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一、太阳病类似证

1.十枣汤(表2-61)

表2-61 十枣汤证解析

【原文】

152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芫花 甘遂 大戟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功用】

峻下逐水。

【主治】

饮停胸胁证(悬饮),症见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脉弦。

【方义】

十枣汤为攻逐水饮之峻剂。方中芫花味苦辛温,泄水散水,善消胸膈之水;甘遂、大戟,味苦性寒,善行经隧水湿、泄脏腑之水。三药合用,性峻烈而迅猛,易损伤脾胃之气,故以大枣补脾扶正,缓和诸药。诸药相合,逐水饮而避免损伤正气。

2.瓜蒂散(表2-62)

表2-62 瓜蒂散证解析

【原文】

166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 一分,熬黄 赤小豆 一分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功用】

涌吐痰实。

【主治】

痰壅胸膈,气机受阻,有上越之势,症见胸脘痞塞胀满,气上冲咽喉,呼吸不利等;或宿食停滞胃脘,症见嗳腐吞酸、胸脘痞闷、泛恶欲吐等。

【方义】

瓜蒂散能涌吐胸膈胃脘,郁于上部之痰食。以味极苦之瓜蒂,性升催吐;以酸苦之赤小豆利水消肿;豆豉轻清宣泄,载药上浮,以其汤合散,以助涌吐之力。故本方治疗痰饮宿食壅滞胸膈胃脘,顺其上越之势,以瓜蒂、赤小豆之“酸苦涌泄”涌吐之,即《内经》所言“其高者,因而越之”“中满者,泻之于内”,为酸苦涌吐之峻剂。本方服用时应温顿服之,服后以快吐为度,亡血及虚人不可用,以免损伤正气。

3.桂枝附子汤(表2-63)

表2-63 桂枝附子汤证解析

【原文】

174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 四两,去皮 附子 三枚,炮,去皮,破 生姜 二两,切 大枣 十二枚,擘 甘草 二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功用】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主治】

表阳不足,风寒湿邪,痹着肌表,郁遏营卫,症见身体疼烦,不能转侧,脉浮虚而涩。

【方义】

桂枝加附子汤能祛风散寒除湿,温经和营止痛。方以辛热之炮附子驱寒逐湿,扶阳止痛;以辛温之桂枝散在表之风寒湿邪,温通肌表营卫之郁遏;以生姜、大枣、炙甘草通调营卫。诸药相合,使在表之阳气恢复,风寒湿邪尽去,营卫通畅而愈。本方药物组成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相同,但本方附子熟用而量大,重在温经止痛以治痹。

本方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药味相同,因桂枝、附子用量不同,主治有别。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属太阳中风兼胸阳不振,故以桂枝汤去芍药,以解肌祛风,温通胸阳。本方主治阳气不足,风寒湿痹阻肌表,故桂枝用至四两,意在通阳化气以祛风;重用附子三枚,温经逐寒湿而止痛。

4.白术附子汤(表2-64)

表2-64 白术附子汤证解析

【原文】

174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去桂加白术汤方

附子 三枚,炮,去皮,破 白术 四两 生姜 三两,切 甘草 二两,炙 大枣 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功用】

温阳止痛,祛湿健脾。

【主治】

里阳不足,湿邪困脾,运化失司,症见身体疼烦,不能转侧,大便硬,小便利,脉浮虚而涩。

【方义】

白术附子汤即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用于桂枝附子汤证基础上见大便硬、小便自利,反映气化已通行,但湿邪困脾仍在,故去桂枝,加白术健脾运湿。炮附子温经助阳散寒;白术健脾燥湿;术附合用,并走皮间,温阳逐寒湿之邪;姜、枣、草,调和营卫,扶正祛邪。服用本方后,或可出现周身麻木不仁或疼痛加剧,昏冒不适,此乃附子、白术并走皮内,正气得药力之助,欲逐水气而不得出所致,而非病情恶化,故云“勿怪”。待病邪得解,则其证可除。

5.甘草附子汤(表2-65)

表2-65 甘草附子汤证解析

【原文】

175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 二两,炙 附子 二枚,炮,去皮,破 白术 二两 桂枝 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功用】

通阳散寒,除湿止痛。

【主治】

阳气虚损,风寒湿邪相搏结于关节,症见骨节疼痛剧烈,屈伸不利,小便不利,汗出短气,恶风,或可见身体微微肿胀。

【方义】

甘草附子汤能温通阳气,以缓散寒湿,以风寒湿邪搏结于关节,风邪易去,湿邪难除,故用峻药缓行之法,使风湿之邪并去而不留。方以辛热之炮附子温经扶阳,散寒除湿;以苦温之白术健脾运湿行水;以辛温之桂枝通阳祛风寒;以甘缓之甘草缓急止痛,亦可以有峻药缓行之效。风湿为病,风邪易去,而湿邪难除,故本方每次服用仅六七合,而不欲尽剂,意在缓而行之,徐徐救治,使留滞关节之风湿之邪并去而不留着。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三方都有附子,都用于治疗风湿阳虚的病证,但各有特点。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皆用治表阳虚的风湿病证,但桂枝附子汤证风重于湿,故用桂枝而无白术;白术附子汤证湿重于风,故用白术而无桂枝。甘草附子汤用于表里阳虚的风湿病证,特点是表里阳气皆虚,风与湿并重,故桂枝、白术、附子并用,且以甘草缓其药力兼和其里。《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故治疗风湿痹证,主要针对风、寒、湿三种邪气,如此体会仲景组方用药,真可谓是泾渭分明。 /UwOlSmq7ebJB1CmH0DCKFSEJeSwl6UDN5Wtkz9aazxJhdHCa0Rd/f5C08iVZqh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