘。于是李医生给他做了一些检查,发现小刘并无相关疾病。李医生判断这和小刘自身情绪紧张有关。当下空气质量已成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雾霾天气不仅让人呼吸困难,更叫人精神紧张。那么到底什么是雾霾,雾霾有哪些危害,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雾霾是气象科学中的一种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总称。在水汽充足(相对湿度达到90%及以上)、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就形成了雾,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颗粒物、盐粒、烟粒的集合体,它可以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下降到10千米以内的一种天气现象。
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后者颗粒物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雾霾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直径非常小,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破坏呼吸道的防御机能,使肺功能受到损害,引起咳嗽、咳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诱发或加重炎症,还会引起儿童和成人哮喘的发生和症状的加重。如果接触的有毒有害物质多、时间长,有可能导致肺癌的发生。
进入呼吸道的部分大气颗粒物会刺激肺内迷走神经,造成自主神经系统紊乱而波及心脏,引发心脏毒害,如心率变异性改变、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等。同时也能够引起血液系统毒性,它可以造成凝血异常,使体内血黏稠度增高,是发生血管意外的潜在隐患。
研究显示,雾霾对人的健康危害复杂而多样,甚至有些危害效应到现在还没有被人类完全认识。
尽量减少外出,这是应对雾霾最主要的方式。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在雾霾天气要不外出或者减少外出。有户外锻炼习惯的人群建议避开雾霾的高峰时间,错峰锻炼。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上午到傍晚前的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地点以树多草多的地方为好,并适当减少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必须外出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以防止吸入有害物质;外出归来后,要及时更换外套,并及时清洗面部及裸露肌肤。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及老年人,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防护产品佩戴。
注意饮食健康。关注自身日常饮食,坚持做到食品种类多样,营养搭配合理,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等,少吃刺激性食物,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等。
居室、办公室等场所要合理开窗。在雾霾天气或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时候不要开窗通风,避开雾霾高浓度时间、错时开窗通风。增加室内清洁次数,也可以在室内增加绿植(如绿萝、万年青、虎尾兰等),因为观叶类植物有一定净化室内空气的功效;室内可以选用具有净化细微颗粒物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对清除室内空气污染也有较好的效果。
雾霾天气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口罩种类很多,但棉布口罩、纱布口罩、一次性普通口罩、一次性活性炭口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都不能对雾霾进行有效防护,只有经过正规专业质检流程的、能对细颗粒物PM 2.5 过滤达到90%甚至以上的口罩才能用来防霾。
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通风换气是有效且简便地净化室内空气的方法。在严重雾霾天气时,应当关窗,通过空气净化、加湿等方法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当然,在雾霾天气,也不是一天24小时都必须关门闭窗。一般来说,空气污染高峰一般在日出前后和傍晚,在这两个时段应该关窗;上午10:00和下午3:00前后是两个相对清洁的时段,此时可以开窗;起风了,大气颗粒物有可能被吹散,可以开窗;下雨天,雨水会冲洗大气颗粒物,也可以开窗。
1952年12月5日—9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城被迷雾笼罩,直到12月10日,强劲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上空的烟雾。当时,伦敦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许多人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在大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据官方统计,丧生者达5000多人,在大雾过去之后的2个月内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此次事件与雾霾的关系密切,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