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方-证要素对应”的基本含义

1.定义

“方-证要素对应”是指“方剂要素”与“证候要素”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

这是基于以下假设所做出的推断,如果一首中医方剂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应用于临床是有效的,那么该方的“方剂要素”与其主治的“证候要素”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固定的内在关系,即所谓的“链式关系”,而这种链式关系的核心是以病机为纽带的。

2009年本团队以“证候要素”为基础提出“方剂要素”概念,并进一步提出了“方-证要素对应”组方原则。仍以《伤寒论》栀子豉汤为例,其方证的证候要素是“热+郁”,方剂要素是栀子(清)+淡豆豉(宣)。其中,方剂要素栀子(清热)与证候要素的“热”相对应,而方剂要素的淡豆豉(宣透)则与证候要素的“郁”相对应。

再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其主治病机为血虚、脾虚、肝郁。针对这3个病机环节(证候要素),确立有3个方剂要素:①当归、白芍,养血柔肝;②白术、茯苓、煨生姜、甘草,益气健脾;③柴胡、薄荷,疏肝解郁。全方共奏养血健脾,疏肝解郁之功。可见,逍遥散方中的养血柔肝要素为当归、白芍;益气健脾要素为白术、茯苓、煨生姜、甘草;疏肝解郁要素为柴胡、薄荷。这些名方“组件”,可根据“方-证要素对应”原则,在临证之时灵活选用。

2.功用

由于“方-证要素对应”强调的是“方剂要素”与“证候要素”之间存在的链式关系,因此它具有以下三个主要功能或属性:第一,作为一种中医组方原则,应用于临床实践,辨证组方,特别适应于治疗现代疾病谱复杂病机的临证组方;第二,作为一种中医组方规律分析方法,应用于解析中医方剂的组方规律,有利于对传统方剂的深入理解和认识;第三,作为一种分析方剂结构、配伍规律的方法,可应用于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科研设计。

3.意义

“方-证要素对应”链式关系是辨证论治临证组方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根据证候要素确定方剂要素,是中医方剂的组方原则之一,即“方-证要素对应”组方原则。这一组方原则在临床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与“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的有机结合,对于丰富中医方剂学组方配伍理论具有积极意义。从中医教育和中医学术传承的角度而言,解析经方、时方或验方“方-证要素对应”关系,并掌握其链式关系,势必会有助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及临证组方水平的提高。 M+69QTVq7783FdlFssOSW2FsyUMfMNwFicofCYgW1QctVaKfVm4YvYs/2f49lHC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