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31 桂枝甘草汤证解析
064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 四两,去皮 甘草 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温复心阳。
发汗过多,损伤心阳而致心悸,欲得按,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者。
本方由桂枝、炙甘草(比例2∶1)组成,方中桂枝辛甘性温,以补心阳;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二药相合,辛甘相资,具有温通心阳之功。采用一次顿服之法,意在增强疗效,急复心阳。
表2-32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解析
118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 一两,去皮 甘草 二两,炙 牡蛎 二两,熬 龙骨 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温补心阳,镇潜安神。
心阳虚损,心神浮越证,症见烦躁不得眠,心悸,汗出,欲得按等。
本方由桂枝甘草汤加龙骨、牡蛎组成,主治误用火法劫汗伤阳而产生的变证,又用攻下之法,属一误再误,重伤阳气,致心阳受损,神失所养而心神浮越于外,故症见烦躁不安。本方用桂枝甘草汤补益心阳,炙甘草用量倍于桂枝,意在补中益气;龙骨、牡蛎重镇收涩,潜敛心神。诸药共奏温复心阳,潜镇安神之效,属温性镇静剂。
表2-33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解析
112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 三两,去皮 甘草 二两,炙 生姜 三两,切 大枣 十二枚,擘 牡蛎 五两,熬 蜀漆 三两,洗去腥 龙骨 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温通心阳,镇惊安神,兼以涤痰。
伤寒误用火攻,心阳重伤,心神浮越,痰浊内扰证,症见惊狂,卧起不安,心悸,乏力等。
本方由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而成。取桂枝、炙甘草辛甘相合,温复心阳;生姜、大枣补益中焦而调和营卫,又能助桂枝、甘草以温运阳气;夫胸阳不振,则阴霾内生,痰浊之邪蒙蔽心窍,故以蜀漆涤痰泄浊,通阳开结;更加龙骨、牡蛎重镇潜敛,以安心神。诸药相伍,成温补心阳,外散寒邪,镇惊祛痰之方。
表2-34 桂枝加桂汤证解析
117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桂枝 五两,去皮 芍药 三两 生姜 三两,切 甘草 二两,炙 大枣 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心阳虚,下焦水寒之气上逆,症见发作性气从少腹上冲心胸,伴心悸等。
本方由桂枝汤更加桂二两而成:取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加重桂枝用量,一则温少阴肾之水脏,平冲降逆,以泄奔豚气,二则与炙甘草相配,温补心阳,以镇下焦水寒之气。根据原文“更加桂二两”而论,当是指加桂枝而言,但临床加肉桂亦可取效,可据证酌情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