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尿液中含有极少量的红细胞,尿液在显微镜下每个高倍视野可有红细胞0~3个,当尿中红细胞数量超过此数即为血尿。血尿包括镜下血尿(microscopic hematuria)和肉眼血尿(gross hematuria),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98%血尿由泌尿系统疾病引起,如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感染、肾炎、泌尿系统肿瘤等,2%的血尿由全身性疾病或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病变所致。血尿的实验室检查是肾脏和泌尿道疾病直接和早期指标。
实验室分析路径见图5-4。
疾病状态下,肾小球基底膜受损,使红细胞进入原尿中形成血尿。血尿是肾小球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多为持续或间歇发作的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如血尿伴有大量蛋白尿或/和管型(尤其是红细胞管型)多提示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实验室检查对于血尿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常用干化学试纸法:利用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可将该供氢体中的氢转移给H 2 O 2 生成H 2 O,供氢体脱氢后生成发色基团,颜色深浅与血红蛋白含量呈正相关。
尿液中的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浅黄色,异常红细胞形态与泌尿系统基础疾病、尿pH值,尿渗透压以及在体外放置的时间有关。
相差显微镜用于鉴别红细胞的来源。
根据尿液红细胞形态将血尿分为三种: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均一性红细胞血尿、混合性血尿。
图5-4 血尿实验室分析路径图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为肾小球来源性血尿,因肾小球基底膜对红细胞的挤压损伤,红细胞大小不一,可见大红细胞、小红细胞、皱缩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环状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等,临床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均一性红细胞血尿为非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来源于肾小球以下的部位,红细胞未被挤压,其形态正常,临床常见于泌尿系统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前列腺炎等。混合性血尿是指尿液中同时含有均一性和非均一性红细胞(图5-5~图5-7)。
图5-5 均一性血尿
图5-6 非均一性血尿
图5-7 混合性血尿
根据肌红蛋白可溶于80%硫酸铵溶液,而血红蛋白不溶的特性,在尿中加入80%硫酸铵,再进行血红蛋白定性试验,仍为阳性者为肌红蛋白尿。
尿血红蛋白定性实验 血红蛋白定性检测作为初筛实验,确定是否有血尿存在,无论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或红细胞尿,该实验均呈阳性。
尿显微镜检查用于判断是否有红细胞存在,同时观察红细胞形态,鉴别是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还是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目前常用相差显微镜来鉴别血尿的来源,若尿中主要为畸形红细胞则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尿中红细胞呈正常形态,则多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用于鉴别肌红蛋白及血红蛋白尿。
(付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