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输血不良反应分类报告

一、过敏反应

2020—2021年,累计收到过敏反应报告1 704人次,占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的73.35%(图4-1)。

图4-1 2020—2021年报告的过敏反应人次占比

依据发生过敏反应涉及的血液成分、不良反应严重性、患者人群结构的分析(表4-1):

96.18%的过敏反应为不严重,即患者暂时没有生命危险,对症治疗后症状能够迅速改善;3.70%为严重不良反应,即累及呼吸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除了皮肤黏膜症状,会出现气道症状、低血压或其他相关症状,如肌无力和晕厥;0.12%为致命性不良反应,即全身或全身性超敏反应,伴有迅速发展的气道和/或呼吸和/或循环问题,通常与皮肤和黏膜改变有关,需要立即进行医疗干预,比如紧急插管,以防止死亡。未报告死亡病例。

在性别构成上,男性患者比例(57.39%)高于女性患者比例(42.61%)。

表4-1 过敏反应涉及的血液成分、年龄分布、性别占比、严重性与相应病例数

注:新生儿(<28天);婴儿(≥28天且<1岁);儿童(≥1岁且≤14岁);15s(>14岁且<30岁);30s(≥30岁且<40岁);40s(≥40岁且<50岁);50s(≥50岁且<60岁);60s(≥60岁且<70岁);70s(≥70岁且<80岁);80s(≥80岁);“—”表示年龄数据缺失。

过敏反应涉及的主要血液成分占比依次为血浆类、血小板类及红细胞类,见图4-2。其中,血浆类(普通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血浆)引发的过敏反应共749人次,占43.96%;血小板类(单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共675人次,占39.61%;红细胞类(悬浮红细胞、去白悬浮红细胞)共239人次,占14.02%。其他血液成分引发的过敏反应共41人次,占2.41%(冷沉淀:40人次,占2.35%;其他:1人次,占0.06%)。

发生过敏反应的受血者年龄分布如图4-3所示:儿童和50~60岁年龄段最多,均为300人次,两者共占35.22%。在其他年龄组,随着年龄组别的逐渐升高,病例数的数量呈现正态分布。

图4-2 2020—2021年报告的过敏反应涉及的血液成分占比

图4-3 2020—2021年报告的过敏反应受血者年龄分布

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

2020—2021年,累计收到FNHTR报告546人次,占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的23.50%(图4-4)。

依据发生FNHTR涉及的血液成分、不良反应严重性、患者人群结构的分析如表4-2所示:

图4-4 2020—2021年报告的FNHTR人次占比

表4-2 FNHTR涉及的血液成分、年龄分布、性别占比、严重性与相应病例数

注:新生儿(<28天);婴儿(≥28天且<1岁);儿童(≥1岁且≤14岁);15s(>14岁且<30岁);30s(≥30岁且<40岁);40s(≥40岁且<50岁);50s(≥50岁且<60岁);60s(≥60岁且<70岁);70s(≥70岁且<80岁);80s(≥80岁);“—”表示年龄数据缺失。

95.05%的FNHTR为不严重,即需要医疗干预(例如对症治疗),但不干预也不会导致患者出现身体功能的永久性损伤;4.95%为严重不良反应,即患者由于输血不良反应住院治疗或住院时间延长或患者由于输血不良反应导致残疾或能力丧失或为避免患者出现身体功能损伤,必须进行医学干预。未报告致命或死亡病例。

在性别构成上,男性患者比例(53.11%)高于女性患者比例(46.89%)。

发生FNHTR占比最高的血液成分为红细胞类(悬浮红细胞、去白悬浮红细胞,见图4-5),共318人次,占58.25%;其次为血浆类(普通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血浆)引发的FNHTR共118人次,占21.61%;血小板类(单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共104人次,占19.04%。其他血液成分引发的FNHTR共6人次,占1.10%(冷沉淀:4人次,占0.73%;其他:2人次,占0.37%)。

图4-5 2020—2021年报告的FNHTR涉及的血液成分占比

图4-6 2020—2021年报告的 FNHTR受血者年龄分布

如图4-6所示不同年龄段报告的FNHTR的病例数为典型的正态分布,即随着受血者年龄的增大,FNHTR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在60~69岁年龄段占比最高(23.63%)。

三、输血相关呼吸困难(TAD)

2020—2021年,累计收到TAD报告16人次,占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的6.89‰(图4-7)。

图4-7 2020—2021年报告的TAD人次占比

依据发生TAD涉及的血液成分、不良反应严重性、患者人群结构情况分析(表4-3):

93.75%的TAD病例为不严重,即需要医生进行干预(例如:对症治疗),但不干预并不会导致患者身体功能的永久性损伤;6.25%的TAD病例为严重不良反应,即患者由于输血不良反应住院治疗或住院时间延长,或者患者由于输血不良反应导致残疾或能力丧失,或者为了避免患者身体功能损伤必须进行医学干预。未报告致命或死亡病例。

在性别构成上,男性患者比例(68.75%)高于女性患者比例(31.25%)。

发生TAD的主要血液成分为红细胞类(悬浮红细胞、去白悬浮红细胞,见图4-8),共8人次,占50%;其次为单采血小板,共5人次,占31.25%;血浆类(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血浆)引发的TAD共3人次,占18.75%。

表4-3 TAD涉及的血液成分、年龄分布、性别占比、严重性与相应病例数

注:新生儿(<28天);婴儿(≥28天且<1岁);儿童(≥1岁且≤14岁);15s(>14岁且<30岁);30s(≥30岁且<40岁);40s(≥40岁且<50岁);50s(≥50岁且<60岁);60s(≥60岁且<70岁);70s(≥70岁且<80岁);80s(≥80岁)。

图4-8 2020—2021年报告的TAD涉及的血液成分占比

四、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TACO)

2020—2021年,累计收到TACO报告14人次,占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的6.03‰(图4-9)。

图4-9 2020—2021年报告的TACO人次占比

依据发生TACO涉及的血液成分、不良反应严重性、患者人群结构的分析如表4-4所示:

表4-4 TACO涉及的血液成分、年龄分布、性别占比、严重性与相应病例数

注:新生儿(<28天);婴儿(≥28天且<1岁);儿童(≥1岁且≤14岁);15s(>14岁且<30岁);30s(≥30岁且<40岁);40s(≥40岁且<50岁);50s(≥50岁且<60岁);60s(≥60岁且<70岁);70s(≥70岁且<80岁);80s(≥80岁)。

85.71%的TACO为不严重不良反应,即需要医生进行干预(例如:对症治疗),但不干预并不会导致患者身体功能的永久性损伤。14.29%的TACO为严重不良反应,即患者由于输血不良反应住院治疗或住院时间延长;或者患者由于输血不良反应导致残疾或能力丧失;或者为了避免患者身体功能损伤,必须进行医学干预。未发生致命或死亡病例。

在性别构成上,男性患者比例(64.29%)高于女性患者(35.71%)。

发生TACO的主要血液成分为红细胞类(悬浮红细胞、去白悬浮红细胞,见图4-10),共9人次,占64.29%。其次为血小板类(单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共3人次,占21.43%;血浆类(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血浆)引发的TACO共2人次,占14.28%。

图4-10 2020—2021年报告的TACO涉及的血液成分占比

五、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DHTR)

2020—2021年,累计收到DHTR报告12人次,占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的5.17‰(图4-11)。

依据发生DHTR涉及的血液成分、不良反应严重性、患者人群结构的分析如表4-5所示:

据表4-5可知,2020—2021年的12人次 DHTR 报告均为输注悬浮红细胞所引发,均为不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即需要医生进行干预(例如:对症治疗),但不干预并不会导致患者身体功能的永久性损伤。未发生严重、致命或死亡病例。在性别构成上,女性患者比例(58.33%)略高于男性患者(41.67%)。

图4-11 2020—2021年报告的DHTR人次占比

表4-5 DHTR涉及的血液成分、年龄分布、性别占比、严重性与相应病例数

注:新生儿(<28天);婴儿(≥28天且<1岁);儿童(≥1岁且≤14岁);15s(>14岁且<30岁);30s(≥30岁且<40岁);40s(≥40岁且<50岁);50s(≥50岁且<60岁);60s(≥60岁且<70岁);70s(≥70岁且<80岁);80s(≥80岁)。

六、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AHTR)

2020—2021年,累计收到AHTR报告3人次,占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的1.29‰(图4-12)。

依据发生AHTR涉及的血液成分、不良反应严重性、患者人群结构的分析如表4-6所示:

图4-12 2020—2021年报告的AHTR人次占比

表4-6 AHTR涉及的血液成分、年龄分布、性别占比、严重性与相应病例数

注:新生儿(<28天);婴儿(≥28天且<1岁);儿童(≥1岁且≤14岁);15s(>14岁且<30岁);30s(≥30岁且<40岁);40s(≥40岁且<50岁);50s(≥50岁且<60岁);60s(≥60岁且<70岁);70s(≥70岁且<80岁);80s(≥80岁)。

据表4-6可知,2020—2021年的3人次AHTR报告均为输注悬浮红细胞所引发,均为不严重,即需要医生进行干预(例如:对症治疗),但不干预并不会导致患者身体功能的永久性损伤。未发生严重、致命或死亡病例。其中,女性患者2例、男性患者1例。

七、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

2020—2021年,累计收到TRALI报告3人次,占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的1.29‰(图4-13)。

图4-13 2020—2021年发生TRALI的人次占比

依据发生TRALI涉及的血液成分、不良反应严重性、患者人群结构的分析如表4-7所示:

表4-7 TRALI涉及的血液成分、年龄分布、性别占比、严重性与相应病例数

续表

注:新生儿(<28天);婴儿(≥28天且<1岁);儿童(≥1岁且≤14岁);15s(>14岁且<30岁);30s(≥30岁且<40岁);40s(≥40岁且<50岁);50s(≥50岁且<60岁);60s(≥60岁且<70岁);70s(≥70岁且<80岁);80s(≥80岁)。

据表4-7可知,2020—2021年上报的3例 TRALI的发生,分别涉及了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血浆和悬浮红细胞。两例为严重不良反应,即患者由于输血不良反应住院治疗或住院时间延长;或者患者由于输血不良反应导致残疾或能力丧失;或者为了避免患者身体功能损伤,必须进行医学干预;一例为致命性输血不良反应,即患者需要升压药,气管插管,或转移到重症监护室等措施以避免死亡。未发生不严重或死亡病例。其中,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1例。

八、输血相关低血压反应

2020—2021年,收到1例输血相关低血压反应的报告。严重性分级为不严重,即不需要停止输血,也不需要采取处理措施,不会对患者造成持久性的损伤。

九、感染性输血反应(TTI)

2020—2021年,收到1例TTI的报告,为不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即需要医生进行干预(例如:对症治疗),但不干预并不会导致患者身体功能的永久性损伤。

十、迟发性血清学反应(DSTR)

2020—2021年,收到DSTR报告1例,严重性分级为不严重。

十一、其他/未知

据表4-8可知,在2020—2021年,共累计收到其他/未知病例报告22人次,占全年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的9.47‰。主要为患者症状体征尚未达到输血不良反应诊断标准的报告。涉及的血液成分包括血浆类(普通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单采血小板、红细胞类(悬浮红细胞、去白悬浮红细胞)和冷沉淀。大部分为不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

表4-8 其他/未知涉及的血液成分、年龄分布、性别占比、严重性与相应病例数 wvKObmFBeKE6ElEfRcJG9SRIF6ueI458Ec2kCLtXrvgpQvQ2Y2QYk5NXQ7C94Y8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