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评审是政府实行行业监管,推动医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完善和落实医院管理制度,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医院评审在医院主要是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卓越服务是现代医院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服务理念,通过卓越服务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医院管理的观念、管理方式、管理的流程、管理的模式、激发员工内在动力和自主自觉行动,将医疗保健服务从平常到好,从好到很好,从很好到优质,从优质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提高医院服务品质,构建“让患者更安全、让诊疗更有效、让患者更舒适、让医患更忠诚”的卓越服务体系,实现患者满意、员工幸福、社会赞誉的卓越医院。
卓越服务与医院评审在组织形式、思想理念、实施过程、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范围、追求目标等均有诸多相似和共同点。
医院服务理念是医院使命、运营模式、行为准则和活动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医院形象系统的灵魂和核心,是由医院经营者积极倡导,全体员工自觉实践而形成的代表医院信念、激发医院活力、推动医院改革与发展的团体精神和行为规范。现代医院追求服务品质,强调优质服务,从服务到质量,再到优等质量,建立优质服务管理体系,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目标、监控体系,评价体系等,通过教育、培训使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全员、全方位、全流程为患者服务。医院卓越服务追求超越优秀品质,使员工自觉或不自觉运用医院的卓越服务规定,从人际行为、操作规范、服务规范、质量标准、语言规范到个人仪表、穿着,进行全方位的启发诱导,从精神入手,融会贯通,使之合乎规范,体现医院卓越服务的共同理念。医院卓越服务体现患者为本、员工为本、自我发展、质量优先、卓越领导、系统支持、持续改进。要求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覆盖,强调质量、安全、管理、服务和绩效,强调结构、过程和结果。
医院评审是国际上医院管理的通行做法,是由医疗机构之外的专业权威组织对该机构进行评估,以正确判断评定该机构满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符合程度。医院评审的主题是质量、安全、服务、管理和绩效。服务是医院评审五大主题之一。医院评审可以指导医院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促进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1994年,国务院发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在法规层面将医院评审工作制度固定下来。1995年,原卫生部发布《医疗机构评审办法》,确定了医疗机构评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程序,开展了医疗机构评审工作。2008年,原卫生部医管司医疗服务评价处负责新一轮医院评审准备工作。2009年,原卫生部开展了对全国三级医院的调研,建立了医院评价专家库。2011年4月,原卫生部正式印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卫医管发〔2011〕33号);9月发布《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卫医管发〔2011〕75号),11月发布《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卫办医管发〔2011〕148号),12月颁布了《医院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卫办医管发〔2011〕159号)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国卫医发〔2022〕31号),原相关文件同时废止。
新一轮医院评审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公平公正”的原则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方针,以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成效作为评审的重点,将医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重要指标,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重视医疗质量和管理的持续改进,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促进医院实现三个转变(即在发展方式上,由规模扩张型转向提质增效;在运行模式上,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在资源配置上,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和三个提高(即提高服务效率、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待遇)。第一周期医院评审规范了医疗机构发展,构筑了医院评价体系。第二周期医院评审重点强化了医院内涵。在评审理念上与国际通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接轨;在条款评价中,采用了PDCA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原理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判断;在检查方式上,引入了能够对过程质量管理起有效监控和整体评估的追踪检查法。
明确服务标准,为医院服务设定一个目标,使全体员工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目标可以让员工明确努力工作的标杆和意义,以及达到目标的要求,从而使员工向着共同的目标奋斗。
让员工认可目标,相互传递信息,共同向目标奋斗,也可以相互监督,使所有员工步调一致。服务标准的重要性就在于其相对的固定性和稳定性,只有稳定的标准才能确保服务质量。
服务标准作为衡量价值的工具一旦出台,这些标准就要成为医院培养人才、选拔人才、质量控制,业绩考核的一把尺子。卓越服务操作标准就会转化为所有员工的行为指南,在具体工作中设定具体可行、更细小的标准,这些细小的标准应为员工或科室、班组量身定制。这些不同层级的标准合起来就是业绩考核评价的基础。
卓越服务标准有利于医院上下实施统一的患者服务行动,可以通过标准区分出患者认为重要的因素,医院可以将资源集中用于实现这些要求。标准应该体现普适性与关键重点,包括患者认为重要的服务,也包括各科室特殊患者的要求。
服务标准不是口号,必须切合医院工作实践和运行规律。首先是员工能执行的,是日常工作服务标准;其次是患者能认可的;三是简单有效,要包括服务工作细节部分。服务标准是在充分了解患者需求基础上制定的,一旦服务标准确定,就需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患者认为只有当医院建立起公认的衡量标准时,质量才是可靠的,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应该确定内容清晰、简洁、可观测、可实现的服务标准,这其实是对服务形象的期望。医院制定质量和服务标准应关注影响患者体验的8个细节:①电话礼仪(在电话铃声响起3声之内接听电话,如果需要对方等待,首先要征得对方同意):②服务指引(如指路应将问路的人直接送到目的地,切忌仅用手指指了事,主动向面有难色的患者提供帮助);③个人仪表和周围环境(姓名标签挂在胸前看得见的地方,遵守衣着规则);④向患者提供信息;⑤患者等待(不超过许可时间);⑥叫号信息灯(3分钟之内闪一下):⑦隐私(不要在公共场合讨论患者);⑧态度(对患者态度友好亲善)。服务质量与标准始终是一个车子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有质量就需要有标准,有标准就需要有质量。
医院卓越服务标准是评价医院的标准,主要包含原则性、宏观性和全面性。标准越宏观覆盖面越宽,越微观覆盖面越专业。
医院卓越服务评价标准可根据服务内容设立一级指标,如卓越管理、卓越医疗、卓越护理、卓越人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二级及三级指标。
(1)卓越服务:
在卓越服务中二级指标可包括党建与服务融合、行政服务临床、后勤医疗保障、预约优化流程、人车分流有序、环境整洁安全、医院标示规范技术档案完整、不良事件管理等。
(2)卓越医疗:
在卓越医疗中二级指标可包括依法执业到位、患者评估全面、检查治疗用药合理、医患沟通有效、急诊绿色畅通、诊疗随访及时等。
(3)卓越护理:
在卓越护理中二级指标可包括职责定岗位分级、患者有问必答、患者参与诊疗、病情观察仔细、连续服务不断等。
(4)卓越人文:
在卓越人文中二级指标可包括全员全程参与、维护患者权益、倡导志愿者服务、投诉纠纷化解到位、患者忠诚满意、提升员工素养、关爱员工、普及健康知识等。
在评价指标具体落实上应考虑服务落实的时限、流程、适应性、预见性、信息沟通、患者反馈、控制考核等。
(1)时限(时间):
服务时必须向患者说明时间标准是什么,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中间有什么情况发生等。在整个时限内,要不要分几个时限段,必须向患者交代清楚。如评价卓越护理中患者有问必答中,三级指标判定新入院患者接待是否及时,应明确在10分钟内,接应红灯应在1分钟内。
(2)流程:
整个服务过程分几个流程,每个流程分几个环节,如何协调服务中的不同程序,它们之间不需要停顿,服务过程中如何避免流程运行中的阻塞和停滞现象发生。
(3)适应性:
医院服务大部分为软性服务,在坚持服务标准的前提下,不增加流程环节,不增加服务时间,不增加服务费用,在安全的情况下,按照服务标准的患者需求,恰当地灵活服务于患者。
(4)预见性:
在服务中要预见可能发生的情况,这些情况事先应告知患者,若患者不同意,需要重新沟通。除此之外,还应向患者说明医院服务提供系统预测准确的可观测的指标是什么,要有科学的预测的依据。
(5)信息沟通:
这是贯穿整个服务全程中的工作。应该明确,如果服务系统内部,以及你和患者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和及时地沟通,那么服务系统就不能正常运行。注意如何获得信息,做到充分、准确和及时地沟通?有效沟通的指标是什么?当有些原因不能沟通时怎么办?能反映服务活动中有效沟通的可测量性标准必须是科学的。
(6)患者反馈:
注意了解患者反馈的途径?患者反馈系统如何用于提高服务质量?在服务过程中,怎样知道患者满意不满意,舒适不舒适?关于有效患者反馈系统的可观测的指标论据科学程度如何等。
(7)控制:
医院服务标准的控制与管理,注意把握标准由哪个部门或哪个人控制,由谁执行控制?如何评价与奖惩?怎样把服务标准控制结果告知员工与患者?这些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解决。
(8)持续改进:
服务标准应遵循PDCA循环,依据患者需求和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包括语言、仪表、礼节、礼貌、态度、关注、热情、得体、指导、负责、技巧。个人标准越具体、越细节,越好运用。个人标准应是最实际的,是日常的工作,日常的行为标准化。
医院服务标准主要是服务态度与标准,服务行为标准,技术操作标准,服务时效标准,服务设施、设备标准,诊疗效果标准,患者满意标准等。普通服务与卓越服务标准的区别见表1-4-1。卓越服务标准趋势,是以患者为理念,将患者的真正需求当作我们自己的需求,当成我们自己的事,服务患者,满意患者。
表1-4-1 普通服务与卓越服务标准的区别
卓越服务坚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康至上、安全至上”为目标,强化“患者至上”,构建“让患者更安全、让诊疗更有效、让患者更舒适、让医患更忠诚”的卓越服务体系,打造患者满意、职工幸福、社会赞誉的卓越医院,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保障。
医院评审是以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成效为评审重点,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重视医疗质量和管理的持续改进,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促进医院践行“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评审中特别强调服务的提升、强调患者权益、强调患者安全、强调医疗质量。与卓越服务强调服务品质提升,强调卓越管理是完全一致的。卓越管理让患者更安全;卓越医疗让诊疗更有效;卓越护理让患者更舒适;卓越人文让医患更忠诚。医院评审和医院卓越服务打造均是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人民满意医院重要途径(表1-4-2)。
表1-4-2 卓越服务要求与医院评审要求一览表
续表
续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